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音乐课程为契机浅谈职业教育美育体系的构建

2023-02-20 21:39龚丽丽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3期
关键词:美育学习者音乐

美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人感受和表现真、善、美,熏陶人的情操,涵养人的智慧,最终促成人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促使职业院校落实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能够有效唤醒每一位个体的音乐潜能并为他们提供锻炼潜能的机会的音乐教学方法。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音乐表演者,而是在于它的过程,在于大众以及自己能够基于现阶段各自的水平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核心在于“经验”与“探索”,因此在奧尔夫教学法中,所有人都是学习者,在师生互动中发掘潜在的音乐细胞与创作才能,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完成自我享受式学习。以之为依托,创新音乐教学课程,使“即兴创作”成为教与学的中心,鼓励学习者运用身体动作语言体验感受音乐节奏的内在关系,能够强调音乐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课程变得更为“游戏化”,寓教于乐,从而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助力校园美育体系的构建。

基于此,本研究基于目前职业院校美育课程现状与问题,从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依托的创新音乐游戏课程出发,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实践体系、师资能力提升、创新平台等方面着手,探索创新音乐教育与游戏化课堂的互动融合模式及实施策略,浅谈职业教育美育体系的构建。

1 创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1.1 现阶段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职业院校的美育课程有三方面突出的问题。第一,相当比例的老师和学生对音乐课程认识存在误区,以为音乐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艺术家,但又因为同时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因而对开展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不强。第二,即使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一些音乐课程,但是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导致学生兴趣不强。第三,缺乏课改所需的教育平台与资源。由于以上原因,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创新美育体系迟迟无法构建。因此有必要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教学案例及本专业的前沿研究成果后,创新音乐课程。

1.2 创新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区别

创新音乐教育包含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及职业与环境三大主题,贴近学前教育学生当前和未来学习、生活、工作,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授方法,把音乐课变得生动,让每个人都变成音乐家。深度、广度、难度适宜,强调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相比之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对学习者创意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力。

1.3 创新音乐教育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所在

创新音乐教育与数字媒体技术是紧密相连的。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幼儿线上音乐游戏,充分考虑游戏设计、音乐选择、交互体验、学习模式、师生共同参与等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有趣、有益的智慧学习环境,是创新音乐教育的优势所在,具体体现在:

(1)沉浸性:它通过虚拟情境教学,全方位地营造音乐学习的氛围,引导学习者沉浸式地在歌谣、诗词、乐器、舞蹈、律动中,更快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增强了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互动性: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幼儿线上音乐游戏,将音乐情境创设和技能综合运用深度融合。师生之间通过音乐沟通,能够加深学生对美育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可操性: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随时随地记录属于自己的曲子,比如在弹奏时将琴键调到合适的尺寸,让钢琴的声音更加逼真,将自己弹奏的音乐录下来后,可以保存到手机里面,然后再将其设定成独有的铃声。这种创新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虚拟情境教学中学习完整的钢琴曲目,增加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音乐。

总而言之,创新音乐课程提供了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和新的音乐文化体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通过观看音乐视频、听取音乐作品等方式,学习者可以感受到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学习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动作的快慢,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音乐的改变来感受音乐。创新音乐课程打破了传统音乐课程面对面线下学习,转到线上进行音乐感统训练,以乐器、节奏、诗词、舞蹈、肢体动作发展学习者的感官能力,培养学习者懂得节奏律动,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美育认知水平。

2 如何以创新音乐课程构建职业教育美育体系

2.1 强化立德树人、知能并进的教育理念

对学前教育美育课程按照职业道德、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三大主题进行模块化整合,并对每一模块课程群从美育基础理论、美育应用策略、美育实践案例三个层面设计和组织内容,使学前教育美育课程成为有机的整体。创新音乐课程要在学习、借鉴奥尔夫教学法的同时,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比如可以古诗词为载体,结合律动动作加上节奏,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从而构建中国本土特色音乐课程。以学习者为学习主体,尽可能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表现方式去完成学习目标,并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结合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在通过具有民族性特点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增强学习者的美育意识和民族美感。充分地考虑地区音乐文化特色,结合学习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优秀民族音乐,展现民族音乐的特色。

2.2 以人文教育、跨学科能力培养为核心

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发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育人素材,尤其是学前教育,引导学习者用演唱的方式去学习唐诗,激发学习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相比之下,传统课堂主要是老师单向的传授诗歌为主,创新课堂以学习者为主体,将音乐教育与语言能力协同发展相结合,以人文教育、跨学科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促进人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比如教师用了《鹅》古诗插入在音乐课堂上来,结合肢体动作边动、边唱、边学习中国古诗词,既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学会中国诗词,让文化之间进行了结合与碰撞,变为更具有浓郁风味的音乐课堂。此举将受到学习者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誉,学习者普遍感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学习者创新的积极性,让学习者自然地感受到创作的乐趣,能根据自身特点改编,甚至以团队创作贯穿整个课堂活动。如在学习歌曲《勇气大爆发》的活动中,重点训练学习者在学习歌曲中较快地掌握音乐律动的要领。针对这一目标,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就很有效地利用包括游戲、音乐、歌词卡片、语言、听觉、肢体动作等来进行即兴的创作,并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老师提供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融合教育,这与传统教学有着显著区别。

2.3 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双螺旋推进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实施中,要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横向匹配和纵向贯通。在横向上,把特定理论知识教学与对应实践训练在时空安排上进行匹配。在纵向上,理论教学借助实践案例加深学生理解,实践教学通过理念阐释和效果反思从而增加理性内涵,进而实现教师美育课程与教学育人的一体化,促进了美育体系的构建。创新音乐游戏课程叠加以学习者本体所具有的特征、特点,将所想、所闻、所见用儿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用节奏感强、符合年龄特点的音乐作为辅助,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需求,转变传统教学视角,通过综合训练提升学习者的艺术素质和人文修养,使学前专业学习者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在这种即兴方式下,学习者得以释放自我,并发挥充分想象和发展发散思维。肢体动作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要用动作来带动学习者投入到教学中来。另外,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逐步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纳入课程设置,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无缝对接:在内部,通过“混合式教学”真正实现以学促教,以学定教,促成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将企业需求与学前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幼教专业人才。在产教融合的理念下,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一体化产教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每年利用一个月时间在企业进行实际技能培训,通过这种培养,学生既学习了理论,又掌握了实际技能,还可以在学校学习中获得技能和理论的提高。

2.4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美育课程与教学育人的一体化教学设计要关注学前教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可以通过问题导向、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体化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主题项目,并明确每个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同时,每个主题项目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性应用,避免出现知识点重复和割裂的情况。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和交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体化教学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同时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音乐课程以互联网资源为基础,将学习者自身专业知识与通用核心能力挂钩,关注他们未来的专业发展, 有利于提升学习者音乐体验感,提高教学效率,让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从而真正实现美育的教学目的。把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到课改的实践当中,将音乐教育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体验”,从“机械记忆”转向“情感表达”,从“搭配强化”转向“全面发展”。创新音乐课程对学习者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帮助他们形成课后自学和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个性化学习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龚丽丽(1981—),女,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就职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美育学习者音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美育教师
音乐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