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祥明
(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自然资源规划所,安徽 宣城 242000)
朴树是落叶乔木,生长在1000~1500m高的林缘、山坡、路旁,喜光,耐寒,稍耐阴,适合在平坦、肥沃、气候湿润的地区栽植朴树,朴树有一定的耐旱性,亦可在土壤较为贫瘠的地区栽种。朴树的树根、枝叶、树皮均具有药用价值,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其根茎能用来制造人造棉,枝干能制成家居,果实可以炼制润滑油,茎皮能做成人造纤维。朴树树荫浓密适合栽植在街道、公园,除美化环境外,还可防风固堤,有着较大的绿化价值。基于此,为了使朴树能更好地彰显出自身的价值,探析朴树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朴树具有耐水湿、稍耐阴、有一定的抗旱力、耐轻盐碱土、抗风力强等特点,其树冠宽广,适合在庭院、公园等地栽植,因为对有毒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可有效净化空气,所以适合栽植在矿区。播种繁殖是常用的朴树繁殖技术,虽能得到驯化、抗性强、数量多的苗木,但存在很难进一步改善朴树性状的问题,不利于推出新品种。基于此,在栽培朴树时可使用无性繁殖技术,利用嫁接手段培育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能力更强的树种,还可有效追加苗木数量。无性繁殖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嫁接分枝,二是芽接,其中嫁接分枝适合在春秋季节应用,芽接则适合在夏季应用。
朴树无性繁殖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选削接穗,为了提高繁殖的成活率及朴树的质量,需选择叶芽饱满、开过花、无病虫害、健壮的桂花树树冠外围的发育枝,在此基础上剪掉叶片,留下叶柄,在枝条上挑选叶芽,选定叶芽后在它的上方横切0.8~1cm的口子,还要在它的下方横切0.5~0.7cm的口子,而后刀紧贴枝条从下至上运动,到上端横切处停止,并获得接穗;二是选削砧木,挑选无病虫害、健壮、2~3年生的朴树实生苗为砧木,去除距离地面8cm以上的分枝,断面需平整,在距离地面4cm左右的位置横切0.8~1cm的口子,该口子的深度以切断皮层为宜,将刀放入横口并朝下运动,垂直切出1.5~1.8cm的口子,在砧木表面得到“T”字形,用工具挑开皮层,最终获得砧木;三是插接穗,用工具挑开“T”字切口,而后插入接穗,切口与接穗上端对齐,将塑料袋套在接穗上,叶柄、叶芽留在塑料袋的外面;四是嫁接苗管理,嫁接5~7d检查,若检查发现叶芽生长正常、接穗皮鲜绿,则说明嫁接成功,若叶芽枯萎则表示嫁接失败,需在调整无性繁殖技术的前提下补接,成功嫁接12~14d取掉塑料袋,确保接合部位能顺利地生长。朴树无性繁殖技术具有优化朴树形状的价值,使朴树适应性、抗逆性得以增强,加之操作简单、节省接穗资源、成活率超90%,说明该繁殖技术适合在多地应用推广[1]。
朴树播种繁殖技术是较为常见的种植手段,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加以分析:一是采种及贮藏,种植人员需在10月10~31日到基地采收成熟的朴树种子,通过观察种子的外观能对其成熟度做出大致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成熟的种子外观正常、红棕色、颗粒饱满、无病虫、内含新鲜物。采摘后去除果肉,摊开晾晒种子,降低种子的含水率,在堆放种子的区域喷洒石灰水,而后喷洒波尔多液,达到消毒的目的,在沙子中喷次氯酸钠溶液。堆放种子的空间温度以1-4℃为宜,底层铺设沙层,厚度约为12cm,按照一层种子、一层沙子的顺序逐层堆放,堆放完毕后盖上12cm左右的沙子,堆放的高度不超过70cm;二是整地,将朴树种子栽在土质疏松、土层较厚、含有丰富有机质的轻壤土或沙壤土之内,若土壤不能满足朴树繁殖需求应积极做好土壤置换工作;三是作床,在地表均匀地撒腐熟有机肥,所需有机肥约为550kg/667m2,深翻33cm左右,确保肥料与土壤能充分混合,施加尿素、磷酸氢二钾,用量分别为6~8kg/667m2、4~6kg/667m2。使用旋耕机,确保土壤粒径不超过1.2cm,同时土壤与肥料能充分地混合,在此基础上整平苗圃,其地沟深、长、宽分别为37~40cm、15~16m、1.3~1.4m,苗圃平整完毕后施加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四是播种,选在3~4月播种,之前要用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分别浸泡种子,苗圃需浇透水,4~5d后方可条播,播种行距以31~35cm为宜,需要种子1.1~1.2kg/667m2,播种需均匀,用筛子筛出细土覆盖在地面上,厚度约为1cm,而后在沙土上喷施能预防杂草的药剂,覆盖薄膜或稻草,达到保墒的目的;五是苗期管理,在朴树出苗率超60%时,需在阴天或傍晚收起覆盖物,同时补苗、间苗,去除弱苗与杂草,在生长后期施肥,施加220kg/667m2左右的有机肥,尿素、磷酸氢二钾分别为2~4kg/667m2、7~9kg/667m2,其目的是通过肥料管理助力朴树安全越冬[2]。
