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继往开来
——纪念刘志丹诞辰120周年

2023-02-19 11:37:20光星月
延安文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刘志丹根据地红军

光星月

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是西北红军和陕甘根据地(西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刘志丹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中国人民,尤其是西北地区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身,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在刘志丹诞辰120 周年之际,回顾刘志丹的革命事迹,既是对以刘志丹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纪念,也是学习刘志丹革命精神与革命理论的良好契机。研究刘志丹的革命活动,对于在新时代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纵横陕甘建奇勋

陕甘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唯一一块保存到全面抗战爆发的根据地。这块根据地不但是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挥师北上抗日的“出发点”,更是中共中央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大本营。刘志丹在创建陕甘根据地过程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出过杰出贡献。

(一)领导军事工作,建立革命武装

大革命失败以后,刘志丹深刻感受到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在兵运工作中探索建立革命武装。刘志丹在兵运工作中结合陕甘地区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他坚持正确的游击战略,创建和发展了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西北红军逐步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领导渭华起义是刘志丹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928 年初,刘志丹根据陕西省委指示,前往洛南县国民党新编第3 旅,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5 月,刘志丹与唐澍、谢子长等人一起率领第3 旅与渭华地区农民暴动队配合,正式起义。由于兵力悬殊,起义队伍尽管打退多次国民党军队大规模进攻,但仍然遭受重大损失,至7 月初,起义宣告失败。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为刘志丹之后的革命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即军事斗争要与农民运动相结合。

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不断进行建立革命武装的探索,持续进行兵运工作。1929 年至1931 年期间,刘志丹先后担任保安县民团张庭芝部副团长、陇东民团谭世麟部骑兵第6 营营长、苏雨生部补充团团长和军阀陈珪璋部任第11 旅旅长等。刘志丹在进行兵运工作时重视发展党员,保持党员思想独立。“太白收枪”受挫后,刘志丹再到苏雨生部任补充团团长。王世泰后来回忆说:“志丹指示我们要利用暂时稳定的机会,抓紧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发现积极分子,发展党员。”通过秘密的党组织活动,兵运工作培养了一批革命力量,在军队中传播了革命的思想,在刘志丹周围团结了一批坚定革命的中坚力量。在兵运工作中,刘志丹坚持统一战线思想,利用民间武装和军阀武装,争取哥老会成员和国民党军官加入革命队伍或建立统战关系,这对陕甘红军和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志丹领导的兵运工作经历了多次挫折,但是他从失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始组建党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刘志丹在兵运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利用军阀是暂时的,利用军阀的公开名义是搞不成的,准备好了条件,我们就单出去搞。”1931 年夏,刘志丹在陇东地区的兵运工作又一次受挫,队伍被打散。刘志丹只身回到南梁,集合散落的队伍,沿着桥山山脉,很快又发展成一支二、三百人的队伍。这支游击队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在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地区开展游击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西北地区出现了新的革命形势。1931 年10 月下旬,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与阎红彦、杨重远率领的陕北游击支队会合,后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次年2 月,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2 年12 月,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由于时任红26 军政委的杜衡顽固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强令红26 军南下渭华创建新的根据地,导致红26 军遭受重大损失,兵败南山,队伍被打散。面对险境,刘志丹克服重重困难,只身返回照金重新投入战斗,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参谋长。1933 年11 月,刘志丹等西北党和红军领导人领导重建了红26 军。随后,红26 军在刘志丹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驰骋陕甘的一支劲旅。1935 年1 月,在刘志丹领导下,陕甘根据地主力红军红26 军、红27军胜利会师,实现了陕甘边与陕北两个根据地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在刘志丹统一指挥下,西北红军发展壮大,牵制和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推动西北革命发展,客观上策应了南方红军的战略转移。

