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建筑以山水意境的王澍之作品探析

2023-02-18 12:14程俊豪党祎楠
山西建筑 2023年4期
关键词:王澍山水画山水

程俊豪,李 超,党祎楠

(1.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2.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海南 海口 570000)

1 概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运动开始兴盛,由于其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讲究设计的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受到了广大底层人民的欢迎。“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国得到发展,在六七十年代形成了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高度功能化、理性化的建筑在当时风靡全球,改变了全世界2/3的城市天际线。许多城市原有的建筑风貌被这种冷漠的方盒子取代,城市原有的个性正在消失,世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逐渐变得单一,城市与城市之间缺乏辨识度,好像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变得一模一样。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我们能够明确地辨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亟待解决。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源于西方,因此,这种思想可能和其他地区的建筑设计相冲突,不能够完美地融合。随着全球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各地的本土建筑都受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巨大冲击,缺失了很多地域性的建筑语言,以我国为例:许多传统建筑的材料,如瓦片、青砖、夯土、木梁等均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许多传统建筑的类型,如陕北的窑洞、徽派建筑、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西南地区的吊脚楼等均被冷漠的几何形体所取代,我们中国复杂多样的地域性文化正在消亡。面对这种现状,王澍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思想,将山水意境融入到了建筑当中,并提出了“山水建筑”的概念,这是对中国未来建筑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

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指出,王澍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证明了中国的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产和张扬设计的复制[1]。王澍也曾这样评价自己:“在做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建筑只是我的业余活动。”王澍坚持自己的设计风格,他设计的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注重建筑的语义表达以及是否能够融入到周围的文化环境当中[2]。

2 王澍设计思想及作品探析

王澍非常具有文人、知识分子的傲骨,他清楚地认识到,想要真正建造出属于具有中国底蕴的新建筑,用原来所学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体系是不可能做出的。因此,他硕士毕业后,并没有选择直接去设计建筑,而是在杭州隐匿了十年,改变自己的生活,探寻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状态。最终,十年磨一剑,设计出了充满山水意境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3]。

1)山水画思想。

中国的山水画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它的画面非常注重意境的表现,给人以一种淡远飘渺的感受。此外,中国山水画里面大量的主题就是描述如何在山中隐居,王澍的建筑也体现了这一点。王澍曾向外界宣称:我的建筑代表着山水自然,我的建筑才是回归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自然之道。他的许多建筑作品都体现出了山水画思想,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校园环绕着象山布局,呈现出山体聚落的形态,建筑的人字形坡屋顶与周围的群山相呼应。校园中的水岸山居(见图1),王澍又把它叫做“瓦山”,它就像是一幅长卷山水画,将远处的象山作为了背景,建筑的屋顶为灰色的瓦,将传统的坡屋顶简化成为了简洁的几何体造型,色彩非常素雅,青瓦的颜色很暗,太阳照下来它能够吸收光线,不反光,因此,在100多万青瓦的连绵起伏的屋顶之下,这样一个体量巨大的建筑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像隐藏在了象山脚下,符合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思想,将建筑隐藏在了自然环境当中。

王澍从宋代的绘画中研究了古代中国城市原有的模样,我们可以看到,一千多年前南宋画家李嵩《西湖图卷》里杭州这个城市,是一个自然风景非常好的地方,半边山水半边城,这就是中国人对一个城市基本的看法和理解,建筑只占一半,还有一半应该是风景,两者放在一起,才是一个城市的概念;南宋画家刘松年《四景山水》,就表达出了杭州这个城市的内在结构是由数千个片段小景构成的,这才是我们中国城市应有的状态。当然,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改革开放后,杭州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样子,西湖边的高楼大厦是连地一座又一座。现在杭州这个城市的建筑占地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和西湖的比例是10∶1,完全失去了原来“半边山水半边城”的状态[4]。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城市能够像传统的山水画里的城市一样,重新恢复到自然的状态,王澍认为这相当悲观。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包含着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或许我们能从中国山水画中借鉴一些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来挽救当今中国的城市。

