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妍,侯 冰
(北京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北京 100044)
2015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方案》,使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17 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正式施行,为高校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储备人才及科研生力军的重要基地,一直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货物、服务、工程采购工作是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财政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支撑与保障。目前,针对高校采购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成果非常稀少,无法从总体上把握高校采购研究的重点和前沿命题,当下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20 周年之际,因此有必要对高校采购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目前,信息可视化技术作为文献计量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书馆、教育学、经济学和图书情报等领域[1]。Citespace 软件主要以连线、树形图等解析各个节点间的强弱、聚类关系,使用操作简单,分析结果清晰[2]。本文选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3]对高校采购专题研究进行计量学分析,旨在对高校采购研究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脉络等进行总结梳理,为我国高校采购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为了充分保障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丰富性,本文选取了CSSCI数据库和北大中文核心数据库为文献提取来源。在中国知网(CNKI)的高级检索中,以“主题=高校AND 采购”进行检索,匹配度为“精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2022 年,来源类别选定为“北大核心”及“CSSCI”期刊,同时作为北大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的文献仅计数一次,共检索到文献1 571篇(检索时间为2022 年10 月5 日)。经过人工筛查的方式剔除书评、访谈报道、与主题联系不够密切以及非研究性文献,最终筛选出了660 篇文献作为本文计量分析的依据。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将上述数据导入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6.1.R3 版本,对数据进行转化和处理,并按以下步骤进行研究:①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数据作初步分析,形成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数据、主要期刊来源数据、作者分布与合作关系数据,由此得出“高校采购”主题的宏观研究概况;②利用Citespace 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功能,通过高频关键词的研究热点分析和关键词聚类研究的演变趋势分析两个方面来总结高校采购领域的研究历史与演化趋势,评析高校采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③提出高校采购研究未来的探索方向。
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检索结果,按年份进行筛选、统计,绘制成2000~2022 年高校采购研究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见图1。
图1 2000~2022年高校采购研究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
自2000 年开始,研究学者围绕“图书采购”和“物资采购”两个方面陆续开展了高校采购的分析研究。2001~2002 年,研究学者们开始对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展开了广泛讨论。2003 年《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高校采购研究的文献逐年攀升,并在2010 年到达峰值62 篇,主要围绕“政府采购制度”“采购管理审计”“图书采购”等主题进行研究。2011 年后,高校采购研究领域的热度逐年衰减,到2015 年到达谷底,仅有14 篇文献。自2016 年起,学界针对高校采购的研究迎来了第2 轮的增长高峰,年度文献量始终保持在30 篇左右,高校政府采购研究步入常态化。上述研究的变化趋势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密不可分。2015 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发实施条例》发布施行,同年5 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此后,中办发〔2016〕50 号、国发〔2018〕25 号、国办发〔2021〕32 号等针对“放管服”政策的文件陆续出台,接连引发了研究学界和采购管理人员对于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研究热潮。
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检索结果,按期刊来源进行筛选,按发表文献数量汇总统计出排名前19 位的期刊,绘制成2000~2022 年高校采购研究期刊来源分布图,见图2。可见,《实验技术与管理》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是高校采购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发文数量均在120 篇以上,分别由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均为北大核心期刊,是高校采购研究的主要阵地。两本期刊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仪器设备采购与资产管理、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等,由此可见,高校采购工作主要围绕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展开。发文学者主要从事高校实验室安全或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实际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善于从实践角度出发总结设备及物资采购的相关理论,能够有效地为高校采购制度的改革建言献策。但由于管理人员与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环境差异较大,对管理学科的前沿理论研究并不深入,因此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图2 2000~2022年高校采购研究期刊来源分布图
此外,排名靠前的其他期刊均与图书采购管理业务相关,整体发文量超过260 篇,大部分为CSSCI 期刊。由此可知,图书和电子资源的采购是近20 年来高校采购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果并已达到了顶尖研究水平。