刘志丹坚持军事行动要配合坚强的党组织和群众基础,要把队伍培养成为人民的军队。他自觉坚持群众路线,重视群众工作,深入群众进行革命宣传。刘志丹始终保持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人民群众也爱戴他。保安城传唱着许多有关刘志丹的信天游:“瓦子川,大梢山,刘志丹练兵石峁湾,人欢马啸惊天地,大兵练好千千万。穷人听了心喜欢,地主老财吓破胆,穷人跟上刘志丹,要把世事颠倒颠。”从起义失败到建立西北红军,刘志丹历经挫折而初心不改,善于在实践斗争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著名的优秀将领,被朱德誉为“红军模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授予36 位对创建和发展革命武装作出卓越贡献的领导人“军事家”称号,刘志丹名列其中。

(二)创建陕甘根据地,保留“两点一存”

刘志丹在进行革命斗争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根据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领导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土地革命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陕甘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地区创建根据地的实践异常艰难曲折。寺村原革命根据地是党在陕甘边地区最早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和建立红色政权的重要尝试。1932 年4 月上旬,陕甘游击队召开群众大会,各村推举70 余名代表,举行工农兵会议,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后由于杜衡不切实际地强令游击队进入陕西西部和渭北地区,队伍遭受巨大损失,只得再入陇东。在刘志丹的领导下,队伍决定前往正宁,准备在陕甘边界建立根据地。此时,李艮来到游击队,推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正宁得而复失。随后,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 军第2 团,计划以照金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刘志丹率领红2 团北上正宁,又转入外线,攻克同官金锁关。至此,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已经形成。讨论红2 团下一步计划时,刘志丹坚决反对杜衡的“左”倾错误,主张以桥山山脉中段为依托发展巩固根据地,却被否定。在杜衡强硬要求下,红2 团南下失败,照金根据地陷落。

刘志丹在兵运工作中屡次受挫,但是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经验教训,认识到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1932 年7 月,刘志丹在见到领导两当起义失败后的习仲勋时说:“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70 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的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现在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根据地。”刘志丹嘱咐习仲勋:“你是关中人,还种过庄稼,能跟农民打成一片,你一定要做好根据地的开辟工作。队伍走了,你们会遇上很大困难,但只要政策对头,紧紧依靠群众,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刘志丹还留下特务队,调拨习仲勋领导,开展游击运动,建立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

在包家寨联席会议上,刘志丹提出恢复红26 军和创建南梁根据地,将创建根据地重心从照金转向南梁。他还创造性地提出“狡兔三窟”战略,决定建立陕北、陕甘边、关中三路游击区,开辟三个战场,扩大根据地建设。会议之后,红42 师派出一批干部,拨出一些武器弹药,分头去开辟三路游击区。在刘志丹的指挥下,根据地军民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恢复了照金苏区,成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刘志丹任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随着各县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随着西北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政府愈发不安,调集军队发动第二次“围剿”。面对严峻的形势,1935 年2 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召开周家崄会议,决定统一两块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领导,分别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刘志丹统一指挥陕甘红军主力红26 军、27军作战。刘志丹为西北军委起草动员令,命令红军与游击队紧密配合,迎击高桂滋等国民党军“围剿”部队,粉碎第二次“围剿”。这次反“围剿”,刘志丹指挥部队转战陕北,连克六城,使得陕北与陕甘边苏区连成一片,开创了西北革命的大好局面。