2)造园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它体现着中国人对营造空间环境的理解:在园林的营造中要注重自然美;强调曲折多变又“体宜”;并且崇尚山水意境。王澍说过,园林是基础的中国建筑语言。现在中国大学的设计教育都把“三大构成”作为基础的设计语言,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没有对中国建筑语言的感悟,设计出来的建筑自然不会有中国本土特色。所以现在中国的建筑设计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基础建筑语言的培训,这就要让学生对园林的营造具有深刻的理解。

传统的造园手法以含蓄、内敛的东方美学来布局环境,充满山水意境,重视内部空间的对比、转折,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的水岸山居,就运用了传统的造园手法,王澍在它的屋顶上设计了许多连廊,和建筑里面的一些巷子、过道连接在一起,仿佛整个建筑就是一个垂直而又曲折多变的园林,很多学生说走在里面就像迷宫一样,可能会迷路,但是王澍反而希望人在这里能够迷路,因为只有迷路才能沉浸在一个空间之中,而不再是一个过客(见图2)。水岸山居的屋顶下是一个非常通透的空间,建筑的外立面上有很多造型的洞,站在对岸可以看到很多地方能够穿过去,能够看到背后的植物。它用这样一种手法使很多空间能够连接在一起,这就符合园林设计的思想:在任何地方都有选择,在园林中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岔路,绝不会只规定一条道路。

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有许多我们能够挖掘的地方,把这些造园手法运用到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中,或许能够改变我们目前的建筑设计思维,设计出充满意境,而又自然、多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3)乡土地域思想。

王澍建筑中的山水意境具有乡土地域性,他收集了很多从城市里拆除的传统建筑的垃圾废料,在象山校区整个校园里面,使用了超过800万件回收的砖、瓦、石等旧材料,在建筑的屋顶、外立面处理上都采用了大面积的旧的砖、瓦材料,恰到好处,打造出了乡土建筑质朴无华的面貌,同时也能够唤起人们的乡愁[5]。水岸山居它是现在国内,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土建筑,它运用了传统建筑的夯土墙,土墙这个材料会散发出某种气味,让人的心情变得特别安宁,在里面睡觉,会睡得特别好,并且非常具有乡土地域性(见图3)。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应该保留地域特色,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当地的文化传统、地理环境以及本土材料[6]。王澍曾经说过,现在中国的城市建筑要向乡村建筑学习,因为现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完全破坏了原有的传统建筑,因此,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思维意识以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彻底地变化。即使是在乡村,情况也不容乐观,大多数乡村也拆毁了大量老建筑,建设所谓的“新农村”,能够找到原汁原味的乡村建筑少之又少,因此,乡村的建筑需要“抢救”。为此,王澍选择了文村来改造。他设计了13户农居,无论外部的造型还是材料的运用,都具有这个地方的地域性,更重要的是他还根据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保留了院子、堂屋。除此之外,厨房也做的很大,他希望村民能够用传统的烧柴的土灶来烧饭。但是,他所设计的新房子农民到底能不能接受,答案也显而易见,最后有12户农民选择了王澍设计的新房子来居住。

传统的建筑材料是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出一个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目前中国有大量废弃的传统建筑材料,如果能够回收这些材料,把它们运用到当代中国的建筑中,或许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找回乡愁。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在建筑外墙上用了很多旧砖瓦,这些旧砖瓦都是宁波城里拆除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最终这些“垃圾”做出了24 m高的“瓦爿墙”,其颜色和质感都很好的融入了周围的环境当中。同时,旧砖瓦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沉淀,也承载了很多历史和回忆。宁波博物馆这个建筑真正做到了环保、美观以及文化的传承。

3 结语

王澍作为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他开创了一种新的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当下,全国很多城市的建筑标新立异,都喜欢邀请一些外国的建筑师,来建设一些远远背离中国本土文化的地标性建筑,而王澍坚持把中国人的审美、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来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他设计的建筑作品给中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参照和方向。

建筑应当是基于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通过王澍的作品就可以看出,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没有继承传统文化的建筑会让我们迷茫,找不到自己的根。因此,建筑首先要基于历史,让中国传统文化适应当今城市化的发展,并通过建筑把传统的生活方式、审美和思维延续下来,这是我们中国建筑师共同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展望未来,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不会迷茫,找回失落的记忆。

猜你喜欢
王澍山水画山水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传统水墨“画意”表达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狂妄与谦恭
狂妄与谦恭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