核心作者的研究水平和研究内容能够反映出某一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采用普赖斯定理来确定核心作者群体,具体公式为
其中:M为核心作者最少发文数,Nmax为发文数最多作者发文数。根据Citespace 软件分析结果,Nmax取10,计算可得M为2.37,因此核心作者的最少发文数应为3 篇文献。由此可得,高校采购研究的核心作者数量共有34 人(见表1),发文量共计141 篇,占总文献量的21.36%,远低于普赖斯定律设定的50%标准值,说明目前高校采购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群体尚未成型,研究力量比较薄弱。作为政府采购或高校行政管理研究的分支领域,高校采购研究尚未得到科研领域的广泛关注,围绕该主题开展的高水平研究还不够丰富,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
表1 高校采购研究样本中前34 名作者
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作者”这一节点类型进行图谱化处理,可以得出高校采购研究领域内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由图3 可知,高校采购研究作者的网络密度为0.002 3,远远低于0.1 的正常水平,说明作者群体内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研究学者呈现出原子化、分散化特点。其中,发文数量最多的吴冠仪(10篇)暂时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团体;发文数量同样多的贾延江(10 篇)与胡国庆、刘慧兵、李达亮等人在2011年左右有过较多合作,此后刘慧兵(6 篇)与李达亮、周玲、杨元红、柯丽等人在2017 年形成了新的合作团体;张铭清(5 篇)与雷霆、伍扬、傅毅、洪文凯等人在2018 年前后形成了一个小型合作关系群。最近2 年,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均不够紧密,进一步说明高校采购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群体。
图3 高校采购研究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从作者个人的发文情况来看,吴冠仪、戴咏梅、刘丽琴、刘剑文、吴金栋、王杰等人的文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是高校采购研究领域的新锐力量;贾延江、胡国庆、刘瑾琦等人的文献年代较早,在高校采购领域开展有关研究;刘慧兵的研究时间跨度最长,从2009 年持续到2021 年,是高校采购研究领域的高水平专家。整体来看,从事高校采购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体力量薄弱,学者们在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方面还有待加强,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理论资源共享、群体交流合作等方面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关键词可以体现文献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是对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研究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则能够反映出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按“关键词”这一节点类型对样本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再根据“高频词汇边界公式”确定高频关键词的数量,具体公式为
式中,I1是关键词频次为1 的数量。由Citespace 软件的分析结果可得,I1取339,计算后得出T为25.54,因此数量排名第25 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的临界值。根据软件分析结果按频次降序排列,第25 个关键词的频数为7,因此,以关键词频数7 作为阈值,最终选取了27 个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作为高校采购研究热点的高频关键词,见表2。
表2 高校采购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
由表2 可知,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政府采购”(90 次),说明高校采购在宏观范畴属于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话题。从微观来看,以“图书采购”(49 次)和“仪器设备”(34 次)为核心的两大类关键词在高频关键词中的占比很大,体现了高校采购工作的具体采购内容,而“物资采购”(14次)的讨论热度相对较低。此外,“内部控制”(10次)、“放管服”(8 次)和“信息化”(8 次)等新兴的采购管理政策和手段也是研究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
关键词的中心性大小代表了其重要程度,中心性大于0.1 的关键词是重要关键词,从表2 看出,“政府采购”“高校”“图书采购”“采购”“仪器设备”“图书馆”为重要关键词,也验证了上述高校采购工作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结论。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频次大于等于7 的关键词形成网络图谱,如图4 所示,共得到464 个节点,805 条连接线。其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关键词的圆面积越大代表其频次越高,关键词之间的连接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图4 来看,大部分关键词主要围绕在“政府采购”“高校”“采购”“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图书采购”等高频次关键词周围,与高频关键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Citespace 软件计算出的关键词图谱的网络密度仅为0.007 5,可见高校采购研究领域内的非高频关键词主要呈散点式分布,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图4 高校采购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结合表2 和图4 的关键词共现结果,可分析出2000~2022 年我国高校采购研究领域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高校采购的内涵概念与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在2022 年的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将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修改为“使用财政性资金或者其他国有资产”。由于高校采购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性资金,因此高校采购的本质即为政府采购。
基于高校实施政府采购的必要性方面,张呈余[4]率先总结了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认为高校实施政府采购,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强化了财政监管力度等。蒋太岩[5]、黄丽华[6]分别针对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政府采购制度有待完善、采购人员对制度理解不足、高校采购项目存在特殊性等问题,并提出高校采购管理需要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程序[7]、加强内控管理、实行信息化采购、提高采购人员业务能力等改进措施。