陕甘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压缩红军在西北地区的生存空间,1935 年7 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刘志丹先发制人,集中主力红军各个击破敌人,沉重打击进犯的国民党军各部。就在刘志丹集中兵力进攻北线敌人之时,红25 军到达陕北,与26、27 军合编为红15 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率部南下。红军南下以后,获得几次战役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进一步巩固了陕甘根据地。习仲勋在回忆刘志丹时说到:“志丹同志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走井冈山道路,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创造了陕北红军和陕甘根据地,使这块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党中央和毛主席直接领导陕甘宁边区以后,这里又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刘志丹在陕甘地区建立的革命业绩在当时和现在都受到高度肯定。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前夕,《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陕甘地区进行了采访报道。范长江认为:“因于交通之隔塞,政治之黑暗,教育之落后,人民生计之困难,陕北、甘东接境地区之农民,已养成一种反对政府的心理。”“政府军追过环县以北后,此寥若晨星之民众,皆避不见面,使政府军之饮水粮秣,皆无法解决,道路亦无人引导,陷于进退失据之苦境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共中央“五人小组”负责处理西北党史遗留问题时再次充分肯定刘志丹的革命功绩:“谢子长同志负伤去世后,红26 军和红27 军两军在刘志丹统一指挥下,粉碎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把两个苏区联成一片,创造了大片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北上抗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充分肯定了刘志丹领导建立陕甘根据地的重要历史贡献:“西北地区红军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刘志丹等革命家创建陕甘根据地,保留“两点一存”,是使得长征胜利完成的关键前提。长征胜利以后,新的革命高潮渐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推动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碧血丹心为革命

刘志丹在领导武装斗争、创建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的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党内错误路线的打击。但是他始终坚持忠于党、忠于人民,顾全大局,无私无畏,表现了其坚定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刘志丹始终胸怀革命大局,与党内各种错误进行了复杂的斗争,竭力维护党和红军团结,展现了其崇高品德。

(一)遭受错误路线打击仍坚定不移

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是直接关系到党的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由于错误路线的影响,红军和根据地建设都曾遭受过严重挫折。刘志丹革命生涯中也数次遭到党内错误路线打击,但他始终顾全大局,坚定不移,服从组织安排,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

1932 年初,西北红军史上发生了著名的“三甲原缴枪”事件,刘志丹领导的第二支队被缴枪,并有干部、战士被打死、打伤。缴枪事件发生时,刘志丹处乱不惊,顾全大局,保持了极大的克制,避免了因为内部分歧而可能导致的红军队伍的公开分裂。对这一事件的性质和评价中共中央曾有明确结论:“队伍成分不纯,作风、纪律不好,按照党的建军原则进行整顿是必要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采取一部分人缴一部分人枪的办法,特别是刘、谢两位主要领导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采取缴枪的办法,甚至还打死了人,不论是谁的决定,都是不对的,更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好在这支队伍中许多同志以大局为重,始终坚持革命,为西北革命和红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志丹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关于西北红军战争历史中的几个问题》,《党史通讯》1986年第8 期第4 页。]

在寺村原创建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共陕西省委代表李艮传达省委关于要“红军开始演习阵地战和平原战”的指示,要“打击把红军拘泥和束缚在游击战争中的思想”。陕甘游击队攻占正宁后,李艮不顾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实际要求坚守五顷塬,摧毁周围敌人顽固据点,并在20 天内完成土地分配,建立根据地政权。刘志丹认为当时不具备条件,坚决反对。李艮拒绝接受刘志丹的正确意见,指责刘志丹是“逃跑主义”、“梢山路线”等。“志丹对事不对人,不因李艮整了他,就对他记恨,而是说他是学生出身,没有经验,实践会教育他,我们应当帮助,而不应反目成仇。”因此,刘志丹尽量说服和争取李艮接受自己的主张,维护党内团结,减少革命损失。这体现了刘志丹始终坚持革命为先,顾全革命事业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质。

1932 年底,中共陕西省委常委杜衡来到陕甘游击队,进一步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大讲“全国好形势”,指责刘志丹犯了“游击主义”“逃跑主义”“梢山路线”“右倾机会主义”等错误,撤销了刘志丹的领导职务,并强令他去上海“受训”。杜衡的错误决定当时就引起红军指战员的强烈反对。刘志丹以大局为重,说服指战员接受上级安排,稳定了队伍的情绪。后来在王世泰等红军指挥员的强烈反对下,杜衡被迫收回成命,勉强将刘志丹留队,但不予安排重要工作。刘志丹留队后,不计个人得失,全力维护队伍团结,积极帮助和鼓励当选为红26 军第2 团团长王世泰工作。王世泰回忆道:“我找刘志丹谈,他说:你打了几年仗,总还是个老兵吧,我要不走会帮你的。事实上,嗣后的仗大多都是由刘志丹亲自领导和指挥的。”

