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国新,李 颖,王文丽,陈 红
(赤峰松山中医蒙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
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流行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危害之大,历史罕见。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1],严格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措施[1],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与“动态清零”总方针[1]不动摇,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监测预警和医疗救治作用,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中医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承载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从2020年1月23日赤峰市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赤峰松山中医蒙医医院积极承担疫情防控任务,在充分发挥发热门诊监测预警作用的同时,先后参与了隔离点建设与管理、全员核酸采样与检测、方舱医院医疗救治、确诊病例与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外地医疗救治支援等工作,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好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展,中医医院应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按照常态化防控要求,积极建立完善各项防控措施,探索实践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医防融合防控策略。
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总策略和总方针,坚持依法依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医院内工作人员管理,坚决防止发生外源性或内源性引起的医院内工作人员感染事件。加强就诊患者的管理,坚决防止发生就诊患者间的交叉感染。统筹协调业务开展与疫情防控,科学研判疫情形势,精准制定防控策略,尽最大可能保障患者就医和正常业务开展。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模式,研究建立院内防控工作机制,主动参与社会面防控工作,积累能够应对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播扩散的防控工作经验。
坚持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对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指派的工作认真落实,对上级出台的防控政策不折不扣贯彻实施。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认真研究疾病传播规律,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尽量减少人员、物资消耗,提高防控效果。坚持全员参与,调动全院各类别职工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不能出现防控空白,不能出现防控死角。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制定中医防控方案和加强中医诊疗知识培训,确保发生疫情能够迅速使用中医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成立以院长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承担主要疫情防控责任的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总体负责领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由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负责对可疑患者进行研判,提出初步诊断意见,负责医疗人员诊疗知识培训和指导新冠肺炎诊疗工作,负责中医药防控方案的制定。成立由院感专家和熟悉院感工作的临床、护理、医技人员组成的院感专家组,负责对医院院感工作进行研判,组织开展全员防控知识培训和指导医院院感工作。成立由物业保洁员、护理员组成的消毒小组,负责院内物表环境的日常清洁消毒、空气消毒、终末消毒与突发事件的应急消毒工作。
医院应急办承担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做好相关文件的传达贯彻落实,负责疫情防控信息的收集整理,负责统筹调配人、财、物等防控资源。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协同配合组织开展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的学习培训,加强防控工作的指导检查,保证医生、护士等各岗位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应的诊疗知识和防控知识。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财务科做好物资供应,既要保证日常防控所需物资,又要充分保证疫情爆发时的应急物资需要。门诊部切实负起日常诊疗监管责任,保证患者就诊不扎堆、不拥挤,保持1米线距离。医院办公室和宣传科做好防控宣传工作,积极营造防控氛围,不断提高职工和患者主动防护意识。安保科加强力量,切实做好安全保障,对不配合疫情防控的患者及时给予劝导,对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行为及时给予控制,特别是在发生院内疫情后要第一时间行使封闭控制责任。
在距离门诊、病房楼或周围其他建筑至少20米远的地方建设独立区域的发热门诊[2]。发热门诊硬件设施符合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要求,与普通门急诊及医院其他区域间设置严密的硬隔离设施,不共用通道。发热门诊规范设置污染区、清洁区和缓冲区及患者专用通道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污染区内设置患者专用通道、预检分诊台、候诊区,诊室、留观室、污物间、患者卫生间、挂号收费室、药房、护士站、治疗室、抢救室、输液室、观察室、检验室及CT检查室、标本采集室、保洁室和医疗废物暂存间等。清洁区设置办公室、值班室、休息室、穿戴防护用品区、清洁库房、更衣室、浴室、卫生间等。缓冲间至少设置两个,分别为个人防护用品第一脱卸间和第二脱卸间。
在远离医疗区的地方设置相对独立的“愿检尽检”“应检尽检”核酸采样点。核酸采样点规范设置工作人员通道和采样人员通道。核酸采样区设置更衣室、个人防护用品穿脱间、样品贮存间、污物暂存间等。门诊楼、病房楼分设员工通道和患者通道。门诊入口处设置自动测温和扫码“闸机”。病房楼各病区实施物理隔离。在检验科或医院内其他独立区域建设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PCR实验室。
