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实践路径探究

2023-02-18 23:51杨波江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强军军事办学

杨波江

(国防科技大学 办公室,湖南 长沙 410073)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强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始终把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位置,鲜明提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对深化军队院校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开启军事教育新的历史征程。国防科技大学坚持深入领会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战略意图,把准改革方向,创新发展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在学校落地落实,以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目标导向,牢牢把握院校改革正确方向

目标引领改革出路,方向决定改革成败。学校深刻领会习主席改革强军思想和训词要求,牢牢把握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建设目标,以统一思想认识为先导,以明确办学定位为抓手,以制定发展规划为支撑,科学回答好在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形势要求下学校向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

(一)学悟训词统一思想认识

2017年,习主席亲自为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并发表重要讲话[1]。近年来,学校坚持把习主席训词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学校办学实践中的丰富拓展和生动展开,作为指导学校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作为改革重塑后理论武装的主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主题,统筹抓好理论学习、办班轮训,组织全校干部大会宣讲普及。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四个大讲”专题教育,组织全校官兵深刻领会习主席改革强军思想和训词蕴含的科学内涵、办学指示及殷切希望,推动全校人员理解把握院校调整改革战略意图、学校改革重塑重大意义、新体系新编制核心要求,切实把全校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落实军委决策部署、落实改革强军战略上。

(二)明确定位厘清使命任务

习主席指出,要在全军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审视办学定位,加强院校建设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2]。近年来,学校坚持紧贴使命、服务强军的价值追求,紧紧围绕训词明确的办学使命任务,以办学定位研究为核心,组织开展新时代办学思想大讨论。多次组织赴全军部队和国内一流大学开展调研,举办一流大学校长论坛,召开联合作战保障人才专题座谈会,开展世界一流军队院校建设标准课题研究。在全校上下联动、反复迭代,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形成《国防科技大学办学定位报告》,清晰明确了学校“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教育院校”的属性类型,确定了“在军队人才培养中发挥领头骨干作用,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战略先锋作用,在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中发挥时代标兵作用”的职能定位[3]。

(三)科学规划标定一流目标

早在2003年,江主席视察学校时,就提出“创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2013年,习主席视察学校时,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为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一流贡献为根本着眼点,对标对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围绕加快建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办成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建设规划,把全校师生共识和智慧凝聚到实现2027年办成世界一流的宏伟目标。各级领导按照既定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紧着一锤敲,不断把学校建设发展的各项事业向前推进。

二、坚持根本标准,服从服务战斗力生成核心指向

军队院校办学治校,部队是“客户端”,实战是“检验场”。不管体制编制如何调整,姓军为战的根本属性不能动,服务备战打仗的根本职能不能变。学校始终以提高对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为基本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战斗力生成筹划改革设计、推进改革实施、评估改革质效,确保改革为部队备战打仗增效、为学校中心任务助力。

(一)大力加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

国防科技大学是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70年来,学校培养的40余万名毕业学子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国家和军队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勇当先锋,其中有许多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杰出英才、勇攀高峰的科技帅才、建功沙场的胜战将才。学校共培养产生了75位两院院士,位居全国高校前列[4]。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作战理论、指挥决策与科学技术深度交叉融合,军事人才及其岗位属性“指技一体、理技融合、战技结合”的特征愈发显著。学校在设计新一轮调整改革时,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按照集约集优原则优化办学任务,大幅增加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规模,整合压减任职教育培训员额,创新招生录取制度机制,探索指技融合培养模式,大力推动传统学科“军事+”改造和军事学科“智能+”升级,筹建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质工程,提升军政基础教育培养质量,努力使学员科学文化素质位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前列、军政基础素质位于全军院校前列,显著提升部队对学校毕业学员的满意度和学校对提高全军军事人员科技素养的贡献率。

(二)着力提升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战略力量,70年来,学校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突破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以天河、北斗、高超、激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为我国“两弹一星”、北斗导航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5]。当前,战略高新技术呈现群体迸发态势,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安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我军建设发展。学校坚持聚焦制衡强敌布局科研领域,调整组建理学院加强基础教学和研究力量;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深度参加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建设;资助团队和个人长期稳定开展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风险项目研究等;探索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优化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着力实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与战斗力生成的耦合转化。

