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光
项目背景
千鹭湖,位于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集“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生物多样性显著,栖息着成千上万的鹭科鸟类,是中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鹭鸟体型大、形态美、动作慢,易于观察,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湿地守护神,也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物。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毗邻千鹭湖,是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学校。利用湿地公园丰富的鹭鸟资源,上好科学大课堂,成为新时代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课题。调查发现,千鹭湖周边大多数学生都对鹭鸟很感兴趣,却因鲜有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只知道千鹭湖的“鹭”很多、很大、很美,但对鹭鸟的种类、习性等知之甚少。
项目目标
科学观念
①了解湿地的特征和功能,知道湿地是生态系统;②知道千鹭湖常见鹭鸟的共同特征;③能够辨识千鹭湖常见的7 种鹭鸟;④感受鹭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思维
①学习运用比较、类比、归纳、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建构模型,辨识不同鹭鸟;②基于观察获得事实,基于证据与逻辑,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
①走进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观察了解湿地生态系统;②观察千鹭湖7 种鹭鸟的外形特征及鸣叫、取食、筑巢、繁殖、育雏、迁徙等行为特征;③调查鹭鸟由候鸟变成留鸟的生态原因,了解全国林改第一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态度责任
①体会观鹭的喜悦感、成就感,形成爱湿地、爱家乡,爱自然、爱生态,爱生活、爱生命的思想感情;②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项目对象
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4 年级社团学生,共计50 人。
项目方案
阶段1:观书赏影,悟鹭鸟“文”之趣
本阶段活动以“我是鹭文化小传人——品读鹭诗文,激发识鹭趣”为线索,用部编版小学《语文》5年级上册第1 课《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作为活动的引子,引导学生参观湿地自然教育展,开启《自然观察: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夜精灵夜鹭——会飞的朋友》《鹭之美》《白鹭趣话》等鹭书的阅读,欣赏《林中湿地,白鹭天堂》《鹭鸟成长记》等科普微电影。开展诵读鹭诗词、调查“鹭文化”、欣赏“鹭艺术”,融“鹭活动”于科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艺术等学科为一体,感受“鹭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激发学生走进湿地观鹭、研鹭的兴趣。同时,启动“鹭书法”比赛、“鹭校园”建设、“鹭教室”创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鹭文化的韵味,营造全校师生关注鹭、学习鹭的氛围。
阶段2:观鹭探鹭,享鹭鸟“研”之趣
本阶段活动以“我是小小观鹭家——走进千鹭湖,乐享观鹭趣”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千鹭湖,让学生充分经历观鹭、研鹭的过程。
学习观鹭知识 考虑到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缺乏观鸟的知识与技能,邀请专家就“千鹭湖鹭鸟知多少”进行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包括鹭鸟概况、鹭鸟特征、鹭景略览、鹭鸟保护现状、湿地现状及展望等。同时,专家还传授了观鹭技巧,以及观鹭时间、路线和器材选择等相关知识。
学习辨鹭方法 邀请专家通过现场教授与指导阅读相结合,讲解千鹭湖7 种常见鹭科鸟类的主要特征和异同,以及辨识要领(图1、表1)。引导学生根据鹭书和网络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鹭鸟辨识卡,观察鹭鸟仿真标本。通过“我说你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地观鹭前掌握一些必要的鹭鸟常识。
湿地观鹭研鹭 在学习辨鹭方法的基础上,分小组制订观鹭时间、观鹭路线,制作鹭鸟头饰,用鹭名给自己取自然名,以鹭鸟辨识卡开启前往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观鹭、研鹭活动,让学生产生与鹭鸟融为一体的感觉。因本社团学生多数为千鹭湖周边甚至就是里面村庄的学生,学生利用早晨、傍晚的最佳观鹭时间,既不影响学习,又给学生的课余生活带来了乐趣,学生全身心投入觀鹭活动成为普遍现象。学生通过拍鹭照、闻鹭声、观鹭姿、学鹭舞、仿鹭鸣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了鹭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生态价值和保护现状。
阶段3:爱鹭护鹭,践爱鹭“行”之趣
本阶段活动以“我是小小护鹭员——讲好观鹭事,传播爱鹭情”为线索,引导学生调查鹭鸟在当地由候鸟变成留鸟的生态原因,了解当地“接力奋斗、敢为人先”的林改之路,使学生由“观鹭研鹭”走向“ 学鹭护鹭”, 培养学生热爱生态、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撰写《保护鹭鸟,守护湿地——致全县人民的护鹭倡议书》,发布“保护鹭鸟,为爱奔跑”主题爱鹭、护鹭标语、红领巾爱鹭宣言。在班级、学校发布鹭事研究报告、小论文等,多渠道展示学生观鹭收获;选择最满意的观鹭日记、照片视频、心得体会、观鹭趣事、捡拾的鹭鸟羽毛等实物标本,绘制的鹭画,制作的鹭巢、鹭鸟手工作品,向全校师生、社会公众展示;展示发放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常见鹭科鸟类主要特征表、辨识卡,通过“小手拉大手”“我和妈妈学科学”等途径,引导社会公众识鹭爱鹭。
注: 本文系2022 年龙岩市基础教育规划课题“实践创新视域下小学科学‘1+x 主题式学习的行动研究” 成果( 编号:JKYGH23-052)
该项目参与了第36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线上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