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婧蕴 张阚
Gap Year即间隔年,指年轻人暂时跳出现有的升学、工作轨道,用一年左右的空闲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旅行、做志愿者、语言学习、艺术研究、自主创业或陪陪家人,为自己迎接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准备。拒绝在人生的马拉松里按部就班地跑,这些年轻人强迫自己暂停后重新思考……
小狸是5年制英日专业学生,因为参加国际非营利组织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在中国办公室一年期的全职工作,她在大三结束后休学一年。
“实习或者工作三年内,不太可能有机会以leader的身份做决策、去决定一个产品的走向,但是这个工作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如果我不去争取,以后我一定会后悔。”
但“学生就应该读书”是小狸父母所持的观点,他们不理解Gap的意义,认为女儿空缺了一年不做正事。小狸的解决方法是给父母解释这一年她到底去做什么。
“我给他们看了我做的计划,也邀请有相似经历的同事跟父母分享感受和收获,聊完后父母居然答应了。当时,老师也不是很赞同我的做法,我的父母还亲自去说服了老师。”
川在的课程作业展示
另一个重点考虑的因素是资金支持,小狸所在的单位能提供住宿和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这足以覆盖她的开销。
小狸认为Gap Year是一个“加速跑”的阶段,无论从心态,还是技能上,这个阶段都能比同龄人得到更多。但在“跑完”之后,从快速的工作节奏中出来,回到学校,速度又会重新慢下来。
“Gap带来的优势会随着你脱离了那个特定的环境而越来越不明显,而且在求职过程中 HR重点关注的还是你究竟在项目中担任什么角色,取得了什么成绩,Gap本身并不会引起他们的太多关注。”
虽然有点受挫,但这些都在小狸的预期之内,即Gap不会给以后的职业生涯带来直接的优势。小狸觉得Gap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她发现了自己很多让人惊喜的特质。
“不管你做什么选择,总是利弊共存的。你要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去做会不会后悔?”小狸认为,Gap这件事情不能听劝,自己下定决心,才有动力让这个决定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2020年寒假,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瑶瑶去印度做了6周国际志愿者。从印度回国前,听说学校要延迟开学,瑶瑶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提交了休学申请。
和父母的沟通出乎意料地顺利,爸爸只说了寥寥几句话:“对自己的决定不要后悔,要自己承担结果。”“你先把自己的房租赚出来吧。”于是,瑶瑶从印度回国后,到太原、北京、上海等地,体验多元生活。
瑶瑶做过发传单、APP体验员、电话销售、HR、活动策划、新媒体运营、民宿管家等多份工作,这让她清楚认识到自己更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由于接受不了在云南做民宿管家的慢生活,瑶瑶更想把营销、公关或记者作为未来的职业规划,返校后她有了至少未来5年的明确规划。
用三个词来概括这一年?瑶瑶想了想后回答:“第一个关键词是‘神奇’,做了很多无法想象的事情。第二个词是‘惊喜’,体验了预料轨道之外的人生。第三个词是‘辛苦’,这是一个很恰当的词,但我觉得值得。”
厦门的Ryan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尤其是对自己的深度探索。比很多同龄人更早踏入实习的职场,他提前感受到“社会人”的状态。在实习生活中,Ryan认为“以往在意的逐渐不在意了,自己的世界观像是得到了洗礼一样,少了些焦虑,多了些对眼下情境的感知。”除了职场经验,Ryan在自我复盘时还提及一些必要的准备。对萌生了Gap Year念头的年轻人,Ryan建议物质基础和个人经历都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的。由于临时的支出变得频繁,和他人的交往增多,这些都是实习工资勉强甚至无法支撑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丰富的履历,找到相对稳定的实习工作便很难。
为了暂时离开“马不停蹄的生活”和并不是很喜欢的本科院校,成都的Moon休学开始做公益。但最初和父母沟通时,妈妈很坚定地表示不同意。最终,Moon勉强获得了家长和校方的准许。Moon最有归属感的一段时间是在“共同未来”机构工作——这是一个关注中东难民议题,致力于帮扶难民儿童及青少年的国际志愿者服务组织。她参与了圆桌会谈的执行、策划了主题为“伊朗的前世今生”的沙龙,对“冲突中的女性”议题也有所研究。志愿者服务组织的经历对她的影响是巨大的。
川在的Gap计划多少有点被迫的意味。川在有一门专业课考试缺考,学分被拉低,需要在来年大四时重修,这与国外硕士申请季冲突,他不得不将申请推到下一年。重修是川在做出Gap计划的直接原因,不过他从大二开始就有此想法。“在学校太忙了,没有太多时间去探索自己想干的事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川在想换一个学习方向。他在大学期间一直自学计算机方向,也准备申请计算机硕士。如果能在Gap Year找到这方面的实习,可以对这个行业的细分领域有更多了解。
美国机构American Gap Association专门服务Gap Year学生,通过项目推荐,帮助学生作出清楚规划,明确自己可能得到的收获。AGA在2020年曾发布全国校友调查(National Alumni Survey),1795位受访人这样概括自身成长:从应有的赛道中暂时抽身,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窗期;看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向,给自己一个进步的过渡期……大多数受访人都认为“我所经历的是值得的”,这些年轻人在多重历练后找到了全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