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3-02-20 04:50张浩然史哲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尿潴留发文电针

左 军,张浩然,史哲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相应改变。[1]。SCI是全球最常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之一[2]。SCI的全世界发病率从每100万人中3.6~195人不等[3]。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每年每100万人中49.8人就会发生创伤性SCI,患者受伤时的平均年龄为(43.7±17.1)岁[4]。SCI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常见诱因,对神经和多个系统产生影响,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5-7]。SCI是一种动态的病理过程,在初始阶段引起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水肿,随后由于血细胞受损导致微循环障碍。然后,神经细胞轴突退化或死亡并逐渐被神经胶质细胞取代[8-9]。SCI后细胞、分子等因素改变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更使脊髓功能恢复缓慢。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部分刺激潜在的神经细胞和轴突再生,恢复轴突和神经元的功能。目前对 SCI 的治疗以手术、药物治疗以及行为、物理和支持疗法为主[10-12]。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SCI的重要替代疗法和辅助疗法[13-14]。近年来,针灸治疗SCI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但目前尚无报道系统整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有关文献进行演算分析,将中国知网中关于针灸治疗SCI的文献数据生成多元整合的可视化图谱,使科研人员能够精准把握针灸治疗SCI的研究脉络、热点及前沿趋势,并引发新的思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采集

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检索方式:“主题”(精确)。检索词:“针灸”“脊髓损伤”。检索策略:“针灸”AND“脊髓损伤”。时间跨度:1984年—2022年。共检索到531篇文献。经人工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剔除会议通知、科技成果、重复文献及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484篇。

1.2 数据转换

将纳入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导出的数据包含作者、研究机构、题目、发表年份、关键词、摘要、期刊、卷次与起止页码等重要信息。利用 CiteSpace 软件中自带的数据转换器,将导出的Refworks 格式文件转换为 CiteSpace 可用的 download_.txt格式[15]。

2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

2.1 针灸治疗SCI研究文献概述

文献发文量分析:一门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其相应时间发表的文献数量密切相关,1984年—1993年的10年间,关于针灸治疗SCI的文献每年都只有1篇,表明这个时间段科研人员对该领域不感兴趣;而在1994年—1999年6年间该领域发文量达到8篇,年平均发文1.3篇,这表明国家和研究者对该领域有所关注;2000年—2009年,发文量激增至101篇,年发文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年均发文量10.1篇,说明该时期针灸用于SCI的治疗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自2010年至今,该领域一直保持较高的发文量,共有417篇文献, 年均发文32篇,除2015年(28篇)、2019年(37篇)和2021年(40篇)发文量有所回落外,其余年份发文量呈明显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20年发文量最高(52篇),这表明针灸治疗SCI的研究会不定时进入瓶颈期,并在问题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综上所述,针灸治疗SCI的研究仍为热门方向。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SCI发文量年度趋势图

2.2 作者共线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共线图谱,每个节点代表1个作者,节点间连线的粗细表示作者之间合作关系的强弱。图2筛选了发表文献数量>3篇的作者信息进行标注,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李晓宁教授,为36篇;其次为李庆琳、赵玮滢与马静雯3位学者,发文量均>20篇。图3显示,针灸治疗SCI研究领域存在多个研究团队,但各个研究团队间合作并不紧密,多以内部合作为主,表明目前针灸治疗SCI的研究力量还未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其长期发展。

图2 针灸治疗SCI作者共线分析图谱

2.3 研究机构共线分析

484篇针灸治疗SCI文献涉及研究机构335个,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密度(Density)为 0.0029,机构间连线数量为162。33所研究机构发文量≥3 篇,占机构总数的9.85%。发文量≥7篇的研究机构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64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6篇)、北京中医药大学(33篇)、广州中医药大学(10篇)、湖南中医药大学(9篇)、南京中医药大学(8篇)、 安徽中医药大学(7篇)、山东中医药大学(7篇)及福建中医药大学(7篇)。由此可知,国内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此方向的研究核心,发文量较多且合作密切,跨地域的科研机构合作尚少且发文量少。见图3。

图3 针灸治疗SCI研究机构图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可直观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表1列出了文献中出现频次排名靠前的20个高频词。图谱中共出现400个节点,1 178条连线,节点之间的联系密切。结合图谱和表格对主要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针灸治疗SCI的常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针刺、电针、康复治疗与中药等;治疗目的主要包括:治疗SCI引起的尿潴留、恢复神经功能和改善膀胱功能等;治疗疾病主要围绕尿潴留展开;综述为该领域文献的主要表现形式。频次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为:脊髓损伤(327次)、针灸(147 次)、针刺(67次)、电针(64次)与尿潴留(41次),且前4个关键词的中心性(Centrality)>0.1。见表1和图4。

