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津
关于药该怎么吃的问题,民间流传着各种奇怪的“经验”,如“药片别直接吞,嚼碎了吃下去起效更快”“胶囊壳有毒,把胶囊打开吃才更安全”“只要是药片就能掰开吃”……而这些所谓的“经验”,其实是服药误区,很有可能带来用药风险,得不偿失。
有人指出:“心梗发作时将阿司匹林嚼着吃能救命,是不是其他药片嚼着吃效果也更好?”这句话的前半句有一定道理,但后半句是错误的理解。在急性心梗发作时,嚼服300毫克的阿司匹林是为了让药物得以迅速吸收,减少血小板聚集引发的血栓风险。然而,这只是一种在急性疾病发作时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作为普适的方法来用于片剂的口服。
通常除了含片、口崩片等本身就可以直接在口中溶解或崩解的药物,其他的口服片剂不管是普通片剂还是一些特殊剂型的片剂,常规使用时,都应该用温水送服,没有必要嚼碎服用。嚼碎服用除了口感不好,也可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正常吸收、代谢过程,还可能会加大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
有些缓释片或控释片如果嚼碎服用,会破坏药物的缓控释给药系统,使缓慢给药变成了快速吸收,短时间内大量吸收药物,就会造成药效过强,反而带来更多的用药风险。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如果嚼碎服用,药物被迅速吸收,降压效果太强,有可能引发低血压风险,药物作用时间也会从24小时缩短为2~3小时。
有些人认为胶囊壳有毒性,在吃胶囊时为了减少毒性,就把胶囊打开,光吃里面的药物。事实上,正规厂家生产的胶囊壳是由食用级的明胶制作而成的,对人体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药物之所以要制成胶囊,是为了让胶囊壳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延缓药物的释放、吸收,以及使药物在特定部位吸收(如肠溶胶囊)等。如果把胶囊壳打开,只服用里面的药物,胶囊壳的这些作用就会被破坏,轻则影响服药的口感,重则影响药效,带来用药安全风险。
此外,胶囊应用40 ℃以下的温水送服,不要用过热的水。过热的水会使胶囊迅速变软融化,影响胶囊的保护作用,还有可能会影响胶囊内盛装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记得小时候生病的时候,家里人会把大人吃的药片掰开给孩子吃。有些人认为只要是药片,想要服用剂量小一些时就可以掰开服用,实际上有很多剂型是不适合掰开服用的。
一般来说,外层有包衣的药物都是不宜掰开服用的。一方面,这类药物往往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也很难精准地控制用药剂量。另一方面,药物掰开后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口味,加大药物的刺激性,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肠道吸收等。
控释片类药物也是不宜掰开服用的。目前,控释技术多数都是通过骨架或控释包膜等方式实现的,掰开后会破坏药物的控释结构,影响药物吸收速率和治疗效果。
与控释片不同的是,有一部分采用微球技术制作的缓释片类药物,例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考虑到患者可能有剂量调整要求,是能掰开服用的。
对于药片能否掰开服用,其实分辨也很简单。大多数能够掰开服用的药物上都有明显便于掰开的刻痕,同时说明书也明确标注可以掰开。
有人喜欢用果汁、牛奶等送服药物,觉得这样更能激发药效。实际上对于某些药物来说,这样的用药方式反而可能带来风险。除了一些明确注明可以用牛奶服用的药物以外,其他药物尽量不要用牛奶送服。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其他物质,可能会与一些矿物质补充剂产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另外,抗生素等用牛奶送服也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进而影响药效。
果汁服药更应特别注意,特别是西柚汁,其中含有的呋喃香豆素是一种高效的肝药酶抑制剂。用西柚汁送服药物,可能会影响多种药物的吸收代谢。一些常用的慢病治疗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非洛地平等降压药与西柚汁同服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用药风险。关于送服药物,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还是建议用温水送服,既方便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