正当照金根据地巩固扩大之时,杜衡返回红2 团,错误估计革命形势,提出放弃已有根据地,南下开辟新的渭华根据地。刘志丹根据实际情况,从革命事业的前途出发,反对杜衡的错误主张,遭到了再次打击,被扣上“一贯右倾”的帽子。随后,杜衡强令红2 团南下。部队南下途中,杜衡借故离开部队返回西安,随即被捕叛变。南下的红2 团兵败南山,惨遭失败,陕甘边界红色革命进入低潮。此时西北革命形势严峻,但是刘志丹胸怀革命大局,经历千辛万苦,辗转返回照金,继续高举革命大旗,重新恢复了革命事业。

1934 年7 月阎家洼子会议上,刘志丹等红26 军领导人被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梢山主义”“枪杆子万能”,带有“浓厚的土匪色彩”。在会上,刘志丹没有对上述错误指责进行驳斥,而是集中探讨队伍间如何配合。在刘志丹等人的努力下,陕甘边与陕北党组织和红军相互配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从三甲原缴枪到阎家洼子会议,刘志丹不仅面对着在军队和根据地建设中曲折的斗争,还面对着来自党内错误路线的打击和处分。但是刘志丹在遭受党内错误打击时,仍然胸怀大局,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放在首位,体现了他作为一名革命家的使命与担当。

(二)遭遇错误肃反仍然忠心耿耿

陕甘根据地在刘志丹的领导下获得了重大发展,到1935 年初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把两个苏区联成一片,创造了大片革命根据地。然而,党内“左”倾错误也在根据地恶性蔓延。刘志丹以及红26 军被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随后的错误“肃反”中被逮捕关押,受到各种打击和迫害,但是刘志丹仍然顾全大局,忠心耿耿,含冤抱屈东渡黄河,在东征中献出自己的生命。

1935 年7 月,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在陕甘根据地开始进行所谓的“反右倾取消主义及机会主义的斗争”,推行“左”倾路线。10 月初,王明“左”倾错误在陕甘根据地恶性发作,开展了错误“肃反”,矛头直指刘志丹等陕甘边根据地的开创者和原红26 军的领导人。在这场错误肃反中,刘志丹被“左”倾领导人指责为“右派”“白军军官”“反革命”。王明路线的执行者以指挥北线作战为由,企图将刘志丹骗回瓦窑堡。在前往瓦窑堡的途中,刘志丹意外见到了逮捕自己的信件。为了党和红军的团结,为了避免革命队伍分裂,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回到瓦窑堡,去向中央驻西北代表团申诉,制止这场错误肃反运动。但是他一到瓦窑堡,就被关押起来。在此前后,刘志丹亲自指挥的红26 军营以上干部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县以上干部几乎全部被捕,一批干部已经被残酷杀害,给革命造成巨大损失。尽管在狱中受尽折磨,处于随时可能被错误杀害的严酷环境,刘志丹毅然泰然处之,对同狱的同志说:“我们死也不能说假话,黑云总遮不住太阳。”

“满天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就在陕甘根据地处于严重危机的时刻,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在了解到根据地正在进行肃反的情况后,毛泽东当即命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并派王首道等迅速接管“左”倾错误控制下的保卫局,成立以董必武为书记的党务委员会审查此次肃反工作。11 月,经党务委员会审查,受诬被捕的刘志丹得以释放。毛泽东、周恩来亲切接见出狱的刘志丹时,刘志丹胸怀大局,毫无怨言,感谢党中央的英明处置。对于一些蒙受不白之冤的干部的不满,刘志丹告诫大家要忠诚为党工作,大局为重,把革命工作做好,“过去的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刘志丹顾全大局的表率作用,对于化解中共党内因错误“肃反”激化的矛盾起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对刘志丹的大局观念给出了高度评价,曾指出“刘志丹等所坚持的政治路线和立场是正确的。”“当陕北‘肃反’问题未彻底弄清楚时,他们一贯地把握了布尔什维克的立场和态度,这是值得我们党同志们学习和效法的。”

