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设,何阶平,王文彬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广西桂林 54100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自强不息、救国救民、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1]。桂林这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山水甲天下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一座镌刻着“红色记忆”的文化名城。桂林是红色文化资源大市,有着各类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遗址遗存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各个时期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展现了各族人民英勇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也是桂林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的第一站就来到桂林,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大使命[2]。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高度重视,提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建设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文化旅游之都、康养休闲胜地、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定位[3]。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味”[2],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核心在“文”。挖掘桂林红色文化、用好桂林红色资源、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是当前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必须进一步用好桂林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促进桂林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桂林市民进一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加深理解桂林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桂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据统计,在桂林这片红色热土上,牺牲了17 000 余名革命人士,共有230 多处红色遗址、场馆①。特别是有3 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园,分别是兴安县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灌阳县的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有20多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遗址、遗存,如兴安县界首镇的红军堂、界首渡口遗址、光华铺阻击战遗址,华江瑶族乡的千家寺红军标语楼;灌阳县水车镇的红三、红五军团指挥部九如堂旧址,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蒋氏祠堂等;还有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临阳联队敌后抗战纪念碑、桂北人民武装斗争纪念碑园、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旧址等红色印迹。
桂林广大人民群众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挖掘与传承红色文化,涌现了“祖孙三代护军旗40 多年”[4]“祖孙五代守护红军烈士墓85 年”[5]等感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桂林市委、政府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走访红军当年经过的乡镇,将散落在桂北地区的红军烈士遗骸收殓起来,将当年群众散埋的红军烈士遗骸发掘出来,新建或修缮纪念场所进行集中安葬[6]。桂林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市,要牢记嘱托,勇担历史使命,坚持系统谋划、精心布局,充分挖掘利用区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用好党史这个“活教材”,注重发展红色旅游,传承与弘扬好红色文化,筑牢红色阵地,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多措并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探寻红色历史,筑牢红色阵地,有利于进一步传承好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桂林以高标准、高效率组织落实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纪念设施,于2019 年8 月圆满完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以及遗址遗存修缮保护等68 个项目[7],彰显“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丰富内涵,打造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新载体。近年来,桂林保护修缮红军长征遗址遗存160多处;修缮红军烈士墓40多座,安葬红军烈士遗骸940多名;通过认真查找,在灌阳县酒海井打捞红军烈士遗骸20多具,并组织了迁葬;核查认定有名有姓红军烈士20 321 人(含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设置在江西、广东、湖南三道封锁线牺牲人数)[8],并将其姓名镌刻在烈士英名廊。同时,桂林全面开展湘江战役各种文物普查工作,收集展陈史料文物1143件[9],认真做好各类“口述历史”抢救性记录整理工作,积极申报创建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试点。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的“以纪念馆建设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湘江战役旧址保护利用实践探索”荣获2020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10]。
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景观和红色文化为对象的旅游活动。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 年以来,桂林推出“跟随总书记步伐·心怀国之大者”“血战湘江·突破包围”等9条红色旅游学习精品线路[11],其中“血战湘江·突破包围”精品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桂林红色旅游新地标;同时,将“抗战文化红色之路”和“湘江战役红色之路”打造成南北呼应的党员教育精品双路线。2022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经过组织专家评议、会议审核,确定桂林市的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为广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12]。同年12月,桂林全州县被列为全国10 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名单[13]。桂林面向社会招募100 名党史宣讲员,组建红色文化宣讲队伍,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军营开展红色文化宣讲。近年来共开展宣讲1000 多场次,参与人次超过200 万,进一步扩大了桂林红色文化宣讲的覆盖面,让桂林广大人民和全国游客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汇聚强大动力。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发红色课程,能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近年来,桂林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持续开发红色课程。采取市县(区)联动,党史、文旅等专家合作,各类学术团队共同攻关等方式,注重在选题、组织、时间、质量上精准发力,开发了一批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为一体的精品课程。其中,以湘江战役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课程20余门,熟练讲授湘江战役课程的教师30 多人,构建了较为完整、规范的以湘江战役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此外,线上开发摄制了《烽火临阳的红色记忆》《血战湘江铸忠魂》等20 多门网络课程,线下通过各类情景剧、小话剧、歌舞、小品、朗诵以及桂林特色曲艺桂剧、文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着力打造《湘江为英雄歌唱》等大型舞台情景课[14]。通过构建“现场党课+文旅体验”教育新模式,组织党员到革命旧址、纪念场所开展主题沉浸式活动,使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眼观、耳听、心悟,不断淬炼升华党性。
