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生,于利明,王 璐,顾文慧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基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1]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发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以及文献资料显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启动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全国各地中小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工作部署。如何落实好学生课后服务,本研究从课后服务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为更好的开展课后服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以“中国知网”为平台,“课后服务”为关键词进行匹配,共获得了文献354篇,在2010年开始呈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课后服务”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专家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对文献进行梳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国家,研究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美国的研究最多,其次是韩国和日本[2,3],再次是德国和英国[4,5]。②研究方法,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文献法,关于政策实施效果的文章,集中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多数的文章还使用了比较分析法,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放学后计划的政策和实施效果的差异[6]。③研究角度,大部分的文章是集中在现状的分析,对于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分析政府对于整个课后服务的管理、给予的各种机制保障[7,8]。
综上,国内对于课后服务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总体而言,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总体学术价值有待提高。本文在扎根理论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文本分析,并结合Nvivo工具开展质性研究。将收集的政策文本资料的文本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进行客观、系统和量化描述[9],揭示政策的主题、特征及其体系构建。NVivo软件主要用于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能够协助研究者完成文字、图片、声音甚至视频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呈现工作,增进质性研究的严谨性、信实度和趣味性[10],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学性。
由于质性研究并不强调样本数量,而是以能否提供丰富的资料为标准,本章在选取政策文件时遵循了权威性和代表性原则:政策文件出自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官网和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省份。选取的所有政策文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教育厅颁布的文件,所有政策原文均从官网下载,并可以公开查阅。具体文本见表1:
表1 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政策文本列表
利用NVivo12软件,依据扎根理论对9份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挖掘政策文本中的高频词汇,如图1所示的词频搜索词汇云,得出结果发现主题包含“服务”“学生”“学校”等主题词,这些主题词代表了课后服务工作的主题。政策文本文件以“服务”为中心,词频高达601次之多,“学生”为受体,“学校”为场所和根据地,“工作”为任务,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围绕着“安全”“教育”“活动”来“开展”,提出了“管理”“机构”“制度”来“保障”课后服务的顺利落实,具体词频如表2所示。
表2 主题词及其词频
图1 词频搜索词汇云
搜索高频主题词形成如图2所示的矩形式树状结构示意图,进一步说明了政策文本的主题,示意图的面积大小表示了主题词的词频高低,即:左侧展示了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词,右侧的词汇反之。对比发现,图2中话题活跃度与表3(编码参考点)中开放性和主轴性编码具有一定吻合度,如“服务保障”“学生发展”“学校资源”等。
图2 主题词矩形式树状结构示意图
3.1.1 开放性编码
通过逐句阅读和提炼,从表1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政策文本列表材料中编码了760个参考点,编码覆盖率达到了72.77%,抽象出45个概念和10个范畴。挖掘出的10范畴分别是服务内容、服务设计、服务形式、家长满意度、社会反馈、学生发展、安全管理、规范化管理、社会支持、学校资源,如表3所示。
3.1.2 主轴性编码
针对开放性编码得到的10个初始范畴进行反复对比和归类,类属化后最终得到了3个主范畴,分别是:服务保障(安全管理、规范化管理、社会支持、学校资源4个范畴);服务构架(服务内容、服务设计、服务形式3个范畴);服务质量(家长满意度、社会反馈、学生发展3个范畴),表3所示。
