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提升路径

2023-02-20 05:38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素养政治

刘 婷

(新乡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党的二十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时代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新时代互联网应用更加多样便捷,信息技术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和机遇,对思政课教师提升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一、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从而能够做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引领者、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先行者、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推动者。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引领者。新时代数字技术带来的新产品与新技术如5G、物联网、云计算,极大提升了互联网应用的便捷性,但是互联网应用又有虚拟化、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一些敌对势力通过网络传播带有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的信息,严重冲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对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不利影响。对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坚强引领者,在各种价值观混杂的形势下开辟有效途径,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通过各种方式占领网络意识形态战场,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教学模式创新的先行者。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索,数字化的网络资源为他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提供了便利。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优势,做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先行者,拓宽视野、创新思维,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尝试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多样化教学途径,形成师生高效互动的教学模式,满足“思维要新”“视野要广”的要求。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师德师风建设的推动者。西方现代文化中一些不良思潮和观点如“娱乐至死”“金钱至上”,会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负面影响。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思政课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起正确“三观”,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对网络海量信息进行筛查、判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消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道德环境。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六要”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根本遵循。“‘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是政治素养的生动展现,构成思政课教师的信仰底色;‘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是业务素养的重要凸显,构成思政课教师的学养底蕴;‘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道德素养的关键呈现,构成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底气。”[3]结合现实情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六要”基础上,积极提升政治、业务和道德方面的素养。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与时俱进,先后提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大思政课”等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提出较高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响应,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思政课教学取得较好教育成效。国家、地方、高校凝心聚力,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完善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体系,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推广思政示范课,使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不断提升。高校广大思政课教师心系“国之大者”,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国家发展重大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科学真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努力做到“在马言马,在马信马”。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素养。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主的数字化教学条件不断升级,以慕课、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业务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思政课教学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平台资源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日益多样。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能够运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直播教学等。高校思政课教师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加工、处理、传递各种信息,与学生沟通交流,为学生创设智慧化教学环境,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学生观察社会、感悟人生的标杆,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自觉认识到肩负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全党全社会尊重、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在主流媒体上的“出镜率”较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高校广大思政课教师能够主动担负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严守思政课教师的道德规范,对开展思政课教学充满信心和底气,对自身职业具有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高校思政课教师良好的核心素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党和人民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适应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要在当前基础上继续提升。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不断增强,更加具有亲和力,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高质量教育源于高质量教师,国家高度关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思政课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学历层次日趋合理,职称结构不断完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高校采取措施,积极落实师生比1:350的规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迅速扩大,形成12.7万教师同心讲好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大格局。同时要看到,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且提升中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相对滞后。高校在通过社会招聘、辅导员转岗等措施增加思政课教师数量的过程中,一些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理论专业出身的人员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他们的主修专业是法律、历史、社会学等,需要迅速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从学科背景、专业基础、思政课教学经验、投入时间精力等方面看,部分转岗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思政课教学的要求,更难以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专业任务。”[4]这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学习,迅速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

第二,思政课教学平台数字化水平较为滞后。首先,思政资源数据库不够完备,主要表现为思政课教学的数字化程度相对滞后,已有数字化资源在数据库中占比不高,针对思政课进行的数字化开发项目相对较少,思政课数据挖掘、整理、分析团队建设与整体能力相对薄弱[5]。其次,由于部分高校内部没有一个将传统思政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教学环境,高校之间也没有建立优质思想政治资源的共享平台,使得有效的技术和优秀的思政实践经验无法得到充分传播。最后,网络监管滞后,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引导缺乏前瞻性考量和相关理论支撑,缺少一支具备较强实力的网络思政课教学管理团队。

第三,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相对落后。在教育数字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对思政课教学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教学理念还较为落后,部分思政课教师难以突破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瓶颈,仍采用传统教学法,部分老教师还不太适应新方法、新事物,仍然主要依靠过去的教学方式、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没有充分发挥雨课堂、智慧课堂等作用,不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政课教学。在学生能快速及时接收大量信息的情况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与网络、与手机竞争,授课方式要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更新快,需要融入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体现社会发展新趋势,解释现实新变化,因此教学内容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这些都增加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发挥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工作。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分析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提升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定政治信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自信。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只有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如学习强国,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学习法律、历史、哲学等相关知识。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功底,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才能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明确阐释,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网络时政信息,具备基本网络思维和网络语言,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数字化业务水平。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自觉与时代同行,增强创新思维,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数字化程度。学习是弥补缺陷、迎头赶上的必然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加思政课培训、集体备课会,观摩有经验高水平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勇于参加教学技能比赛、思政课教学比赛以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学经验。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思路,创设教学情景,增加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和参与积极性。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关注思政课教学平台、抖音、学习强国等,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增强思政课堂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师德修养,厚植育人情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自觉以优秀道德涵养自己,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品格。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厚植爱国情怀,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将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将真情实感注入思政课教学,真切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成长需要,用真心爱心教育学生。

第四,高校要明确发展定位,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实际的培训发展规划,打造具有高水平核心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的政治理论性强,要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会贯通,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习政治理论、提升政治素养,不仅要靠教师自身的学习,而且需要依靠培训、进修等方式。同时,高校要注意加强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不止于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训练,而是从思想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应用,从信息化环境适应到信息化技术创新的系统化培训,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互联网+”时代所必须具备的意识、知识、技能、应用及创设能力[7]。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培养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纷繁信息的辨别力和整合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进行融合的设计能力。

第五,高校要优化平台建设、加强网络监管。高校要优化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硬件设施,实现网络校园全覆盖,完善与数字化教学相关的配套设施如电脑、多媒体、智慧教室等;要加强网络思政课教学平台建设水平,扩充并更新思政课教学资源数据库,高校之间可以建设共享资源平台,分享思政教学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加强交流互鉴;要加强网络空间的舆论监管,利用大数据信息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及热点问题,成立网络舆情监管小组,严密防范色情、暴力、诈骗、民族分裂等不良信息。

五、结语

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需要聚焦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堂更加生动有活力。高校需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积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教学思维、积极利用现代数字成果,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将大学生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思政素养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