小学美术是学生的美学启蒙,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鉴赏力,丰富小学生的艺术语言,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促成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有的学校受制于一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美术教育水平不高,使得很多孩子在美术学习上没有养成持久性的兴趣,甚至很多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因此成为了“伤仲永”,十分可惜。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需要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营造艺术氛围,从身边素材出发,珍惜乡土资源,鼓励学生差异化的艺术空间,通过收获成功体验,增加信心,从而实现长久发展。
1 小学美术的意义
小学美术是美育的开端,对审美的启蒙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把握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内涵,形成自己基本的艺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1 培养鉴赏力
小学生所能欣赏到的美术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拥有极大审美素养的艺术名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和临摹这些作品的过程中都能反过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日积月累中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的水平。
1.2 丰富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包含很多,大类包括美术、音乐等。在美术绘画中包括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中写道,“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说明艺术语言能给人的感官心灵传递多样的美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看、想、画、做、听、唱、跳等活动,拓宽思维空间,拓展思维渠道,拓展思维翅膀,丰富艺术语言表达能力,传达美的情感体验。
1.3 激发创新能力
世界文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开端,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若教师能使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就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现阶段或未来的创造力,让他们学会创新,意义重大。小学美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孩子们在创作前、创作过程中,可能就会通过想象、现实生活、空间关系等展示自己的感受,并提前深入思考,这种要进行不断思考的艺术活动正是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1]。
1.4 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学习,培养良好而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包括高尚的社会道德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兴趣等。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小学美术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美术对小朋友成长至关重要,但不可否认,当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教材活用上的死板
美术教学的门类较多,各地的艺术家更会因地制宜地创造工艺美术作品。江苏宜兴有紫砂茶壶艺术,江西景德镇有陶瓷艺术,江苏连云港有水晶艺术,此外还有冰雕艺术、沙雕艺术等,不胜枚举。美术教师应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比如江苏兴化的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千垛菜花节”、水上森林公园、施耐庵陵园、郑板桥故居等地,或拍摄,或素描,或创作油画,身临其境地感受美、体验美、记录美,最后创造美。若教师抱着落后的观念,就局限在现有教材,照本宣科,那么只会使得学生墨守成规、缺乏创造力,无法对美术学习养成长久的兴趣。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需要在现有资源支持下最大可能地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充足的材料,做好器具准备,可以是自制的,也可以是网上购买的;可以是日常使用的,也可以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再结合当地社会资源,充分收集和挖掘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各种网络、媒体资源,以支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
2.2 教学观念上的落后
由于近年来,许多学校的招生规模越來越大,原有的美术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兼职的美术教师没有过多时间研究美术教学,何况其自身美术素养亦有限,传授不了丰富的美术知识,欣赏美术作品时也缺少深刻的见解。个别兼职老师可能也认为美术就是画一幅画,导致学生美术教育的成果就是交了一幅画,而忽略了美术教学、鉴赏等“过程”,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思想情感的熏陶。美术教学,应引导孩子们分享自身对作品的分析、判断、感受、体验。作品可以是名作,也可以是同龄人的作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上的单一
在一些学校,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上,很多就用网络图片,以“图片轰炸”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设计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也没有主次之分。由于教师没有针对美术作品创造故事意境,最后所示例的美术作品就是孤立的美术作品,学生走马观花地浏览,只能接受有限的视觉刺激,如果选择的作品不是很好,甚至是有限的视觉刺激都没有,那么学生自然无法感受美术的巧妙,无法对美术学习建立起长久的兴趣。
3 学生兴趣持久性培养初探
美术教育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小学生,因为其年龄相对较小,自身经验不足、思维发展水平有限、知识储备相对较弱,可能一开始接触美术,还有点兴趣,但是学习持久性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过程中加强引导。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对教材素材、教学方案、教学方式方法等都进行灵活创新。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持久性培养的探索任重道远[3]。
3.1 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教学中孩子们是主体对象,老师在美术教学中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引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自身要不断学习,总结梳理经验,更新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无论在课堂,还是在班级团队活动过程中,都需要尽可能以饱满精神和幽默语言,展示出自身亲和力。小学生很多时候都有喜欢哪个老师风格,进而爱上那个学科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永远保持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的空杯心态,如果碰到不清楚的或需要进一步拓展了解的,可以主动邀请孩子们一起来探讨。让孩子们的美术兴趣能持久地保持延伸下去。
