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正举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自1961年布鲁诺出版ActofDiscovery一书以来,探究式教学方法因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互动性而得到青睐,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201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课程教学方法要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和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但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经济生活脱节等问题。同时,该课程又面临着“知识体系庞大而课时相对不足”的窘境,导致授课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完整讲授理论知识,又能介绍其具体应用,从而也使得学生对于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缺乏深刻体会和感触。因此,亟须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卞淑贤等研究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适用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尚林和赵立彬提出结合课堂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和角色互换法来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2]。唐松林和周文兵从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教学环节设计、重视案例教学、引入任务教学、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3]。叶洪涛、徐丽杰和高霞从课题选择、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总结与评价等方面分析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施过程[4-5]。虽然国内学者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主要集中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以及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过程等方面,还缺乏对“互联网+教育”时代“西方经济学”课程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本文将互联网技术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对互联网时代“西方经济学”课程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与优势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使“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行业深度融合所催生的一场信息革命,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经。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以慕课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了丰富的开放式网络教学资源,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和知识屏障,极大地冲击了以教师、课堂与教材为中心的“西方经济学”传统授课式学习方式[6]。大学生不仅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网络终端进行学习,而且还可以利用师生互动平台和网络交流专区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移动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已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新特征[7],大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培养大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8]。它所强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与“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需求不谋而合。因此,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依托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师生互动平台等技术优势,有必要深化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以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一,有助于整合“互联网+教育”时代日益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目前,除了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爱课程等专业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外,国内各大高校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也在其网站、B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开发了自己的在线课程,并在线共享与专业相关的高端讲座、学术会议等,使得“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并根据课程进度安排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形成合适的探究性教学主题,而且还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以网络、云盘等方式分配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式学习,避免大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第二,有助于提升“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互联网在丰富和便捷大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面对海量资源和信息时所出现的“我需要学什么、怎么学”的迷茫、困惑和焦虑。教会学生如何在知识海洋里挑选自己所需要且符合自身发展的有益知识进行学习,也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对“发现(形成)问题、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思维方法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辨析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第三,有助于实现“互联网+教育”时代“西方经济学”课程潜移默化式的课程思政。“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就是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9]。“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引入抗击新冠感染疫情、脱贫攻坚等我国伟大实践中生动鲜活的素材资料,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经济学知识的“教”与“学”中,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深刻体会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方面的制度性优势,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豪感和信心[10]。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引领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依托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和技术优势,结合课程特点和探究式教学内涵,“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可以采取线上线下协同驱动、经济社会热点驱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驱动的模式展开。
线上线下协同驱动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将线上以自学为主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与线下课堂互动的探究式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教师要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内容,将事先录制好的探究式教学微课或网络优质资源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并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或阅读教师推送的相关教学资源完成课前线上自主探究式学习,提前参与探究式教学过程。然后在线下实体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前线上探究式学习效果,重点讲授探究式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延伸知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解惑,促使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深度学习和发现知识。线上线下协同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了“互联网+”时代丰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实体课堂师生面对面深度互动学习的优势,不仅有助于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质量,而且也促进了不同区域和不同高校之间的教育公平。
互联网丰富了大学生获取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的渠道,拉近了大学生与现实经济社会生活的距离。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社会问题,并将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开展探究式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经济学理论与经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让“西方经济学”教学接地气,而且还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学习生动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系统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价格决定及管制相关理论内容时可以结合猪肉价格波动、新冠感染疫情爆发初期口罩价格管制以及煤电价格管制等开展探究式教学,在讲授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时可以结合新冠感染疫情、拉闸限电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开展探究式教学。经济社会热点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和探究式学习来深刻理解经济理论,使“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不再空洞无物、全凭想象。这同时也要求授课教师要紧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时刻关注经济社会问题,深入挖掘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素材。
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是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基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驱动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菜单式”模式展开。首先,教学团队要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符合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的、多样化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主题库。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自由组成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团队,并自主选择一个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主题。最后,每个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团队要在具体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或者寒暑假深入城市社区、乡镇农村等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探究式学习。指导教师要定期通过QQ群、微信群等社交软件或互联网师生互动平台了解每个团队的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探究式教学顺利开展。该探究式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密切联系实际的切身体验和感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来直观地感受和深入了解我国国情。
在学习方式不断创新、学习资源日益丰富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需要学会在海量学习资源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高质量资源,这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学习尤其重要。因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形成的,它在阐述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同时,也必然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属性。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师需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结合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配置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显著优势,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豪感和信心,从而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的关键是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适的探究式教学主题。因此,如何深入挖掘和科学设计探究式教学主题就成为其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主题设计的积极性,多来源获取探究式教学主题。一方面,教师要将所教授的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经济社会生活相联系,并融合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深入挖掘“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素材和科学设计主题。另一方面,授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以及互联网在线教学师生互动平台向学生推送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在线高端专业讲座、学术会议等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对现实经济社会和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并整理提炼形成合适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学习主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过程不再仅局限于课堂,还贯穿于课下的网络学习以及课外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而且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也较多地发生在课堂之外。因此,教师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主导者,不仅需要科学设计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而且还需要对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进行掌控和跟踪。不管是线上的自主学习、实体课堂的问题讨论,还是课下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都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在线教学互动平台等互联网交互软件了解学生在探究式教学各环节中的表现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地起到答疑和纠正的作用,让探究式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掌控之中,从而切实提高探究式教学效果和质量。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虽然高度契合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优势突出,但其顺利实施也离不开课堂讲授、启发思考、课堂小组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等其他教学方法的支持。因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灵活地将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特色,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提高探究式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