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艺
(福建省平和县第五实验小学,福建 平和 363700)
教书育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或多或少、或早或晚,教师总是会遇到一些现实困难,比如:教师理论知识底子薄、教研能力比较弱、教学经验不太足、专业成长比较慢等。为了能够更为轻松、高效地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这些困难,教师应“抱团取暖”“合作共赢”“集思广益”,即应构建一种语文教学共同体,并立足该教学共同体共学、共研、共创、共进。
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是教师有序、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本着夯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目的,教学共同体应制订一个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且以该学习目标为指南,共同学习新课标、新方法。以共同学习为契机,教师之间可互相交流、共同提升,教师对新课标内容的理解会更加全面、深入、细致,教师也能够在教学中更加灵活、自如、准确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并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构建高效课堂。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包含着一些新理念、新理论等。利用这些新理念、新理论等,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因此,在构建教学共同体时,应将新课标作为一项主要学习内容。
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整合、增强课程的情境性等,都是新的课程理念。为了更为巧妙、恰当地将这些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学习这些新课程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可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共学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学深悟透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同时,在共学过程中,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适时开展一些学习心得分享与交流活动,以此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更为通透、细致地理解新课标中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在教学共同体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每一位教师学习新课标理论知识的方向更加明确。如:深入学习“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等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构建方式等;深入学习引领学生挖掘、传承、弘扬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法、策略等。同时,学习的过程也会从浅表化学习走向深层次学习,并将这些新的理论知识逐渐内化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能力、素养。
教育教学环境、学生的实际学情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一种持续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新环境,以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应准确、灵活、自如地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所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种新方式,而且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新方法。但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利用学习任务群组织教学,完全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应共同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共同研读一些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学术论文、典型案例等,并抽丝剥茧从中梳理、归纳、总结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小学语文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的成熟经验、成功做法等。相比于教师的个人自学而言,共学的效果更加显著。一方面,共学有助于教师更为完整、全面地梳理关于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新方法;另一方面,共学有助于消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盲区,有助于教师更为通透地理解以及更为灵活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同样,为了进一步提升共学新方法的效益,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组织开展一些学习心得分享交流活动。如:在鼓励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可开展线上线下分享、研讨、交流活动。首先,教师可在线上网络空间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之后,其他教师以跟帖的形式,展开评论。在线下,可组织开展一些读书沙龙活动,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全体教师展开讨论。通过分享与交流,能够让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路上,随着教育教学环境、理念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从短期来看,这些热点、难点问题阻碍了教学效益的提升,阻碍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将会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助推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垫脚石。因此,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应以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共研。
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教师在提升教育教学之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着快捷、高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之目的,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围绕各种热点问题,展开共研。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一些低负担、高效益的课后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该问题,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有序、有效地开展共研。首先,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学习一些关于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典型案例等。之后,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精心设计一些集趣味性、多元性、实效性于一体的课后作业。紧接着,要求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这些作业,并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作业在减负增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
当然,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也可集思广益共同设计一份课后作业,并采取分工协作的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这份作业的实际过程、效果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如:围绕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团结协作,共同设计了一份闯关型作业,包括“探究汉字之音”“观察汉字之形”“理解汉字之意”等。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总结一些在“双减”背景下优化设计与评价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等。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各种难点问题,往往会成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及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拦路虎。为了卓有成效地解决各种难点问题,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可开展共研活动,即共同研究各种难点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既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内容,也是一项教学难点。为了卓有成效地解决该教学难点,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进行共同研究。如:首先,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应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在此基础上,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共同探究,摆脱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困境的策略,以及去除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干扰因素的方法等。之后,教师可运用这些策略,解决教学难点问题。最后,对共研教学难点问题的过程进行深刻反思、全面总结,并脉络清晰地梳理、归纳依托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奏效方法等。