为了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并且将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东征。由于中央刚到陕北,且战争形势复杂,因此虽然平反了刘志丹“反革命”的罪名,但是他仍然留着“严重右倾错误”的帽子。东征出发前夜,刘志丹对妻子同桂荣说:“这次出征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考验,事实会证明一切的。如果我死了,是作为一个革命党人牺牲的。”“我要生而益民,死而谢民。”张秀山回忆刘志丹在出征前与他的谈话:“我们到底是不是右派反革命,在战场上让他们看,党中央毛主席总有一天会把这些事搞清楚的。”刘志丹坚决执行中央的部署,率部担任侧翼,从佳县以北东渡黄河,直插晋西北地区,配合红一方面军主力过河,为红军抗日先锋军迅速打通走向抗日前线的道路创造条件。1936 年4 月13 日,毛泽东同彭德怀联名致电刘志丹、宋任穷,相机消灭三交镇一带敌人,恢复黄河交通。刘志丹深感责任重大,战斗紧迫,亲自观察地形,分析敌情,昼夜不眠。4 月14 日,刘志丹上前沿阵地视察敌情时,不幸中弹,血洒疆场,时年仅33 岁。刘志丹为东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长使丹心贯日月,拼将热血洗乾坤。拯民为国更忠党,史绩不刊千载存。”作为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刘志丹的功绩不仅表现为创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还表现为在党内长期遭受错误路线打击和处分但坚定不移,遭遇错误肃反仍然忠心耿耿,含冤受屈奉命东渡黄河,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的誓言。

丰碑永铸天地间

刘志丹牺牲的噩耗传出后,陕北高原为之震动。他牺牲时只有33 岁,衣袋里仅留下半截铅笔、几个烟头。习仲勋在听闻刘志丹牺牲的消息后,万分悲痛,他高度评价刘志丹的革命精神:“他没有给后代留下遗产,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党和人民深切缅怀刘志丹的丰功伟绩

1936 年4 月24 日,中共中央及地方党政军领导机关,红军代表和广大群众共数千人,在瓦窑堡追悼刘志丹。周恩来说:“刘志丹同志是红军模范。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西北之光,民族俊杰。”为纪念刘志丹,党中央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抗战时期,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安慰已死将士之灵,激励抗战将士之志。刘景儒回忆参加刘志丹追悼会时,周恩来沉痛地说:“志丹是个好同志,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他是为党、为国、为广大劳动人民而光荣牺牲的。希望你们所有亲属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烈士遗志,努力为完成志丹同志生前未竟的光荣革命事业而继续奋斗。”1940 年,中共中央指示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志丹县修建志丹陵。延安整风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会议肯定了刘志丹等执行的是正确政治路线,这些原陕北错误肃反受害者是西北革命根据地正确路线代表,批判了陕北错误肃反是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西北局高干会澄清历史是非,检讨现实问题,对全党推行整风运动产生了示范作用。在纪念刘志丹牺牲6 周年时,毛泽东亲笔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1943 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么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

