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润菊
当秋风袅袅拂过徽州大地的时候,我和离别,实实在在地撞了个满怀。自九月十五日以来,从目送女儿背着行囊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和女儿的交流,基本都是“线上”,通电话、发微信,即使我就在她的学校门外。疫情之下,实属情非得已。细看近段时间的聊天记录,女儿和我聊得最多的是关于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事,一会儿问我,参加书法协会和诗歌创作协会,哪个社团好?一会儿又问,面试时紧张怎么克服?一会儿问选不到怎么办?等等,女儿一天忙忙碌碌的,佛系的我,告诉她,社团活动据个人喜好而定,不用那么紧张。求学路上,决定做一件事,就不要顾虑太多,害羞、紧张、丢面都是常有的事,我还“现身说法”,告诉她:“记住妈妈关于求知的非名人名言——丢人使人进步!”回看来时路,人生不就是一“窘”途吗?我们都是在各种“窘事”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为了让女儿多点自信,我还特别列举了我遇到的“窘人窘事”。
那年,在西宁路口红绿灯处,等红灯的时候,前面的银色车子,不知咋回事,往后溜,我按喇叭提示,不起作用,最后,车子“咣”撞到我的车上了,我还没回过神,前面的车主就下来了,头发花白,个头不大,小老头一个,带着万分怒火,冲到我车窗边,不看车子的状况,不问缘由,破口大骂:“不会开车出来干啥子?”我说是他的车后溜了,他说是我追尾,我一听,推测怕是技术还不如我的菜鸟,索性不跟他说话,懒得说了,但我的忍让,换来的是老头的嚣张……被“唾面”的窘迫,我实实在在地消受着,众多的围观者中,清醒的人是多数,有人说没伤到人,没伤到车,没必要这么大动肝火,不知老头是听进去了,还是我的不争不辩,让他不好意思了,他最后怒气冲冲地开车走了。经一事,长一智,从此,我认识到,在无理取闹的人面前,沉默是最尊贵的标配。
还有更甚者。几天前,在振兴街上,虽不是斑马线,但有行人经过,我停车礼让行人,让后面的车子堵了一会儿,行人过后,我驱车正常行至交通门。等红绿灯时,我右边车道的一个小伙摇下车窗,对着我说:“大姐,驾照是买来的嘎?上路就不敢走了。”同车的几个小年轻,大笑着一溜烟就开车走了。莫名被奚落,我仔细一想应该是刚才等行人的时候,耽误年轻人的速度了。我想,要是强硬一点,加速追将上去,理论理论,那情景又将何如?不过,这一设想适合小年轻人,凡事就怕丢个面子,而对于我而言,放任他们的无知和轻蔑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自此明白,不把无知的人当回事,是一种智慧和境界。
当街被骂,很“窘”;礼让行人被奚落,更“窘”,凡此“窘”“窘”就不一一赘述,说多了,或许正义的你,都会为我扼腕申讨了。
之于“窘人窘事”,我有所得,亦有所嘆。无辜被唾面,尴尬、无奈、愤怒都是有的,但我的不争强,换来的是道路的文明与和谐,于是我又“阿Q”起来了,想起“唾面自干”的典故。唐代宰相娄师德,他的弟弟在出京为官前与他有这么一段对话,娄师德告诉弟弟要能忍,弟弟说:“哪怕别人朝我脸上唾唾沫,我也会默默地擦掉不声张。”娄师德说:“不能这么干,你把唾沫擦了,不是让他更生气吗?你就让唾沫自己干了不就好了吗?”“唾面听自干,彼忿自消磨”,这得有多么广博的胸怀和气度啊。我胸怀不广,境界不高,但我忍了,因为从匆忙赶路的小伙到先发制人的小老头,我看到了路怒的可恶、可悲、可叹,这一切,赤裸裸地向世人昭示着当代人无处安放的焦躁与争强。焦躁和争强,容易让人犯傻,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荒谬的对话,说娶一个女人生孩子,需要怀孕十个月,有人就傻傻地问,那是不是娶十个女人生孩子,只要一个月?这种违背常理的问题,就是着急忙慌的遗毒。
焦躁、争强是罂粟的譬喻,危害无穷。路怒导致的惨烈事件,不胜枚举。没有耐心,生活就不平静。不平静,生活就很难有幸福感。大圣必经大忍,大败常因逞强。尤其是中年人的焦虑和争强,于己、于人都是一种灾难,中年是一个很“窘”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左有工作,右有微妙的人际关系。在烟熏火燎的生活中,难免焦躁,缺乏耐心,比如关于孩子的教育,生活在深陷内卷的教育背景下,似乎生娃而不“鸡娃”,就是不称职的爹妈,就是糟糕的父母一样。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凡,成了一部分中年人的常态,于是,孩子任何一丁点儿学业表现得不如意,都会成为压垮焦虑中年的情绪稻草,让无数家庭上演了各种教育心酸窘事。孩子刚上高中时曾跟我说过,她担心考差了,怕丢我的脸。一向佛系的我,跟孩子说,让她大胆去考,我的脸只够我丢,她只要尽力就行。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实在个个都着急、争强的时候,冷静、示弱成了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它们是一种真情的觉醒,是一种智慧的显现。记得包拯断过“真假亲娘”奇案,刘家和李家儿媳为争夺一孩子,打得不可开交,包拯让她们当着大家的面抢孩子,谁抢到,孩子就是谁家的。两人一人拽着孩子的一只胳膊就开始朝着自己的方向拉,孩子痛得哇哇大哭,最终刘家媳妇放了手,在李家媳妇为抢到娃开心的时候,包拯呵斥李家媳妇从实招来偷娃的事实。因为只有亲娘才会心疼孩子。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示弱的一方,便是最重情的智者。家庭生活中愿意示弱的,往往是把亲人和亲情放在第一位的人。示弱是一种处世智慧,不为难自己,也不苛责别人,不亦乐乎?
手机上微信又来信息了:“妈,档案今天下午已收到了。”这是女儿睡觉前发来的信息,提起档案的事,更是最近这几天发生在我们娘俩身上最“窘”的事了。开学前,认真核实、清数要带的各种用具和用品资料,但去到学生处交档案的时候,找不到了,那么重要的材料,我和娃儿她爹在校门口干着急,好在学校说,可以推后一点时间交,等我回到家,档案袋整整齐齐地放在茶几上,原来清点东西时,拿出来就忘了放进书包了。这真是“窘”得急人啊,但就在这样的窘事中,女儿学会了在异乡独立去处理问题,不也是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吗?
人在“窘途”,实属常态,乐观待之,变通理之,天堑亦能变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