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2023-02-19 08:40应琛
新民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乙类新冠防控

应琛

2023年1月27日,铁路上海站迎来春节假期返程最高峰。

2023年1月8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宣布为“乙类乙管”管理。

从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到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再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面对新冠疫情,中国始终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牢牢掌握战略主动。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3年新年贺词,字字温暖、句句恳切。

眼下,随着防疫措施的持续优化,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车水马龙、机器隆隆、烟火气升腾……穿越疫情的阴霾,流动的中国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乙类乙管”也绝非放任不管,而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这应该是三年来最热闹的一个除夕。在“乙类乙管”正式实施的前一天,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开始。

1月7日9时,上海虹桥站进站口前,工作人员举着大喇叭,将客流分散到不同的进站通道。没有多余的核验流程,旅客经安检后,随即进入候车大厅。大厅内早已挤满了手提大包小包的旅客,有人返乡,有人出游。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无数人踏上团圆之路,尽管路上仍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无法阻挡人们共同向前走的坚定决心。

当冬春季遇上春运,很多人质疑新政策实行的这个时机是不是不恰当、合适。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所确定的时机是科学的,是恰当的,也是合乎有关的要求的。

2022年12月13日,针对新增感染者快速增长的现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多家医院、连锁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调研,实地了解发热门诊设置、就诊转诊流程、分级诊疗运行、药品储备供应等情况,强调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党中央在统揽全局、综合研判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尽管有关部门尽最大努力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但自2022年11月下旬起,全国多地疫情多点多链并行、散发聚集并存,给人的感觉还是猝不及防。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舆情更多是“因为买不到药,拿不到药”。

“当时我们提出来的想法也是要给这些医疗机构包括基层的,包括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品一定要给配到位,要充足,结果到现实当中的情况是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开了,但是药品供应这一块出现了短缺,就是供不应求的局面。”焦雅辉进一步解释道:“这里面原因很多,比如像当时零售药店里面被抢购一空,老百姓首先囤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就是药品生产供应也是按照市场需求来提供的,所以一下子短时间内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产能和产量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另外,其实包括企业,生產企业也面临人员感染减员的问题,所以多种因素导致,一度出现了药品短缺的问题。到现在重症上来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家还是老龄化,尤其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多,所以一下子出来这么多的重病人,大家都要到三级医院,尤其都要到这些三甲特别有名的三甲大医院,我们的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很大的基数都要到塔尖去看病,这个供需矛盾一定会特别突出。”

好在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大多数城市都已基本上平稳度过。但现在仍远未到可以歇脚的地步,“乙类乙管”也绝非放任不管,而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2023 年1月3日,上海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的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已配备到位,确保居民可以及时得到药物支持治疗。摄影/ 徐程

为实现向“乙类乙管”的平稳过渡——

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方案正式把新冠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并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

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新版防控方案倡导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整了传染源管理方式和检测策略,优化了重点环节防控,并明确在疫情流行期间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实际上,疫情防控工作重心的调整将意味着更加精细的服务和保障,对各方面工作的要求是更高了而不是变低了,它将更加考验我们的智慧、勇气和应变能力。如何把疫情防控工作关口前置、重心前移,把各项优化措施抓得更细、做得更实,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是当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乙类传染病的甲类管理到乙类传染病的乙类管理,它没有变,它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梁万年强调道。

回望过去三年的抗疫历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深切感触。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地域广、各地发展不均衡,这样的“家底”决定了它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众多不同的任务,如何在“众口难调”的各种目标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实现社会集体利益的最优解,这从来不是一道轻松的单选题。

但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办法,无疑是战“疫”的治本之策。识变应变,中国始终掌握战“疫”主动权——

2022年10月,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波及31个省(区、市),部分地方疫情持续3个月左右,疫情控制的社会成本攀升。

中国疾控中心的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内,一个个急诊、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从哨点医院抽样采集,经过基因组测序,大量数据汇集到一起——传播指数R0值最高攀升至21,这意味着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1传21”,感染人数呈几何指数增加,奥密克戎的防控难度已非之前几代新冠病毒变异株可比。

但病毒致病力减弱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更趋向于感染人体上呼吸道——2022年11月9日,乌鲁木齐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未分型和轻型占91.3%,重型、危重型占1.5%;呼和浩特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和轻型占98.6%,重型、危重型占0.36%。

除了病毒危害性的变化,人群免疫水平和卫生健康系统承压能力、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三者间的平衡是中国疫情防控始终密切关注的对象——

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11月上旬,我国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超过90%;推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尽力用最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尽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

2022年11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对当前疫情形势研判的报告指出:“考虑到病毒致病性下降、我国疫苗接种率较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有必要继续推进防疫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

据新华社披露,这一天,一场非同寻常的会议,在中南海召开。听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向海内外释放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防控政策的鲜明信号。

三年来,中国坚持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对中外媒体提出的问题应答尽答。

2022年12月19日,在上海黄浦区老西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居民前来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摄影/ 杨建正

2022年11月11日,“二十条”公布,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二十条优化措施重点就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推进疫苗接种,加快药物储备,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等作出部署。

此后,多地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的精神,相继宣布调整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减少疫情防控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但2022年11月下旬,一些群众反映部分地区“静默”管理、“层层加码”等防控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召开座谈会,听取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斌、冯子健、杨维中、董小平8位专家及8位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发言。与会专家、代表交流了对防疫的认识和体会,对疫情防控措施提出意见建议。

“优化防控策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抗击疫情,最重要的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参加座谈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这是我国应对世纪疫情的一条重要经验。

2022年12月6日,“新十条”出台,结合各地疫情应对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優化措施。

围绕医疗救治、重点物资生产保供、交通运输保障、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养老机构管理保障等疫情防控重点,多部门加大工作部署,推动落实落细,为防控措施优化完善做准备。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难度平衡。这本身就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践行。

三年来,中国坚持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再到“乙类乙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密集召开10余场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对中外媒体提出的问题应答尽答。

此外,中联部专题吹风会、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相关省区市发布会、驻外使领馆吹风会……从首都到各地,再到海外,三年间数千场发布会举行,各类问题应答尽答。

1月14日,越洋电话,联通了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世界卫生组织。通话中,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赞赏中国政府新冠疫情应对努力,感谢中方与世卫组织长期进行疫情技术交流、分享疫情信息数据。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加强疫情防控技术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卫生安全。

随着“乙类乙管”在国内落地,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也随之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对经济升温和人文交流增多的期待最为高涨。

国际舆论不约而同地指出,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措施的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将带动全球旅游业的回暖。

泰国公共卫生部长阿努廷认为,这是重振本国经济,补偿近三年来遭受损失的机会。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姆贝尔瓦·凯鲁基也表示,中方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将为中外人员安全健康有序往来创造更好条件,对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乙类乙管”后,人流、物流将进一步畅通,势必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信心。

“国家三年的疫情防控,我以为是成功的,我一直感觉在人类和这种重大的传染性疾病斗争史上,其实中国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梁万年认为,中国现在已经非常接近疫情前状态的窗口期,但当下仍需要再坚持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也期盼着这种疫情前的状态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乙类新冠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新冠疫苗怎么打?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应该完全执行“就医地支付范围,参保地支付标准”政策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