1943 年志丹陵建成,4 月23 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举行近万人参加的公祭大会。在迎灵礼上,群众自发追念领袖,自组乐队护送,“在人民的队列里,只要随处一问,他们会立刻向人们诉说他们对于志丹同志的热爱。”各地人民纷纷举行热烈路祭,自动列队来迎。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担任公祭仪式主持人,报告刘志丹的革命事略,高度评价刘志丹的革命贡献。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代表党中央和八路军在大会上致辞:“刘志丹是西北红军的创造者,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自大革命起直至为党光荣牺牲,虽屡遭失败,但百折不回。他是我们全党全军学习的榜样。”5月2 日,志丹县万人公祭刘志丹。毛泽东亲笔题写墓碑:“刘志丹将军之墓”,并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延安整风运动中,纪念刘志丹是整风运动的重要宣传内容。《解放日报》借志丹陵落成,对各地路祭、公祭、公葬刘志丹所进行的活动进行详细且及时的报道,并在此后连续刊发刘志丹生前同事战友的回忆文章,使得对刘志丹的纪念宣传达到高潮。中共中央通过对刘志丹革命生涯和功绩的宣传报道,在全党树立起了先进共产党员的具体形象和标准,推进了整风运动的深入。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但是国民党仍然有意发动内战。为了在政治上争取主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亲往重庆谈判。次日起,《解放日报》连续刊载刘志丹的八个故事,表达对民族英雄的纪念和赞扬,也在时刻提醒群众和平的来之不易,保持警惕,随时行动保卫边区。

(二)新时代还需要继续弘扬刘志丹的革命精神

新时代纪念刘志丹,就是要弘扬和培育刘志丹革命精神。刘志丹革命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丰富例证,是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刘志丹革命精神是赓续红色血脉,延续红色文化的形象代表,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来源,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刘志丹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者。刘志丹作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刘志丹在实践中发展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大革命失败以后,刘志丹在陕北进行兵运工作的过程中,探索建立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并提出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必要性。在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刘志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西北的具体实践,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张闻天曾经说:“志丹同志的路线是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路线,是我党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是真正的中国马列主义路线。”

刘志丹始终心系群众、顾全大局,是先进共产党人的代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刘志丹在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力求打造一支人民的军队。刘志丹本人更是善待群众,平易近人。陕北老百姓唱着:“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呀上横山,一心要共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热烈拥护是刘志丹坚持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刘志丹的革命生涯屡挫屡起,最根本的依仗就是陕北群众的支持。刘志丹始终顾全大局,心系革命。面对错误肃反,他竭力避免冲突,维护党的团结,为中国革命奠基陕甘做出了突出贡献。习仲勋回忆周恩来对刘志丹的评价:“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刘志丹革命精神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新时代。虽然世殊时异,但是今天我们纪念以刘志丹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刘志丹革命精神,要求我们把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赋予刘志丹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保持高度的党性原则。

“为国家尽大忠,为民族尽大孝。”刘志丹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中讲到:“刘为保安人,最熟悉地方农民痛苦,他同时受过黄埔军校新的政治训练,并受过共产党组织的熏陶,所以他的活动,有目标,有方法,有组织,把个人主义的绿林运动,变为与社会协同一致的社会运动。”刘志丹坚持进行兵运工作和群众动员,于屡仆屡起中建立游击队,创建游击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建立革命武装,统一西北红军的领导。刘志丹在军事上运筹帷幄,在工作中实事求是,他领导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枢纽,成为长征以后红军北上抗日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在其创建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过程中,刘志丹还面临着来自党内错误路线的打击,但是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为先,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刘志丹革命精神形成和发展于革命与战争年代,他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的宝贵品质在新时代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要弘扬刘志丹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就要缅怀先烈,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当今时代语言诠释革命精神内涵,实现革命精神的时代化转换,让刘志丹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刘志丹根据地红军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12
少寨红军桥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44
十送红军
老友(2017年12期)2018-01-23 06:40:32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连环画报(2016年10期)2016-12-16 05:13:35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纪念父亲刘志丹百岁诞辰
军事历史(2003年5期)2003-08-21 06:36:36
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
军事历史(2003年5期)2003-08-21 06:36:28
忠心耿耿 为党为国——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
军事历史(2003年5期)2003-08-21 06:36:28
深切缅怀无产阶级军事家刘志丹
军事历史(2003年5期)2003-08-21 06: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