(三)聚力服务备战打仗

国防科技大学的办学属性是姓军为战,战斗力标准是检验学校建设发展的根本标准。学校坚持想军队所想、急军队所急,紧盯科技前沿技术,通过研判战争之变、演练战训之法、探寻制胜之理,大力推进从武器装备到作战训练、从理论研究到战法运用、从体制机制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创新,自觉破除与打仗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彻底清理与战斗力标准背道而驰的陈规陋习,使准备打仗的思想实起来、聚焦打赢的导向正起来、真抓实备的要求严起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探索加快“技术—装备—战斗力”的转化路径;完善服务部队制度机制,常态化派遣专家深入部队一线联教联训联研,着力提升服务战斗力直接生成的贡献率。近年来,学校军事智能、无人作战等若干与打仗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相继建立;瞄准信息保障、电子对抗、联合作战等领域,军队指挥学等一批军事学科得到巩固和拓展[6]。

三、坚持体系创新,有力推动组织形态现代化效能释放

落实改革强军战略,就要坚决克服各种守常心理、守成思想和守旧做法,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让军事创新走在战争前面。机构编制是院校教学科研和运行管理的基本保障,需要与担负任务、建设发展相适应,随之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学校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着力解决制约建设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积极推进组织形态现代化,充分释放改革效能,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组织体制保证。

(一)统筹整合机关架构

军队院校机关作为贯彻中央军委办学方针、执行院校党委办学决策、服务基层办学育人的管理机构,必须按照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的要求,优体制、增能力、强服务,为推动世界一流军事高等教育院校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学校深入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管理革命,针对校机关职能分配较细、工作协调环节多等问题,优化机构设置,增强聚拢机关部门的统筹谋划、统管落实职能,建立职责明确、衔接清晰、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指挥管理链路,提升决策执行质效。

(二)创新探索保障机制

机关和直属单位之间相对分离又形成合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机制。学校坚持用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的要求确定机关与直属单位之间的关系,宜统则统、宜放则放,切实发挥机关宏观指导、制定规划、调配资源,直属单位执行落实、服务保障等职能作用。学校结合工作实际,探索试行各项直属保障工作机制,明晰工作关系、理顺执行路径,加强校机关对直属单位的业务领导与指导,推进资源整合、功能耦合、力量聚合。

(三)科学调整编制设置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编制管理保障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从传统的数量管理、单项管理向动态管理、统筹管理转变。学校着眼适应科技发展、学科建设和担负任务需要,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一定编制管理自主权,让编制资源由“静”变“动”活起来,为办学育人、服务强军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组织保证。

四、坚持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师生员工动力活力

广大师生员工是办成“世界一流”、支撑强军伟业的主体力量和决定性因素,军队院校改革要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健全有利于师生员工成长成才、安心敬业的职业发展机制,有效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始终注重传承和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积极做好“端盘子、搭梯子”的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师生员工在奋进一流中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一)着力拓展人员成长空间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势必牵动利益、带来“阵痛”。军队院校在积极做好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单位撤并降改、个人进退去留带来的现实矛盾、思想顾虑、实际困难,特别是理顺人员成长成才路径,在编制、岗位、职称方面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得益于中央军委的关心厚爱和军委机关的支持帮助,对学校机构编制进行调整优化,同时提高相应系列专业技术高职比例,无论是军官还是文职人员、指挥管理干部还是专业技术干部,成长空间都更宽广。

(二)着力破解人才政策难题

随着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我军在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制度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军队院校要以此为契机,充分释放改革效能,把该留的人留住、想要的人引进来。学校科学落实科研岗位津贴和科研绩效制度,探索建立“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资金激励体系,试点运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着力完善适度灵活、宽严相济的学术交流、对外合作机制,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格局。

(三)着力办好基层实事难事

习主席反复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学校的基石,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战斗力生成的源泉。学校紧盯基层反映强烈的矛盾困难,主动靠前做工作,想方设法破难题,加快推进学员食堂和宿舍改造、住房保障条件提升、教学科研设施新建、营区环境综合整治,开通校院领导机关网上信箱并逐一回复意见建议,用“钉钉子”精神狠抓伙食保障质量水平,办好子女园校提质、班车社会化保障等暖心实事,梳理优化物资设备采购流程,受到官兵普遍点赞和真心好评。

猜你喜欢
强军军事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强军路上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