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13时4分,由星河动力航天公司研制的谷神星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搭载的科技壹号卫星、天启星座13星、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2星、“南通中学号”卫星等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也使谷神星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实现了五战五捷,取得了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射的“开门红”。
我国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科研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围绕高性能半导体量子点固体合成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了高性能导电钙钛矿量子点固体薄膜制备全新策略,实现了多材料、跨尺寸的钙钛矿三原色电致发光器件的可控构筑。相关成果打破了传统量子点合成策略的瓶颈,发展了全新的原位合成量子点固体薄膜新原理与新方法。
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中国复眼,成功拍摄出世界首张基于分布式雷达的三维成像月面图。超大分布孔径雷达类似于由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因此可以实现超远程探测功能。与中国天眼不同的是,中国复眼可以自己发射电磁波,并能接收回波,从而对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和类地行星进行观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教授等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郭强兵博士等合作,首次利用新型二维材料NbOCl2的非线性过程实现了超薄的量子光源,厚度可薄至46纳米。这是目前国际报道的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不仅为光学量子信息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集成的量子光源,也为二维材料的非线性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重新研究了我国澄江动物群中的一块标志性奇虾化石,发现它不同于已经命名的奇虾类群。科研团队为其建立了一个新属新种,并命名为“帽天山开拓虾”。通过演化分析,表明帽天山开拓虾已经非常接近奇虾类群的演化起点。这项研究为追溯奇虾这类动物的起源以及整个寒武纪早期的生命演化提供了重要新证据。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具有广谱抗癌作用,然而,能天然产生这类生物碱的植物几乎都已濒临灭绝。因此,科学家试图找到人工合成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方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解析了海南粗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碳骨架分子的生物合成通路,并明确了多巴胺和4-羟基苯丙醛的生物合成途径,为这一广谱抗癌药物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了人类基因组序列中的内源性古病毒“复活”驱动衰老的机制。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会逃离表观遗传监控而转录“复活”。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课题组、曲静研究员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完成。有望为人类衰老的科学评估,以及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
缪子是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以实现大型目标物的无接触、深穿透和无损成像,与常规人工射线装置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经过长期积累与研究,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刘志毅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高精度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及相关设备,并首次对西安城墙等规模较大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