例如,在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这一课时,部分学生因受自己思维能力的限制、束缚等,所以对田忌在赛马中获胜的过程理解不深、不透、不细。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田忌在赛马中获胜的原因,也就成为了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围绕该教学难点,教师展开了讨论:一部分教师认为应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赛马情境,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与了解赛马比赛的全过程;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应组织学生惟妙惟肖地开展情境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为契机,体验田忌赛马的过程;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可通过画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田忌赛马的过程等。通过共研,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的思路更广了、策略更多了、效果更好了。同时,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共研教学难点的过程,也是促进他们教学能力发展、专业素养提升的一个过程。以共研为契机,教师的理论知识会更加厚实,教学经验会更加丰富。
实践出真知。足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教学共同体的构建,需要足量的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为平台,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可共同创新教法与学法。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家校共同等,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都是教学实践的范畴。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应围绕这些内容,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充实、完善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更加多元、丰富、有效。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构建教师教学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新问题、摆脱语文教学中的新困境的目的,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对各个学段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内容、目标等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有序、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新困境。鉴于此,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可深入调查,细致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新问题、困境的形成原因。之后,针对各种形成原因,以有效解决整本书阅读教学新问题、全面摆脱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困境为愿景,探究、梳理、归纳一些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将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之中,再次补充,再次完善。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教师在充分预设学生阅读困难的基础上,设计了阅读任务单,其内容包括:作者信息、创作背景、人物关系等。在本次整本书阅读的动员会上,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了一段从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剪辑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浓厚兴趣。在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开展了一次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会,并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一些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人物关系;一些学生以读书小报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读书收获等。通过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召唤性,还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各项任务,进而开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还应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教学内容,持续不断地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
阅读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课型。以阅读课为抓手,可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等。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课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应指导、引领学生创新阅读方法。如:教师可围绕阅读内容,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一些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不仅如此,在这些阅读学习任务群中,教师还应融入读写结合、读思结合、读议结合的阅读方法。通过创新阅读方法,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学生阅读各种文本的实效性。
此外,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让学生以乐此不疲地完成此类任务为契机,厚实积累、清晰梳理各项语言知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等,依托这些学习任务群,学生能够同步提升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以及发挥自身的思维品质等。
共同进步是教学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一起努力的方向、不懈奋斗的目标。当教师一个人面对专业成长之路上的各种困难、羁绊时,往往会感觉到不知所措。在这样的时候,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可共同研究、深度交流,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解决困难,摆脱羁绊,畅通自身的专业成长道路,促进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鉴于此,在构建教师教学共同体时,应适时适度地开展一些深度交流活动。以深度交流为驱动,就能够促进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在语文教学之路上共进。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基于网络平台、工作群等,进行线上交流。通过线上交流,教师不仅可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还可共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例如,教师可专门创建一些教学共同体工作群。在该工作群中,教师可适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感悟、经验,可提出一些自己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困惑,并邀请共同体中的其他教师建言献策。同时,基于该工作群,教师还可以分享、交流一些教育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达标练习、微课视频、检测试卷等。教师也可畅所欲言地讨论、交流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新理念的一些有效做法、创新策略等。
显而易见,线上交流能够进一步拉近教学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每一位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适时分享、深度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会更加厚实,教育教学经验会更加丰富,教育教学效益会不断提升。
除了适时适度的线上交流之外,面对面的线下交流同样不可或缺。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线下交流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线下交流中共进。
例如,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应至少一周召开一次线下交流会。为了着力提升线下交流会的实效性,不仅要确定线下交流的主题,还要让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在会前围绕交流主体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围绕“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与运用”这一主题,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图书室阅读相关书籍等途径,在理论方面做好了交流的准备。此外,在交流会中,教师还应该分享一些自己的成熟经验与成功做法等。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线下交流,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素养等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无论是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道路上,还是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道路上,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是,只要每一位教师携手共进、团结协作,共学、共研、共创、共进,那么,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都会迎刃而解。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也会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