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探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2023-02-19 06:22:47秦红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别山革命

秦红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革命文化之一,具有地域特色鲜明、精神内涵独特、革命贡献突出、将才人数众多等显著特征,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衔接,推动红色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加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探讨融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价值和路径,对于强化思政课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大别山红色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如陈潭秋、闻一多、董必武等名人事迹,具有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陶冶高尚情操、激励英雄主义、激发创造精神等诸多育人功能,将大别山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加强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打造高校思政课特色亮点的有效途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高校要按照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要求开好思政课。而在开好思政课,提高育人成效的同时,各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育人效果的亮点,充分运用本地特有资源是一个有效途径。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地方高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既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本地红色文化的学习和认同,从而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弘扬了红色文化,也可以形成思政育人的品牌和特色。

(二)强化思政课价值引领的精神之“钙”

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强化思政课价值引领的精神之“钙”。高校思政课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爱国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融入教育教学。

“大别山精神不仅是战争年代革命胜利、‘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精神支柱,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指引”[1]。将体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丰富红色资源和大别山精神较好融入高校思政课,好比为思政课价值引领增添了精神之“钙”。能够让学生在感悟革命先辈优良传统的同时,形成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职责和使命。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政课教学既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学生,还要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感人故事有机融入思政课,将成为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养料,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精神之“钙”。

(三)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要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这些年,各高校就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实际教学与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大别山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包括历史遗迹、革命精神、文艺作品等,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重要补充”[2]。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素材众多。有名人故居,如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林育南、张浩、李四光、戴克敏、宛希先、王树声、秦基伟、陈锡联、韩先楚故居等;有名人旧址,如西汪家塆邓小平旧居、刘伯承旧居、李先念旧居、李达旧居,徐向前旧居等;有革命旧址,如中共鄂豫皖省委旧址、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红一军军部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等;有烈士陵园、纪念馆,如:红安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英山烈士陵园,罗田(胜利)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及鄂豫皖革命苏区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陈潭秋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等。这些丰富的红色素材能将鲜活的大别山红色革命先烈故事作为典型案例穿插教学之中,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触动学生心灵,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成为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和素材。

(四)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革命传统,助力经济社会“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各地有许多较好的做法,如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红色旅游体验革命精神、组织学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亲自讲解红色故事等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实践之中。

实践证明,就大别山革命老区而言,将大别山本地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两者具有精神内核的一致性和育人功能的契合性,可以做到相得益彰、有机统一。思政课教学因为红色文化的融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果,也弘扬和传承了红色革命精神。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衔接

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具有精神内核的一致性和育人功能的契合性。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契合性,可以对应这门课程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一)与人生观内容衔接

马克思主义认为,高尚的人生目的总是与奋斗奉献联系在一起。大别山红色文化中蕴含着革命前辈和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大别山红色文化也处处体现着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舍生忘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些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人生观的内容有机衔接,教师选取一些典型英雄人物事迹和故事来进行教学,如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的英雄事迹等,可以避免空洞说教,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与理想信念内容衔接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青年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大别山军民凭借坚定的信仰,在白色恐怖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百折不挠、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坚守大别山,创造了大别山28 年红旗不倒之奇迹,体现出大别山军民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的必胜信念。董必武、陈潭秋等革命先辈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的英雄事迹,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理想信念内容高度一致,对于青年大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意义重大。

(三)与中国精神内容衔接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形成了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这个精神谱系,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组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大别山精神就是这一谱系的坐标之一。体现大别山精神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中国精神内容是有机统一的,如爱国科学家彭桓武的名言“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等精神,能更好激发学生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四)与核心价值观内容衔接

当前,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折射的是价值观的分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需要每一个公民自觉践行,并将之落细落小落实。大学时期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有正确价值观引领。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领大学生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进步,努力成为时代新人。大别山精神蕴含着胸怀全局、团结奋进等精神和价值,体现了大别山军民凝心聚力、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和价值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核心价值观“爱国、民主、自由、友善”等内容衔接,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够使大学生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团结奋进、不断进取的价值追求。

(五)与革命道德内容衔接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以往道德形态的超越,是大学生建立正确道德认知的前提。社会主义道德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中国革命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红色基因。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之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激励大学生锤炼优良品质的必然要求。“大别山革命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优良传统,是大学生在未来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及诱惑的精神力量。大别山革命者所展现出的高尚人格是鼓舞大学生锤炼优良道德品质的精神动力”[3]。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凝聚的诸如“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等高尚道德品格,是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革命道德内容无缝对接。