在栽植前挑选朴树,确保朴树无病虫害,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处理树根、树桩,要保证切口平整,在伤口处涂抹愈合剂,依据伤口的大小确定药剂的用量,以免朴树的树桩汁液流失过多而降低成活率。在挖坑后把煤渣铺在里面,其目的是增强根部的透气性与透水性,优化朴树桩的生长环境,还可避免出现直生根,使根系能健康地生长。在栽植时推行高植、浅栽的原则,以免因缺氧而烂根。栽植朴树桩时需加大土壤、根部的融合力度,这能降低烂根的几率,还可保障朴树桩能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营养物质,达到提高朴树栽培存活率的目的。
朴树喜光,在栽培过程中需保障光照充足,需要注意的是天气炎热的夏季应遮挡阳光,其目的是降低叶片蒸腾率,减少朴树水分的流失量,叶片浓绿。除夏季炎热天气外,其余时间应做到全日照。因为朴树具有一定的耐贫瘠性,所以对土壤内营养成分含量的要求并不高,土质需疏松,便于根系生长,排水、透气性能较好,优化根系的生长环境,为了满足朴树生长需求要施足基肥,间隔2~3年在春季更换土壤,同时修剪朴树的根茎,用新土壤代替部分宿土[3]。
在朴树生长期需保障水分供给充足,满足苗木生长的需求,高温天气应在早晚灌溉,雨季应在避免出现积水现象的前提下充分地灌溉。在朴树栽培管理的过程中,种植人员于2~3月施加基肥,深翻土壤,施加磷肥20kg/667m2。在朴树生长期间追肥,苗木地径超2cm时需追加复合肥或尿素,每年在3月、5月及8月的下旬追肥,以条形沟施、穴施为主,苗木地径超6cm时需追加复合肥,每年在2月、8月的下旬追肥,以条形沟施肥方法为主。在朴树生长旺盛期可根外追肥,依据长势施加微量元素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通常情况下要在清晨、傍晚追肥。
朴树播种苗高度为90~150cm、地径为0.9~1.5cm时可以出圃,起苗时间为12月~次年的3月,若起苗期间土壤较干,那么需在起苗前1~2d灌溉1次,确保土壤湿润,以免在起苗时伤害朴树的根茎。播种苗木可分为两级,一级的地径、苗高分别为超过1.3cm、120cm,二级的地径、苗高分别为超过1cm、100cm,一级根系发达,二级的根系较为发达,这两个级别的苗木均无病虫害。起苗检验完毕后包装运输,以50株或100株为单位捆扎,用编织袋、草包、塑料薄膜包裹,并在外部贴好标签,写明朴树苗木产地、等级、起苗时间等信息。移植前已经作床完毕,选择在2~3月的多云天气、阴天栽植,栽植时土壤需湿润,栽植前整理好根系,去除苗木下方的侧枝,栽植过程中需扶正苗木,埋深到位,轻提苗木,确保根部舒展,而后压实表层土壤,栽植后需浇透水。移植密度为株行距1.1m×1.4m。在小苗栽培2~3年后要完成大苗移植任务,选择高度与地径分别为4~5m、5~6cm的壮苗,带着土球移植,栽培周期约为4年,移植密度为株行距3.5m×3.5m。平行种植,掩埋时使用细土,还需保障树盘规整,要浇透水,移植后2~3d扶正。
修剪造型是朴树栽培管理的关键之一,朴树苗木常见树形有以下几个:一是杯形,无中心主干,保留一段树干,树干上部保留三个主枝,主枝向四周均匀排开,每个主枝有两个分支,各分支亦有两个枝丫,最终得到三股、六杈、十二枝的朴树造型,这使得朴树既美观又可避免存在内向枝、直立枝;二是心形,若朴树枝条开展、轴性弱那么可使用此形完成修剪造型任务,在修剪时去除中央主干,多留向着四方延展的主枝,分支较低,每年在修剪时保留延长枝,空隙处保留副主枝,树冠整体为扁圆形;三是球形,在修剪时保留较短的主干,选择性地保留主枝,主枝上含有若干侧枝,主要的侧枝错落排列,其目的是保障朴树光照充足且通风效果较好,叶幕较厚。除了从美观的角度出发把朴树修剪成上述形状外,种植人员还需以提高朴树的存活率为导向做好整形修剪工作。幼苗期可将竹竿插在树干旁,并把竹竿、树干绑在一起,以免树干弯曲,适当修剪侧枝,其目的是得到通直的树干,在朴树胸径超5cm时方可解开绳子,不再需要竹竿。生长期、休眠期修剪的时段分别为4~10月、11~次年3月10日。在栽培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修剪原则,以生长期修剪为例,第一年要抹芽,疏剪侧枝,保留5个左右的一级分支,第二年疏剪分支点下方的侧枝,第三年要保留一些辅养枝并剪掉侧枝。
为了提高朴树的存活率,需种植人员重视防治病虫害,遵循因地制宜、预测预报的防治原则,及时采取物理措施优化防治的效果,必要时需使用化学药剂防控病虫害。从预防病虫害的角度出发,需加强检疫,根据国家防疫检疫要求栽培朴树,降低病虫害大肆蔓延的风险。在栽培的过程中加强水肥管理,使朴树能增强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使用生态疏伐技术,及时去除感染病虫害的枝丫,在休眠期做好清园工作,同时涂白树干,达到消除虫源的目的。因为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污染小的优势,所以值得在栽培管理中应用推广,例如种植人员可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使用诱杀、人工捕杀等技术,运用害虫趋色、趋光、趋味的特点,使用黑光灯等设备诱杀,还可在栽培区域投放红蜘蛛、蚜虫的天敌。使用化学防治技术(见图1)需注重合理地选用药剂并控制好药剂用量,以防治袋蛾为例,可使用马拉松乳剂、菊杀乳油,在幼虫繁殖旺盛时期连续喷洒2~3次[4]。
图1 朴树苗期常见病虫害化学防治手段
综上所述,朴树具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能在多地推广种植,为了提高朴树的存活率,需种植人员了解朴树,合理地使用繁殖技术、栽培管理技术,优化朴树性能,做好水肥管理、移植等工作,增强朴树抗病虫害的能力,继而提高朴树栽培管理的综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