针对高校实行政府采购的效果评估方面,文献[8-11]中分别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等模型对高校政府采购绩效进行了评价,建立了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陈凤[12]提出要将绩效评估的宏观思想引入微观实践,建立第三方主导的绩效评价体系。
此外,“预算管理”“档案管理”“审计模式”“监督机制”等与高校采购密切相关的主题,在学界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随着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单位的指导性文件和通知要求的不断颁布实施,高校学者们一直在总结政府采购实际工作的有关经验,如何将政府采购的实践与理论制度相结合,是学界广泛探讨的话题。
3.1.2 高校采购的项目类型与采购方式
采购即为采购当事人根据采购项目选取采购方式的过程,因此采购对象及采购方式是采购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从样本文献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仪器设备、图书、电子资源、大宗物资的采购是高校采购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史初例[13]对转变高校仪器设备采购模式进行了分析,成为研究领域的先行者;文献[14-16]中探讨了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的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和评价机制,为其他研究学者提供了广泛借鉴;文献[17-20]对高校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质量控制对策和廉政风险防控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优化。此外,学界对“工程采购”“危化品采购”“电子卖场”和“网上比选”等主题的研究也有所涉猎,为高校采购机制优化提供依据。
3.1.3 高校采购的改革进程与风险策略
2014 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正式施行,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正式起步,高校群体纷纷构建相应的内控管理体系。高校采购工作作为内控管理的重点环节,引发了学界广泛探讨。根据内控制度要求,采购工作需提前做好预算管理、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完善合同签订程序[21]、争取有利的付款方式、增加采购人的主动权。根据样本文献分析,续元申[22]提出了对高校图书采购实行内部控制制度,钟永泉等[23]、张兆许[24]从内控制度的原则、关键采购节点控制、付款业务流程和合同管理等方面对高校采购内控流程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顾倩等[25]基于企业内控理论,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识别高校采购风险环节;张铭清等[26]基于PDCA循环理论建立了采购风险防控模型,从采购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风险防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高校纪检工作的重点内容,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对于健全完善惩防体系、提升高校腐败治理能力、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7]。在高校采购研究发展历程来看,李刚[28]探讨了高校图书采购及食堂外包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郑银华等[29]认为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和供应商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采购过程存在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风险;吴冠仪[30]基于负面清单视角提出了高校政府采购“放管服”监管体系;张国兵[31]和李沛新[32]针对新时期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立法建议、制度建设和强化主体责任的角度,提出了创新性防控举措,化解廉政风险。
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LLR聚类分析,并按时间轴进行展示,得到关键词聚类的时序图谱(见图5)。图中:横轴代表关键词出现的时间,纵轴代表聚类节点,每条线代表一种聚类。通过对关键词聚类进行显示,可得到每一聚类名所对应的关键词,见表3。
表3 高校采购研究关键词聚类汇总表
图5 高校采购研究关键词聚类时序图谱
综合图5 和表3 可知,2000~2022 年高校采购研究的关键词聚类数量共有14 种,聚类图谱模块值(Modularity)Q值为0.653 6(远大于标准值0.3),说明网络社团结构明显,聚类效果清晰;平均轮廓值(Weighted Mean Silhouette)S值为0.882 3(大于标准值0.7),表明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根据关键词聚类时序图谱可看出,2000 年至今高校采购研究的历史呈现出由强转弱的态势,可分为3 个研究阶段:
第1 阶段为起步期(2000~2005 年)。在这一阶段,针对高校采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文献数量较少,但研究领域的核心关键词已呈现出爆发态势,图5 所示的所有聚类起点都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而诸如“政府采购”“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等,时至今日依然是学界重点研究的专题。这一阶段发表的文献主要围绕“政府采购制度如何应用于高校采购工作”而展开研究,属于理论研究的探索期,学者一边总结实际工作经验,一边形成研究理论,为日后的高校采购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2 阶段为稳定期(2006~2015 年)。这一阶段的文献数量迅猛增长,出现了很多新的关键词,如“仪器设备”“大宗物资”“合同管理”“廉政建设”“信息化”等,涵盖了高校采购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充分表明,高校采购研究与实际工作已形成紧密结合的形态,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在高校层面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实践,研究学者们对新政策与新制度的接受程度更高,解读也更加深入。
第3 阶段为平稳期(2016~2022 年)。这一阶段文献数量呈现平稳态势,涌现出很多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关键词,如“互联网+”“大数据”“国产化”“改革创新”“内控建设”“电商平台”等,表明高校采购研究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已开始跨学科、跨领域进行实践和研究,开启了“规范采购”向“创新采购”跨越阶段。