3.2 营造艺术氛围
在小学美术的日常教学中,可以给孩子们多准备一些绘画工具和材料,结合自己的认知从图书馆给孩子们借阅画报画册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展示角,建立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孩子们随时分享自己的作品,既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也让孩子看到同龄人的作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不断学习。
3.3 用成功体验获得更大成功
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努力有正向反馈。小学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使他们不太可能长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此外,如果美术学习过程中,遇见困难,小学生在努力学习后依然没有取得成功,后果可能就是孩子们对美术学习丧失兴趣,大受打击,换成别的学习方向。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正向积极的反馈,让每个学生时刻感受到进步、成功的喜悦。正向反馈对于学生兴趣持久性的保持和发展都有正面意义。例如在上苏教版《藏书票》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制作完自己的藏书票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或分享赠送给朋友。这样可以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从身边素材出发,珍惜乡土资源
俄国文艺理论家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作为引导人,要充分引导孩子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日常体验和美术基础知识,来发掘美、感受美、创造美。教师应该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素材和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结合不同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艺术欣赏水平等,对美术教学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动员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创造出具有生活气息、具有强烈艺术感的美术作品[3]。例如江苏省泰州市的螃蟹、水牛,兴化垛田的水域及油菜花,都是珍贵的美术资源,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之后,进行美术创作。江苏更是有“扬州八怪”之称的郑板桥的故乡,郑氏的竹、字都是很好的素材。这些身边素材和乡土资源,有利于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建立起持久的兴趣。
3.5 鼓励学生差异化的艺术空间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兴趣的环境,以激发学生养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掌握和内化知识。孩子们都具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释放天性,刺激想象力。每个孩子对美的理解、角度不完全相同。作为教师,需要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用孩子视角欣赏孩子们的作品。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会变得更加大胆,更加活躍,更加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世界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长久保持对艺术的热情,发展出自我的艺术个性,这就是美术教学的目的。
3.6 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策略下,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展开:其一是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创设探究的情境,这就是需要引导学生提出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前期可以让孩子勇于提出任何问题。其二,作为教师,需要合理、有规划地布置探究任务,让孩子们清晰明确地知道在这一阶段,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学什么,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是什么。其三,需要为孩子们提供探究的空间,勇于放手,尽量不打扰孩子们讨论确定的探究方式或行动计划,只在前期从大的方向上给予更多的教导。同时应该更多地让孩子们自己查资料、找素材、进行工具制作等。最后,鼓励学生永远保持探究的心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难免遇见层出不穷的问题,遇见困难,学生也会因为畏难心理而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永远没有一蹴而就,都是在循环往复,不断盘旋上升。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后考虑再次提出新问题,面对新挑战,可以使得学生保持一种好奇的心态,也能保持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3.7 与时俱进,灵活机动
通常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没有其他干扰的话,大部分孩子对美术活动还是充满兴趣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上升,一些学生转向了其他兴趣,如打球等。因此,老师就需要灵活机动地选择学生们近期感兴趣的话题,如近期流行的动画片等,让学生建立起对美术的兴趣。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美学素养的重要启蒙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们的鉴赏力、丰富艺术语言、激发创新能力、促成健全人格等多个方面都有重大意义。但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学中,受制于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生又多处于心智发展初期,兴趣持久性低,更不利于美术素养的养成。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为让学生建立起长久的美术兴趣,就需要真正融入孩子们中,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爱上美术。
引用
[1] 惠传太.试论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220-221.
[2] 陈小红.农村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0(6):23-24.
[3] 付华.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213-214.
作者简介:卢会祥(1976—),男,江苏兴化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就职于江苏省兴化市景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