(六)与法治内容衔接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大学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4]。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总目标。大别山红色文化中的董必武法制思想,是我国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先驱。董必武同志是我们党最早的法学专家之一,他不但长期从事法制建设的实际工作,而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认为,法制和国家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必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后,他提出不能再经常搞群众运动,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他还明确指出,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一是要有法可依,二是要有法必依。他强调要抓紧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定工作,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使人民信法、懂法、守法。董必武法制思想为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一脉相承,对学生们学习和领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等内容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方法路径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内涵深厚,本地高校怎么样更好地将之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认真设计谋划、有计划部署落实,精心加以推敲、认真加以实践和探索。

(一)将大别山红色文化素材融入思政课堂

思政课教学也要走出一条“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如果只是教室里空洞、枯燥的说教和理论灌输,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也达不到教学效果、提升不了教学质量,因而要避免和克服。要把思政课这个讲道理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大有学问和章法: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注意讲授方法上做到深入浅出,才能将红色故事讲“透”讲“活”。为了将道理讲“透”讲“活”,熟练讲解本地红色故事,将成为思政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大别山众多的英雄人物纪念馆、红色革命遗址、旧址、故居、革命烈士就义雕像、烈士陵园等成为了本土高校思政课能够有效利用的“活”教材。通过运用这些本土红色文化“活教材”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

第一,请进来。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黄冈的名人事迹以在学校建立实践教学中心(展馆)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校一方面采用实践课的形式每学期每个教学班安排一至二次课,由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到实践教学中心参观黄冈名人馆、通过视频聆听红色故事,听老师讲解英雄人物的事迹,课后要求学生以实践作业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出来,并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将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予以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还定期邀请本地的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到学校开展红色专题宣讲。

第二,走出去。大别山本土高校周围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开展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湖北黄冈为例,有诸如红安县七里坪革命旧址、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李四光纪念馆、陈潭秋纪念馆等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选择几处代表性基地挂牌,作为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走出去,亲身感受革命英烈们的意志和毅力,他们舍生忘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而不屈不挠地抗争、奋斗,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去体会和认知,通过学思践悟,达到知行合一。

第三,运用网络视频传播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了丰富课堂,还可以采取与园(馆)方共建、资源共享的机制,将园(馆)方已有的红色资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成视频后形成网络资源,与高校共联共享,将优质视频资源融进集体备课的课件中进行播放,或者将视频资源以开展专题探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以达到视觉、听觉二合一的共鸣效果,从而以最直观有效的方式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

将红色故事和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英雄的高尚情怀和坚强意志及对中国革命的必胜信念,既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也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学生参加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地做到思政课教学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社会实践作用巨大。“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思政课课堂教学形式以外的以社会资源为素材、社会大课堂为育人平台的模式,具体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课题研究、亲历实践等。形式尽管多样,但目的都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学生作为主体参与,通过社会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要求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强烈。高校思政课应当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突破理论灌输的传统,分门别类赋予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学生利用暑期和寒假深入大别山区域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社会调查,老师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制作成一个个实践任务分派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分工完成。具体分工为老师布置调研任务、与学生共同讨论调研方案,对红色资源实地调查、考察、研究,挖掘革命人士成长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革命经历和思想历程,探究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和对新时代青年人的深远影响,激发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热情,增强大学生担当新时代重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化征文活动

校内征文活动特指以思政课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发起的面向全校师生的主题征文活动。这种活动能够锻炼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创新能力,学生围绕限定的主题查资料、写文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学能力和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写作水平、知识运用等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基于校内征文活动对提升学生素质方面众多的优势,主题的选取就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国家大型节假日,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契机,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主题,发起面向全校师生的以大别山区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可以更好达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三全育人”环境。

(四)其它形式和路径

大别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还有很多有效的形式和路径:如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并制作成网络微课,作为学生的学习辅助资源;将大别山红色文化选编成校本红色文化教材,使大别山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开设以校本红色文化教材为基础的红色文化选修课,让学生系统了解和学习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起源、成因、发展和影响,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建立思政课教学为主题的红色场馆,运用VR 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提升育人效果。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如何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传承好红色基因,关键也在思政课教师,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别山革命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清明(2022年5期)2022-09-21 08:37:04
分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又见大别山
黄河之声(2021年1期)2021-03-29 01:09:34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再见了,大别山
老友(2017年6期)2017-06-22 14:36:35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