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

2023-02-19 09:03:02李亚洲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李亚洲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当中,二者彼此交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和处理我国革命、发展、改造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在百年征途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谛。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我们党探索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01

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多年以来,团结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做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实际的发展道路。针对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现实情况相结合,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百年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扎根中国大地、融合地区特色的本土化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拓未来,必将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建党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产生的巨大变革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

1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党在百年历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美,以蒸汽动力革命为代表的新工业化蓬勃发展,人类社会走向后工业文明时期,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西欧三大工人起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相继失败。时代正在呼唤,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经过对所处时期和社会的广泛思考,深刻地总结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获得的经验,创立了一种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说从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入手,对未来社会主义将代替资本主义作了系统阐述,并形成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基本理论,无产阶层作为在传统方式下和资产阶层对抗的社会主义阶层,坚持自我解放。当然,这个解放必须被指导,也必须是现实的,而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原则。所以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因为在科学理论出现以前,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都是分散的和自发地开展的,所以斗争的对象就只有达到工人增加报酬、提高生产条件和经济上的需要,而不是具体的政治目的,所以运动的手段也就只有捣毁工厂、摧毁企业,以及没有具体政治目的的罢工游行等活动。这也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实践上虽然有相当的自发性,但在理论上却仍未能到达现代科学的最高水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工人阶级科学技术理论的时代性需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无产阶级政党在工人阶级队伍中开展的理论宣传、政治思想教育和革命斗争武器装备,世界各地的工人运动已步入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有近170余年的历程,它作为一种新的思想理论,对社会和人民群众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表现了巨大的活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不但被许许多多的社会主义者当作宝贵的理论资源和革命遗产,而且也是其他亿万人民无法忽略其重大作用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大地,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一条救国的革命道路。从1840年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两半时代”。为了拯救人民的生死存亡,中国的革命先进分子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前仆后继地去西欧资本主義国家生产关系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思想作为振兴中华的手段。不过他们最后都没有实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任务,未能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科学道路。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早期一大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下,他们从赞同和歌颂十月革命,到认识和研究领导这场革命斗争的重要思想工具——马克思主义理论,再到理解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国情和时代背景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在我国的具体运用要同我国革命斗争的特点相结合。党成功地总结了苏俄经验,在苏俄理论思想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真理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我国革命的实际进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我国革命斗争独特的方法与思想,并发现了不同于苏俄经验“城市道路”的新路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我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赶走了侵华日军,打倒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历史蜕变,完成了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新生。提出了建立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的战略思想,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恢复期间,毛泽东和共产党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则,及时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总路线,从而引导我国人民更加顺利地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党组织并领导了我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路线作出全面探索,逐步建立了我国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格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祖国的事业中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之上,揭开了继续解放与开发人类生产力伟大事业的新序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视域下健全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避免了重复、冲突以及具体区域的差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

中共百年峥嵘的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没落的民族国家从沉睡中唤醒,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造事业带来了强有力的思想武装,我国人民也在党中央带领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未曾发生的巨大发展奇观。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基本指导和理论基石,是党在百年历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

2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党在百年历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过由于马克思有关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针对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比较发达的国家现状提出的,而我国当时正是一个生产力非常落后的“两半”国家。所以,怎样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和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遇到的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首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借鉴了苏俄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经验,试图在城市中夺取革命的胜利,这也是长期以来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夺取革命政权的影响,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采取的都是以夺取城市来获得政权的斗争路线。这一模式根深蒂固,导致早期的中共并没有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独立自主的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照搬国外的革命斗争方法,出现了严重错误。以致在中国大革命失利之后,党的内部还接连出现了三个极“左倾”问题,其领导者瞿秋白、李立三、王明都采用“城市中心论”的观点去引导农民暴动,并不断进行城市武装起义,妄想利用这一手段去赢得国内革命斗争的成功,从而使革命蒙受巨大损失。与此同时,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寻找社会主义革命路线的过程中,坚持从我国革命斗争的现实出发,理论实践具体地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逐渐冲破“城市中心论”的理论框架。在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先进分子率先走上了建立农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明确指出俄国革命路线不符合我国的革命现实。在认识上率先完成了由城市向农村的转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这样一条争取全面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路线,这是在同党内流传的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形而上学化,把共产主义国际和社会主义实践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中实现的,这样在党内就极大地推进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正是在各种挫折与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不能全靠“拿来主义”运用马列主义,要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开创中国的理论逻辑。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不仅将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还将苏联经验方针路线、组织结构、干部教育作为改善和发展党组织的方式,使得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方向。但由于无产阶级还没有在中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这些原理和方法就需要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进行修改和调节。在我国的革命过程中,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的跨越。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领导着人民充分地开展了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革命性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道路领域进行了开拓,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范式研究,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面临产业资本的地域调整,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开放来迎接这次调整并大力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形成了中国范式的政治经济体制,取得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经济高增长,这不仅仅是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机遇与挑战能够解决问题的表现。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成功经验的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作出了许多新思考、新看法、新论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党的百余年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已完成了二次历史性飞跃。第一个历史性飞跃出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理论产物主要是毛泽东思想。第二个历史性飞跃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个时期产生了包含许多马克思主义重大学说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分析两次成果的共同之处和基本特征,是因为二者同马列主义一道,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为根本逻辑,因而在全世界也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夺取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指南和精神要领。在党的百年伟大历程中,必须永远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核心内涵,坚持运用两大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解决所遇到的一切难题。可以说,这一思想是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所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历史飞跃、创造升华。在面对两个大局的复杂局面下,这一思想的提出贯穿党的百年进程,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局性、历史性的奉献,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所以,学习和贯彻新时代新理论,就是在新的条件下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

3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是党在百年历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思想和精神旗帜,因此要从我国现实情况和实际特点入手,不断创新理论,然后将新理论用于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陆续开拓属于21世纪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义务。

中国共产党在如今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在建立的一百多年里,在具体时期和特定国情条件下,一直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指导去解决怎样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核心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征途中,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也获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回首过去,我们深知只有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忘革命初心、牢记历史使命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站在党百年历程的新起点上,要兼顾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坚持按照我国的具体实际并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进一步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身为共产党人我们也应当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能够持续延伸是因为对其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之一,就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赓续传承。新时代的新思想作为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指南针。进入新时代,要努力实现伟大事业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与有效互动。

党从创建迄今,已经有着上百年的光辉历史,而这百年历史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中国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在这百年里一直以共产党为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我国具体实践情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政治实践和思想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人们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客体规律性的内在统一,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与社会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然而,社会改革所产生的重大成就也必然促使社会发生巨大飞跃,在此进程中也必定会形成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重大社会思想成果。这些重要思想研究成果用来指导实践,思想经历了现实的考验而走向崭新高度,在一次次的创新中,形成了继承与发扬、守正与革新的传统稳定性与思想开放性。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将伴随着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迎接新的机遇,并孕育出新的重大思想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新华网,2018.

[4]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党史的精彩华章[J].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2):146.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何懷远.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J].红旗文稿,2018,(23):48.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14:2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3: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