3.1.3 选择性编码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故事线”[11]:通过课后服务保障的管理、支持和资源调动下(服务保障),有规划、组织、实施、反馈、调控等一系列服务活动(服务框架),在家长满意度、社会反馈、学生发展三个维度检测(服务质量)是否实现了目标。因此,“故事线”为:服务保障、服务构架、服务质量3种服务前提下,实现课后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如表3所示。
表3 编码情况
3.1.4 编码详情
运用Nvivo12软件编码技术分析,形成编码覆盖率百分比、编码参考点、编码单词数。探索图表向导,以编码节点为横轴,分别以编码覆盖率百分比、编码参考点、编码单词数为纵轴,形成编码参考点,如表3所示。服务保障的编码覆盖率为37.76%,服务构架的编码覆盖率为55.50%,服务质量的编码覆盖率为37.55%,表明政策文本中服务构架内容较多,多次强调和说明,也说明服务构架是核心环节,关系到课后服务工作的成败。编码参考点总数为编码参考点数之和,例服务质量(175)=家长满意度(46)+社会反馈(42)+学生发展(87)的三者数量之和,其他以此类推,但是覆盖率百分比不是此规律。
3.2.1 节点矩阵编码分析
通过NVivo12对节点进行矩阵编码分析,如表4所示,挖掘数据中心潜在的结构性差异[12]。编码中将服务构架细化为:服务内容、服务设计、服务形式。可以发现,政策性文件很重视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的编码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指标。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中有关学生发展的编码最多,例如服务内容中有关学生发展的编码为20,服务形式中有关于学生发展的编码为27,这充分展示了政策文件的落脚点为学生的发展。其次,在服务构架中又较为重视规范化管理,服务内容中有关规范化管理的编码为10,服务设计中有关规范化管理的编码为12,服务形式中有关于规范化管理的编码为25,以此类推。
表4 矩阵编码查询-编码参考点
3.2.2 节点编码聚类分析
运用Nvivo12对编码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探索聚类分析得出结果如图3所示的聚类模型,模型中主要分为4级聚类。通过直观展示,分析结果与编码体系(如表3所示)大体上一致。模型中主要分为4级聚类,聚类ID号5至8与编码表基本吻合(服务质量),聚类ID号10与编码表完全吻合(服务构架),聚类ID号1至4与编码表基本吻合(服务保障)。
图3 聚类分析
将收集的9份政策文本资料作为NVivo12中材料来源中的内部材料,对材料进行编码并形成开放性编码,将开放性编码按照层次结构归类为三种主轴编码,并且在不同编码节点之间建立关系,如图4所示。该图中,通过服务质量、服务保障、服务构架主轴编码,展现了9份政策文本资料中编码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了课后服务工作评价的体系模型。
图4 项目图模型
在该模型中,课后服务包括服务质量、服务保障、服务构架等主轴性编码,而各个主轴性编码又包含若干开放性编码。诸编码间保持相对独立性又彼此关联,编码间协调交互,形成了该模型的协同机制,这些开放性编码对课后服务工作产生了影响,由主轴编码所包含的内在体系构建了课后服务工作的框架。
通过NVivo12软件探索项目图的理论模型构建(图4所示),为下一步的建模打下基础。进一步构建了课后延时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如图5所示,实线的双向箭头说明箭头两侧的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服务构架”“服务保障”“服务质量”3个因素均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在图中双向箭头呈现贯通各处的“桥梁”作用。课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应注重以下几点:
图5 课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强化课后服务的教师队伍,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入手。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和教师的校外培训学习,形成课后服务教师的沟通学习开放空间,进行交流合作,获得课后服务实施经验。吸纳外部力量补充师资,和校外活动实践基地合作,聘请校外专业老师配足配齐课后服务教师队伍,进而优化师资队伍,提升老师专业化能力。
服务构架是整个体系的核心环节,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设计必须达到最优化。实施课程的顶层设计,制定详细的课后服务素质课程方案,包括教材选用,课程目标设置、内容和方法规划、考核与评价以及师资安排协调,把课后服务的课程统筹设计纳入到学校教学团队的管理当中。
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督导落实课后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和建立学校的自检和考核评价,从而保障课后服务的质量。教育督导是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检查、督责和指导,不仅为教育政策提供可靠依据,还协助落实、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质量。突出学校的内部评价,完善各方满意度评价调查和意见征求,完善课后服务评估考核标准。
随着课后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课后服务项目及教育功能的不断丰富,如何成功推动课后服务质量建设。本文以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主题、特征、体系构建作为切入点,采用扎根理论以Nvivo12软件为辅助工具构建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评价指标内容。虽然研究秉持科学严谨的科研方法,但难免存在不足,本文仅仅从质性研究视角来分析了课后服务工作的政策文本,下一步有待于从混合研究视角研究,做到互相弥补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