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
摘 要: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使辽宁与韩国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也为双方经贸往来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在FTA下签署以来经济发展状况、贸易规模以及商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辽宁对韩经贸合作出发探讨其各自优势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先进技术来带动辽宁省的整体提升,从而实现辽宁与韩国之间更好地合作共赢局面,进而推动整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水平持续健康增长。
关键词:FTA;辽宁对韩贸易;合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18
1 中韩FTA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关系
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互补性,使得双方经贸合作有了更广阔空间。1992年8月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201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韩国与我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及双边自贸区谈判进程加快推进以及中韩之间贸易自由化发展步伐不断加速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韩国对华投资金额持续扩大且增长迅捷,与此同时在两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也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双方经贸合作关系更加紧密。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生效后,中韩两国的经济往来更加紧密,在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方面都有了新突破,中韩自贸区的建设为中国与韩国之间交流搭建平台提供了重要通道。随着辽宁对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及双方经济实力提升,使得双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使中韩两国人民交往密切化增加。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提出以及东北亚各国间合作力度加大,更让我国与韩国在经贸往来上有了更加广阔和深入地空间。
2 中韩FTA背景下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现状
2.1 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总体态势
从图1数据分析得出,2014年辽宁对韩出口贸易额就已达到46.02亿美元。中韩FTA生效后,各商品税率大幅下降,各企业出口热情升高,对韩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2015年辽宁对韩出口额为56.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8%。2016年1月,中韩自贸协定实施正式满月,开始第二轮降税,即便涵盖总额达3000多亿美元,双方对于降税产品依然有所保留,尤其是韩国对于农产品进口方面十分严格,其中就有60%农产品不在免税范围内。中国亦在非关税壁垒减让、投资准入和服务贸易上面临考验。与此同时,“萨德”系统的部署实施,对中韩政治关系、双边经贸合作影响颇为严重,2016年辽宁对韩进出口贸易总额直降到59.29亿美元,较去年下降了29.6%。这种状况在2017年有所好转,2017年、2018年中韩自贸协定分别实施了第三次、第四次降税,关税优惠幅度进一步扩大,辽宁对韩进出口贸易额也呈上升趋势,至2020年辽宁省对韩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到94.47亿美元,但由于疫情影响,同年对韩出口贸易额为54.04亿美元,呈轻微下降的态势。同样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2021年进出口贸易额也略有下降,但FTA的优惠政策已为RCEP的签订打下成功的基石。
2.2 辽宁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结构分析
辽宁省对韩出口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钢材产品、纺织用品及农产品等。FTA生效后,在未来二十年来,韩国实现零关税的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2%。2015年前7月,辽宁省对韩出口的机电产品和钢材产品就占了同期出口总额的45.2%。2016年中韩自贸协定开始第二轮降税,与此同时,韩国市场自身与进口钢材市场形成竞争,导致去年出口形势大好的钢材产品同比下降了12%,2017年、2018年FTA协定分别实施了第三次和第四次降税,近两年,中韩经贸合作不稳定及韩国经济低迷,直接导致辽宁对韩出口主要的機电产品出口贸易额仅有1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9.8%。2020年由FTA背景下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渐渐转移为RCEP背景下的高新技术产品,这将完善中韩自贸协定的不足之处,使得中韩经贸合作更进一竿。2021年由于受后疫情时期影响,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相较于上一年有所下降但仍平稳发展,相信FTA的签订会为双方提供贸易交往的动力,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新机遇。