表1 针灸治疗SCI关键词频次表

图4 针灸治疗SCI关键词共线分析图谱

2.5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了20个有代表性的聚类,每个聚类名称代表针灸治疗该领域的1个热点主题及学科的发展趋势。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为 0.8671(>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为0.960 5(>0.5),表明聚类信度较高。轮廓值是测定整个聚类成员同质性的指标,表2中各聚类的轮廓值均高于0.6,这说明整体聚类效果较好且研究主题集中。不同聚类团块间相互交错,表明各研究内容联系紧密。见图5。在21个聚类标签中,聚类规模最大的#0(Size =34),其主要研究内容为电针以及大鼠、骶上脊髓损伤、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等;#1、#5和#6的标签含义相近,侧面反映该研究主题内容丰富多样。

图5 针灸治疗SCI的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2 针灸治疗SCI的关键词聚类标签表

2.6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将关键词进行Time Zone时区图转换,并从中探寻突现词,可以清晰地发现针灸治疗SCI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变历史以及前沿趋势。突现词可以用来分析某一时期该领域突然出现的研究主题。图6主题词变化频率较高的是针刺(11.42)和电针(5.81),说明针刺以及电针对于治疗SCI的研究是重要前沿领域。突现词检测中剔除针刺、脊髓损伤、针灸疗法和针灸治疗4个基础词,可以发现研究主题从电针、截瘫、康复治疗到神经功能和夹脊穴的变化趋势。图7中关键词时区图显示,该领域研究热点演变分3个时间阶段:①1984年—1994年,关键词只出现了针刺和SCI,说明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但投入研究较少;②1995年—2011年,关键词较为集中,开始涌现临床研究同时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注重于SCI后并发症的治疗,在这一时期,康复治疗成为了SCI后的一个热潮;③2012年—2022年,研究着重于针灸治疗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治疗方面出现了选取夹脊穴、八髎穴以及任脉灸等新思路。总体而言,近年来的各项研究均显示针灸治疗SCI以及并发症有着较好的前景,SCI后康复治疗介入越早疗效越好。

图6 针灸治疗SCI突现词

图7 针灸治疗SCI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上述结果进行剖析,发现针灸治疗SCI的临床研究充分、时间较早且效果可观,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3.1 研究作者及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形成多中心的合作网络

虽然作者之间也有合作关系,但仅限于影响力、发文量较大的作者,其他的作者研究过于分散,往往为单独研究或两两合作。虽然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这种影响力较大的机构近些年来在此领域持续发文,但大多数机构之间的合作仅限于与其附属机构之间的合作,合作形式过于单一,网状合作形式尚未出现。因此,作者以及机构之间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寻求新发展。

3.2 研究方向过于单一,有待于加强发掘和创新

膀胱功能为最晚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时间为2013年。 爆发点时间最晚出现的为“夹脊穴”,持续时间在2016年—2020年,但从此之后再没有产生新的爆发点。这表明自2020年后针灸治疗SCI领域很少出现新的突破。从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可知,近些年来针灸治疗SCI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向,研究者更注重SCI后的康复治疗、神经功能的康复以及新穴位的研究,但由于影响力及热度不够,形成的突现词强度不大。自2016年以后,研究进入瓶颈期,研究热点不明显,发展基本处于停滞阶段。目前,对SCI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SCI后尿潴留也受到较多关注[16-17],且在可视化分析中的综合影响力较高,在研究上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此外,尿潴留作为SCI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且预后不良,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极大的困扰。综合得出,SCI后的康复治疗以及尿潴留这一并发症仍会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针灸作为治疗SCI的重要举措,科研人员应进一步加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深入探索治病机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基础研究薄弱,有待深入研究

在纳入的484篇文献中,多数为临床研究以及综述类文章,但对于针灸治疗SCI的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较少,缺乏高频关键词且尚未出现爆发值。虽然此方面基础研究较少,但近年来也出现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c-fos/c-jun等方向的基础研究[18-19],今后可在其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4 小结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针灸治疗SCI的整体脉络、热点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系统地归纳了当前形势。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本研究选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受到软件本身的影响,无法对文章进行深入地剖析,文献质量也参差不齐,数据具有片面性。此外,由于针灸治疗SCI研究的同义词较多,本研究未能将关键词、聚类等进行综合。综上所述,针灸治疗SCI的研究热点主要在针灸、脊髓损伤、尿潴留以及康复治疗,研究方向逐渐趋向于SCI后尿潴留及其康复治疗。研究上则需要加强作者和机构之间多中心的合作,完善相应的基础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思路。

猜你喜欢
尿潴留发文电针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