为了进一步分析“高校采购”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样本文献进行了突现词检测,将前14 位高强度突现词进行展示,见图6,突现强度越大,突现时间越长,说明在该段时间内针对该关键词的相关研究越密集,据此可以得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图6 高校采购研究样本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图谱
从突变强度来看:“招标”以6.27 的强度排名第一,说明了在高校采购工作中,招标采购是被应用的最广、问题最多、思考最深入的采购方式;“设备采购”以5.47 的强度排名第二,代表了仪器设备是高校采购工作的重点采购对象;“放管服”以4.13 的强度排名第三,说明了高校研究者在新政策的指导下,对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持续探索。
从突现词持续时间来看:“图书”“图书馆”“文献采购”“图书采购”在2002~2011 年间发生了突变,代表了高校采购研究早期阶段学界的重点研究主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跟图书采购相关的研究热度已经逐渐衰减,尽管此后“数字资源”和“馆藏建设”等研究主题也曾短暂地引起学界的讨论和关注,但没有持续发展下去;“设备采购”“网上竞价”“仪器设备”在2009~2017 年间发生了突变,代表了高校采购研究中期的重点主题。仪器设备采购是高校采购工作的主体构成,网上竞价是中央政府采购的一种采购方式,这三个突现词代表了学界在“高校采购”研究稳定期内关注的焦点是采购对象与采购方式的适配性,是采购管理人员对灵活选取采购方式的试探和总结;2018~2022年,“内部控制”“放管服”“高校”和“高校采购”成为行业内的研究热点,研究热度剧增,代表了当下高校采购研究的前沿主题。
高校采购研究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经历了研究路径的动态变迁。习近平新时代指导思想对高校采购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创新采购、绿色发展、放管服政策的出台也对高校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利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2 年高校采购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梳理该研究领域的文献特征、研究热点及时间演变规律,形成了高校采购这一主题的理论认知与研究框架。
(1)高校采购研究作为政府采购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其研究进程受国家政策的宏观影响较大。新制度和新政策发布实施往往会推动高校采购研究的进度和效率,期间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学者对该领域的政策敏感性极高。尤其是近几年“放管服”政策的出台和“内控制度”建设,对高校采购研究的方向、方法和路径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2)高校采购研究的学科属性主要集中在管理学领域,缺乏跨学科研究成果,文献总量规模较低,研究方向重理论、轻检验,核心作者间尚未形成交流合作、紧密联系的学术研讨圈。大部分研究以宏观理论的定性分析为主,基于数据模型的定量分析及典型案例分析的微观研究还比较缺乏。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高校采购研究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发展方向多元化。
(3)高校采购研究主题主要围绕高校采购的内涵概念与现实意义、项目构成与采购方式、改革进程与风险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频次较高的重要关键词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图书采购”“仪器设备”“招标”“内部控制”“放管服”和“信息化”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4)高校采购研究的历史演变趋势呈现出由强转弱的态势,经历了从起步期到迅猛增长期再到平稳期的转变,并开启了“规范采购”向“创新采购”的跨越。研究的前沿内容从图书采购变化为仪器设备和物资采购,最后向内部控制、放管服等主题进行转变,但针对新政策方针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形成规模,与迅猛增长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高校采购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高校采购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表明,在研究内容、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方面仍存在进一步的优化空间。
(1)加强学者之间的学术合作,实现跨学科交流的可能。高校采购研究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学科属性单一的局限性,难以产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未来应注重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政府之间、采购管理人员与学术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学科领域,多渠道共享信息资源,打造人员多样化、学科多样化的学术合作共同体。
(2)提升高校采购的实证研究层次,创新理论研究模型,提高研究成果水平。高校采购研究成果中,经验总结和定性分析的占比极高,少数作者利用经济学模型对采购绩效进行了评价,整体研究层次较低,理论模型也较为常用。高校采购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路径不能仅限于管理者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探究,未来研究应更注重采购规律的挖掘、具体案例的解析和数据回归分析等量化研究,并通过实操对量化模型进行检验,探索高校采购的经济学规律和独有的特征,为从事具体采购工作的管理者提供理性、客观的支撑,推动落实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
(3)密切关注国家发展战略,聚焦研究领域的前沿主题,促进高校采购改革。国务院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中指出:“用政府采购手段鼓励促进自主创新产品是重要内容之一。”文件明确提出要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采购权,建立自主创新产品的首购制度,优先购买本国货,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政府采购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对“科技创新”“支持绿色发展”“电子化政府采购”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将“创新采购”纳入政府采购方式。国家政策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明确了我国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鼓励和扶持机制,明确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大数据互联互通的指导方向。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未来采购管理的改革重心应放在环保节能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和大数据应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