辽宁省自韩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二甲苯、牙科用具等产品。FTA协定的背景下,两国货物贸易在未来二十年内,涉及中国91%的税目产品关税调降为零。而这些产品的贸易额,将占中国自韩国进口总额的85%。其中,集成电路半导体和印刷电路将立即实现零关税。在此之前,中国市场对于集成电路的需求巨大,自给率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较低,市场往往供不应求,于是要从外大量进口,以弥补市场的巨大需求。2015年FTA协定的正式实施,对辽宁省自韩进口集成电路半导体提供了巨大机遇,而近半年,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辽宁省集成电路半导体实力的增长使双边贸易首次出现中方顺差的情况。随着进口商品税率的降低,中方从自韩进口商品中不断学习高新技术,加上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辽宁省自韩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的幅度持续降低。
辽宁省与韩国进出口商品都包含了机电产品,且在进出口交易额中占据一定比例,使得辽宁与韩国在经贸交流时对于机电产品多半处于竞争性关系。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物流等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领域,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创新发展早日实现共同繁荣,在未来的合作中更进一步。
3 中韩FTA背景下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进出口贸易合作增长缓慢
由图1可看出2014年进口额25.18亿美元、出口额46.02亿美元,而在2015年进口额增长到28.1亿美元,出口额增长到56.03亿美元。这是由于在2015年6月1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自此秉持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和原则,约定未来二十年内,将对两国产品品目90%以上的商品撤销关税。此次协定的签署,对于两国的贸易往来提供了很大的信心,同时税率的下降也为进出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萨德事件爆发前后,在2016年进出口额相较于前一年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2016年之后进出口额有所增长,但基于萨德事件的影响和协定签署后税率的下降,增长趋势较为缓慢。2019年疫情的爆发对于辽宁省进口韩国商品产生一定影响,进出口额都有所下降,2018年中韩自贸协定实施的第四次降税使得进出口汇率有所下调,对于进出口有一定的支持鼓励,但未对双方贸易产生巨大影响,进口额仍旧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
3.2 进出口贸易摩擦
自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中国出口日渐增长,同时带来了中方的贸易逆差。而这种贸易摩擦对于辽宁省外贸进出口的影响是多重的,韩国的各种保护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辽宁省的产品流入,影响辽宁企业在韩国的市场份额,无法达到预期收入。同时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歧视性和针对性地贸易保护措施,使得辽宁省很难处于公平环境中竞争,面临多重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例如辽宁在出口农产品时,韩方对于农药残留量会有硬性规定,或是出口零售商品时,规定商品包装的可回收性指数,各种标准要求和检测措施都会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这对辽宁省在利用韩国的技术资源和贸易市场时产生了一定影响。
3.3 进出口商品结构重叠
自FTA签订后,长期以来辽宁省以向韩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等技术型产品为主。出口的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还有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占据一定的比重。由于FTA降税,促进了辽宁与韩国的贸易交流,同时多种生产新型产品和高新产品的技术从韩国流入中国,在学习并熟练运用这些技术后,导致进口和出口的产品种类相似。根据往年海关的进出口数据分析,辽宁省与韩国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多有重叠,例如机电产品等。辽宁省在对韩国出口这些类商品的同时,韩国也在对辽宁省出口这些类商品,在经贸交流时难免陷入竞争性关系,而且重叠的商品种类对于辽韩来说都限制了多样化的发展。
3.4 缺少自主品牌支撑
辽宁省在韩国市场中缺少国际知名品牌,但韩国市场中的进口商往往会更青睐于知名品牌,因此辽宁省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在出口服装类商品和电子类商品时,没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低,缺少核心竞争力,致使降低了本该获得的利润,又或者是一些企业的产品设计水平差,尽管有着高质量,但整体的水平低,导致产品档次下降只能进入中低档市场,想在该市场脱颖而出就需要一个知名品牌来拉动。衣恋是韩国著名的成衣品牌,辽宁在向韩国出口服装时由于没有知名度,与衣恋品牌相比,客户不会记住我们的商品;韩国的SAMSUNG在本国和中国都有这不可忽视的名声,辽宁省的电子企业在与之竞争时由于没有名气,即使质量再好也难免占据下风,所以缺少自主品牌支撑就导致在韩国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低,于是在韩国市场上就难以打开销路。
4 中韩FTA背景下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对策
4.1 促进贸易关系,增进双方经贸合作
在FTA签订后汇率下调的基础上,辽韩双方应积极促进合作,抓住新的机遇。在新冠肺炎疫情不确定背景下,外贸行业将是受全球疫情影响冲击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产业之一。而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产物,不局限于单一的某一市场,用户的范围更广,有互联网对外贸易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线上交易,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把疫情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辽宁省企业应该积极开展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的活动,例如入驻韩国的NAVER、E-MART、11STREET等电商平台。作为韩国在线“大型网购中心”,入驻NAVER能够使我们的商品极大可能的曝光在大众视线之内,让买家多出一些选择;同时我们也能从韩国知名网站中找到需要的商品,能够与卖家有更多的沟通。抓住网络销售的热潮,努力打造良好的外贸形象,通过新型的跨境电商网络营销为产品销售提供新销路,实现进出口的增长。