基础类设备配置病床、转运平车、护理车、治疗车、抢救车、仪器车、输液车、污物车、氧气设备、负压吸引设备等[2]。抢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配置输液泵、注射泵、电子血压计、电子体温计、血糖仪、手持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无创呼吸机、心肺复苏仪等。检验类设备配置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设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粪便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生物安全柜等。放射类设备配置独立的CT。辅助设备配置电脑、监控设备、电话、通讯设备、无线传输设备、自动挂号缴费机和污洗设备。消毒隔离设备配置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空气或气溶胶消毒设施和清洁消毒设施。设置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的局域网设备、电子病历系统、非接触式挂号和收费设备、可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和可视对讲系统等。尽量配足能够满足PCR实验室最大核酸检测量的核酸提取仪和扩增仪。应配尽配负压救护车。准备充足的消毒设备。
加强源头管控,严防感染风险输入医院[3]。预检分诊严格执行体温检测、核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要求。门诊医生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认真进行二次流调。严格执行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院内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
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医院职工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3]。制订感染防控全员培训方案,坚持经常性培训和定期考核,对“三方”人员增加培训次数,确保培训效果。在全员培训基础上,对发热门诊、急诊、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内镜室、血液透析中心(室)、CT检查室、核酸检测实验室、手术室等高风险科室和部门制订针对性培训内容,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
加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建立行为屏障[3]。医护人员和患者在诊疗全程都要佩戴口罩和实行手卫生,注意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加强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医用织物洗涤和医疗废物管理等。
加强就诊人员管理,减少人群聚集[3]。门急诊合理设置就诊及等候区域,优化就诊流程,避免人群聚集,提供网上预约和远程医疗服务。加强病区人员管控,对新入院患者落实“应检尽检”要求,设置并合理使用过渡病室,通过采取核酸检测筛查和隔离安置等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严格陪护及探视管理,实行不探视、非必须不陪护,确需陪护的要固定陪护人员,患者和陪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区,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陪护人员在进入病区前应当持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规范设置过渡病房,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合理确定病床使用比例,病床间距不小于0.8米,禁止加床。住院患者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应当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加强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和日常活动管理。对医院内工作人员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做好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工作。坚持疫情期间工作人员非必要不外出和不聚餐、不扎堆的总原则。加强“三方”人员防护培训、日常行为监管、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等工作。
加强发热门诊管理[3]。医务人员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室,应当严格按照穿脱防护用品规范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发热门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应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前,患者应在发热门诊进行留观。
加强急诊管理[3]。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对有可疑症状的急危重症患者单独隔离治疗。制定重症患者转诊、救治应急预案。合理设置符合隔离救治要求,可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就地急救服务的诊疗区域或急救室。
加强口腔科、耳鼻喉科、消化内镜室的管理[3]。本地区发生多点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严格实行一室一医一患。诊室通风良好。实施易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时,相关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诊疗不同患者要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患者实际情况,可先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加强血液透析室的管理[3]。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定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进入诊疗区需测温、查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史问询。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应当规范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应相对固定。疫情发生时,对高风险区患者要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
加强治疗室的管理。严格执行《治疗室、治疗准备室及处置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做好每日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就诊期间,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督促患者及陪护人员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陪护。
加强PCR实验室的管理。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PCR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规范操作,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规范处置医疗废物。疫情发生时,工作人员要实施闭环管理。
