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天津市河西区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222)
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的一种发作性胸痛,该病常于劳累后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而言会造成严重的干扰[1]。该病多数患者在进行及时治疗之后,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但有些患者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对于其病因机制、风险因素、防治要点等知之甚少,使得该病症可反复发作,甚至于愈演愈烈[2-3]。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于改善预后显得非常有必要。本研究重点观察分析了健康教育对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选择140例心绞痛患者,并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70名患者,所纳入对象均已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且签字确认自愿参与本项研究,排除合并意识障碍和沟通障碍、不配合回访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比对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干预方法 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期给予长效硝酸甘油制剂)、基础疾病的治疗(降糖、降压、调血脂)和一般性的饮食建议、病情监测等。
健康教育组: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重点讲解心绞痛的病因机制、风险因素、防治要点等。①讲解病因机制:心肌供血供氧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引起心绞痛发病的直接原因,向患者讲解可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的各种因素,如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冠脉狭窄、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以及引起上述病症的各类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其他类型心脏病、吸烟等,并讲解可引起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如情绪过于激动、饮食过饱、体力活动、排便过于用力等,嘱患者应注意避免。②讲解心绞痛的症状表现:可分为典型症状与不典型症状,心绞痛的典型症状为骤然出现的在胸骨中上段后部的压榨性或闷胀性疼痛,可以波及到整个心前区和放射到左侧肩部和上肢、手指,可伴随出汗、窒息濒死感等,一般在5-15分钟之内消失,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加快疼痛的消失过程。不典型的心绞痛多涉及胸骨下段或者上腹部,亦可放射到下颌、肩胛等处,很快疼痛就消失,或者患者只感觉到有左前胸的不适感。③讲解心绞痛常用的检查项目:心电图属于无创检查,对于诊断心肌缺血是最为常用的项目;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早期发现缺血区;冠脉造影能够全面显示左、右冠状动脉与分支的阻塞;血管内超声显像可对冠脉狭窄及血管壁病变情况进行了解。④讲解疾病的预后:向患者解释心绞痛患者配合治疗的意义,一般患者在配合进行治疗后能使症状缓解甚至消失,但如果不引起重视、不配合治疗,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⑤讲解缓解期的干预措施:减少各种可能诱因的刺激;调整饮食结构,少盐饮食,勿食过饱,禁忌肥甘厚味,多食新鲜蔬果,减少应酬聚餐,戒除烟酒;注意休息,勿过度劳累,减少心理负担,在不引起症状发作的前提下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严格控制血压,遵医嘱选用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冠脉的药物等。⑥讲解发作时的干预措施:一旦发作,患者应立即休息,症状严重者采用硝酸甘油片或二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不能缓解或发作时间较以往明显增长、程度明显加重的,需立即就医检查,以防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表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对比(±s,分)
组别(n=70) 生理机能 心理状态 活力 社会功能常规干预组 19.47±3.65 19.73±3.56 19.08±3.21 18.83±3.42健康教育组 21.78±3.03 22.01±3.64 22.14±2.36 20.34±2.48 t 4.0741 3.7466 6.4259 2.9905 P 0.0001 0.0003 0.0000 0.0033
1.3 观察项目 两组于干预后6个月进行回访,以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并与干预之前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生活质量量表》涵盖项目包括生理机能、心理状态、活力和社会功能等,各项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作出统计学分析,量表得分数据以(±s)表示,组间采取t检验,单纯计数数据、有序分级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心绞痛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之前(P<0.01),且健康教育组评分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常规干预组(P<0.01)。详见表2-3。
表2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对比(±s,分)
组别(n=70) 生理机能 心理状态 活力 社会功能常规干预组 17.26±3.24 18.36±3.79 17.84±3.58 16.59±3.27健康教育组 17.34±3.51 19.02±3.57 18.17±2.89 17.21±3.15 t 0.1401 1.0606 0.6001 1.1425 P 0.8888 0.2907 0.5494 0.2552
在本项研究之中,两组患者干预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之前(P<0.01),且健康教育组评分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常规干预组(P<0.01),提示健康教育应用于心绞痛病人后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患者负性心理状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干预模式。
本研究中所采取健康教育方式,是在综合分析该组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心绞痛的病因、病理、检查、防治等特点后,对患者实施的有针对性的疾病知识宣教,结合了一对一讲解、张贴宣传图片、播放多媒体视频等方法,使健康知识更加生动、易于理解,确保各个年龄段和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都能够对心绞痛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宣教内容中,以心绞痛病因机制、症状表现、检查项目、疾病预后、缓解期和发作期不同的防治措施为重点[5-6],贴近患者的实际生活,让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进而可有效减轻患者对于疾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在生理病理层面上,针对疾病风险因素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尽量避免生活中可能引发心绞痛的一系列诱因[7-8],并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基础原发疾病,从饮食和运动等生活层面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建议,促进患者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应用于心绞痛患者可明显优化病情控制力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