4.2 加强辽宁与韩国的磋商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对于贸易摩擦的产生我们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辽宁省企业应该正确应对这种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就要优化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其次就要加强辽宁与韩国在各个领域的磋商,加强交流合作并扩大双方对彼此的开放,努力降低层层的贸易壁垒。通过有效地磋商来尽可能破除进出口过程中的各种不合理机制。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政府也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培养相对优势企业,大力扶持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强出口企业的实力。例如2021年9月在沈阳举行的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该展会由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辽宁省政府共同主办,并邀请了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个跨国企业。辽洽会的举办促进了与韩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流,为后续贸易往来提供了极大助力,从而能够实现贸易多元化以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4.3 升级商品结构,促进出口竞争力
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别就体现在传统工业制成品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差别,辽宁省想要升级产品结构就要提高制成品的加工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更要全面提高各个层次出口商品的質量,逐步增加各类商品的技术含量,与韩国重叠商品交错开,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高新技术产品作为技术领域主要进出口产品,利润更加丰厚,并且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枢纽。因此,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时,应将创新高新技术产品作为第一关键,辽宁省应着力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的开发,更加强有力地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大连市的金翰阳科技公司先后研发生产了KINROBOTICS工业机器人切割、打磨与抛光产品系列,KINMAC智能数控中心产品系列,KINEYE视觉系统与KINTOUCH触觉系统等智能工业产品,为国内填补了该技术领域空白。该公司拥有独立的创新技术,更要坚持创新科技,使我国出口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从而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4 提高本土品牌知名度
在如今既往的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必须要依靠品质优势和差异化才能取胜,要想提升就应该走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品牌正是品质差异化发展到极致的一种承载和体现。鼓励企业创品牌,依靠科技进步,坚持以高技术起点,瞄准国际先进技术进出口开发新产品,坚持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加强在国内外市场的广告宣传,政府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宏观管理手段,实施名牌保护,为企业创立名牌,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力。辽宁三耳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辽宁省服装进出口公司,在做出口贸易时就要好对外的宣传,先大力投放广告,努力打造国家级的品牌,再升级品牌形象、凝练品牌文化,同时也可以入驻韩国的NAVER、E-MART、11STREET等电商平台,提高客户对品牌的熟知度,稳固自身地位后,便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游刃有余。
5 总结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中韩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辽宁省与韩国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的经济区有着巨大潜力,吸引着韩国企业来加入投资和设立分公司,由此辽宁省拥有着重要的贸易地位,也提高了辽宁省的竞争力。更要抓住跨境电商带来的机遇,扩大合作力度,打开新型贸易方式的道路。辽宁省与韩国贸易摩擦时有出现,对于双方合作会产生一定影响,辽宁省应积极面对这种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增进双方关系促进长期合作,推进双方贸易蓬勃发展,减少技术贸易壁垒,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崔真荣(Choi Jin Young).中韩自贸协定背景下东北三省与韩国经贸合作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2]赵丹.中韩自贸协定背景下辽宁省发展对韩进出口贸易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09):112114.
[3]尹钟燮.“萨德”事件后中韩贸易关系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4]李承美(LEE Seung mi).中韩FTA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21.
[5]文瑜,金雨婷.韩国贸易政策与FTA战略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