加强CT室、彩超室的管理。普通患者与发热人员共用一台设备进行检查时,必须分时段检查,在检查结束后,应对通道、检查室环境及设备按要求消毒后方可接诊其他患者。进入检查室的通道尽量分开设置,不能分开的必须按要求对通道消毒后再允许人员进入。
加强食堂的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和加强日常健康监测。患者和陪护人员就餐要减少聚集,分隔就餐。食堂采购冷链食品要从正规渠道采购。采购供应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疫情发生时,食堂工作人员实施闭环管理,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就餐人员分时段保持间隔点餐,不得堂食。食堂采购人员采购时严格实施防护措施,佩戴规范的防护用品,采购的物品严格进行消毒。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4]和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蒙医药)防治方案的通知[5],结合地区气候特点和发病机理,研究制定中医(蒙医)预防、治疗方案,在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及时对高风险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岗位采取中医药(蒙医药)干预措施,通过发放防疫香囊、茶饮、膏方等提高防病抗病能力,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给予预防性投药。加强医生中医(蒙医)预防、治疗知识培训,在参与医疗救治中及早运用中医药(蒙医药)辩证施治。
建立应急工作组织体系。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应急预案、研判疫情形势、进行疫情处置决策、指挥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诊断专家组、流调组、核酸采样组、消毒消杀组、病人转运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医疗保障组、安保组等工作组织。诊断专家组负责对核酸检测阳性病例进行诊断,明确是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还是无症状感染者;流调组负责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调溯源,判定密切接触者;核酸采样组负责病例所在病区和全院人员的应急采样工作;消毒消杀组负责病例所在病区及全院的消毒消杀工作;病人转运组负责协助疫情防控指挥部专业转运组对需要集中隔离人员和患者的转运;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处置所需住宿、餐饮、办公、电力、信息等保障;物资保障组负责疫情处置防控用品、消杀用品、药品的供应保障;医疗保障组负责在院集中隔离患者的正常医疗服务;安保组负责对医院实施封控管理。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出现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医院外或医院内相对独立区域设立临时防控指挥部,供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部门和医院指挥领导小组的相关人员现场办公用。根据流调专家组意见迅速划定封控区、管控区。根据指挥部意见对人员实施分类隔离管控。迅速落实消毒和防护措施,保证48小时恢复正常诊疗。
建立应急工作组织体系。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大规模核酸检测时人员调配、核酸检测、院内正常诊疗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人员调配组、核酸采样组、核酸检测组、后勤保障组、医疗保障组、信息上报组、安保组等。人员调配组负责抽调社区采样人员;核酸采样组负责承担防控指挥部下达的社区采样任务;核酸检测组负责承担防控指挥部下达的社会人员核酸检测任务;后勤保障组负责院内患者、陪护、工作人员的住宿、餐饮等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组负责人员抽调后医院内患者医疗服务的常态化巡检巡查工作;信息上报组负责核酸检测结果的实时上传;安保组负责出入人员管控。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区防控指挥部下达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抽调的全员核酸采样人员迅速到达指定核酸采样地点。院内各临床医技科室留守人员迅速调整班次保证正常诊疗。医疗保障组进行病区巡回检查,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安全。后勤保障组为院内患者、值班人员和核酸检测人员做好食宿安排。
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病例报告制度、院长巡查巡视院感防控制度、新冠疫情期间职工外出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报告制度、三方人员管理制度[8]、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着装要求[3]、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工作制度[6]、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职责[6]、疫情期间预检分诊工作制度[7]、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规定[3]、疫情期间门诊防护消毒制度、疫情期间病区管控制度、购入物品(含冷链物品)设备风险评估检测管理制度等[8]。
建立病例报告流程、预检分诊流程、发热病人就诊流程、过渡病房使用流程、医务人员二级防护穿戴流程、医务人员二级防护脱摘流程、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血液体液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发热待查/隔离患者CT检查与消毒流程、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等。
实施一把手负责制,院长每天对重点部位进行巡查巡视。分管院长每天对所有部位进行检查督导。门诊部每天检查诊室落实一人一诊情况和医生、患者个人防控情况。院感科每天检查各部位职工、患者防护情况和消毒情况。医务科、护理部每天巡视病区防控情况。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全体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对不听从组织安排、不服从调遣的人员按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纪律处分。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联合进行职工防控技能考核评估,确保防护到位、采样到位、诊疗到位。
对疫情防控关键岗位实施专项绩效考核,给予专项绩效工资。将防控工作纳入日常绩效考核内容之中,确保防控工作效果。将防控知识培训和防护技能考核结果以及承担特殊防控任务情况纳入职工个人考绩档案中,对于表现突出的人员在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转正和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对于表现突出的科室或个人,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时给予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