湘江战役发生在广西桂林的全州、兴安、灌阳等县,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是考验政治信仰、军事战略和思想意志、生命能量极限的一战[15]。桂林是广西唯一一个承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的城市。2021 年11 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保护规划》获国家层面正式批复,桂林积极谋划,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成立市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州、兴安、灌阳等6 县下设专班工作组,形成市级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其他6县项目专班工作组具体落实的工作推进体系。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3.89 亿元[16],其中兴安县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红军长征文化遗产廊道项目建设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工程已于2021 年竣工,其他相关项目建设也在全力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的建设,完成了一大批红色教育场所的开发,进一步扩大了桂林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专业的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是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桂林市各单位须进一步优化举措,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利用。目前,桂林及驻桂林的高校院所的高层次专业研究机构、专业人员较少,存在红色文化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等业务部门的工作主要还停留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层面,对如何更好地挖掘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总结历史经验等深层次的研究还不够,在阐释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当代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偏弱。
桂林的红色文化资源多由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少数归属企业或个人管理。部分红色文化场馆存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旅游纪念品等开发力度不够,难以与桂林的红色文化、特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有效融合,还未形成支柱性的产业链条,红色文旅业态不红火。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等业务部门与文物局、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联动不够,对桂林红色文化资源缺少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和挖掘。目前,桂林还有一些红色文化资源没有被列入法定保护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少红色文化资源只有故事、传说,而没有实物载体,如故居、纪念馆等现象,有些红色文化的实物载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桂林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许多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与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链接不深,部分县区的红色文化宣传推广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红色文化难以形成“以点带面,以红促旅”的发展模式。来桂林旅游的人数虽然非常多,但游客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桂林山水,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的人以单位组织的为主,旅行社组织的较少,红色旅游接待量波动较大,资源利用率较低,红色文化的综合效益、社会效益还未达到理想状态。
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智能时代、融媒体时代等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性传播红色文化是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如设立红色文化VR 阅览室,打造红色遗迹、红色人物VR 资源库,以提高参与者的体验感和沉浸感,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当前,桂林部分单位对红色文化传播形式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红色文化深层次内涵和实质性精神的提炼与传播不足,红色文化传播技术有待创新。对于当前一些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化的问题,必须要尊重历史事实、注重回归社会现实,着重探寻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创新传播形式。
具备大批专业人才是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需要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以及驻桂林的高校院所等具有研究能力的单位和机构可以联合成立专项小组,深入挖掘和整理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桂林红色文化的史实、文物、文献等,生动讲述桂林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红色宣讲队伍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让红色文化更加立体可感,从而不断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要不断加大红色文化研究部门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招考及配备领导班子时,应着重考虑其所学专业背景,保证研究部门的专业性;要加大力度培养红色文化产业人才,提升其挖掘红色文化、用好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化的能力。
应坚持“统一策划、广泛宣传、重点推介”的原则,成立专门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宣传部、党史研究室、教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民政局、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进一步落实国家、自治区相关部署,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在打造红色文化发展高地过程中,要注重丰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确保史料准确翔实,保证史料的全面性、真实性;要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采用实物展示、图文展板、声光电一体化、线上线下联动等手段,引入AR、VR、AI 等创新技术,营造各种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桂林红色文化教育场景,提升红色文化展陈效果,让广大桂林市民以及来桂林旅游、学习的游客身临其境地体会和领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17]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对于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结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保护好桂林山水、建设宜居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等新使命、新要求,桂林红色旅游迎来了新机遇。将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拓展服务深度,延伸服务半径,在红色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县区,打造红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开发一系列红色文化周边产品,形成产业链,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以探索服务创新为重点,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实现红色文化的可视化传播。推进“互联网+红色文化”模式,充分利用5G、VR、AR 等技术,对红色文化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一些已消失或损坏的红色遗迹、文物等复原再现,以更好地展现红色资源历史原貌,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例如,借助二维半浮雕、3D 技术、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复原湘江战役历史场景,让人们更加深刻体会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理想信念。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统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