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桓,毛 娟,陈佰鸿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是我国最早进行葡萄栽培的地区之一。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世界红葡萄酒热和国民保健意识的增强,葡萄酒的消费量逐渐增加,促进甘肃葡萄酒原料基地大发展,甘肃葡萄酒产量也不断增加[1-3]。目前,甘肃的莫高葡萄酒、祁连葡萄酒、国风葡萄酒和紫轩葡萄酒,在全国已具有一定知名度,成为甘肃省的名牌产业,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甘肃广袤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发展酿酒葡萄生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5]。为了更好地发展甘肃的葡萄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甘肃农业大学开设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掌握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葡萄栽培与葡萄酒相关领域的工作。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开设有利于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助力甘肃省葡萄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葡萄栽培学”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学时为40 学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葡萄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葡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葡萄育苗技术、修剪技术、土肥水管理技术,能够根据生产需求、树体情况、果园营养状况对花果进行管理,以及掌握甘肃省葡萄栽培现状、气候特点,并对甘肃省葡萄栽培进行区划,具备利用专业知识从葡萄栽培区划的角度对新建果园提出适当、合理的建议的基本能力和素质[6]。为适应新时代农科人才的培养需求,专业课教师结合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特点,综合前期的教学经验,对“葡萄栽培学”课程进行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索。
在课程大纲中,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设置了“气象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葡萄栽培学”课程时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理论教学是“葡萄栽培学”课程的基础。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多以讲授为主,导致学生对葡萄各器官的认识不深刻、不明确,理论知识点需要强制记忆,并且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记忆。例如,在《器官生物学特性》一节中,在讲到葡萄“冬芽”和“夏芽”的区别时,学生很难根据想象来判断两者的区别,所有的认识都来自于课本中生硬的描述。再如,讲到“葡萄叶片绒毛是区别葡萄种的重要器官”时,如果没有实践的认知和感受,很难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都在固定的时间,且不允许教师调整实践教学时间,因此,师生很难在适当的物候期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实践教学课时很少,导致理论和实践出现“两张皮”现象,无法很好地结合,最终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
“葡萄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实践教学是巩固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在目前的教学大纲中,实践学时仅8 学时,形成了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2019 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基本为00 后,且很少有学生从事过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生产缺乏感性认识,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只开展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例如,从生长季修剪的“抹芽”来讲,理论课讲了很多“抹芽”的原因及如何“抹芽”,而在对应的生育期将学生带到田间时,很少有学生能够将课本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几乎没有学生可以直接动手去“抹芽”。再如,葡萄花期、转色期及夏季修剪的各项技术都有严格的对应时期,8 学时的实践课程无法让学生从全生育期角度对葡萄栽培过程或者管理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也无法达到能够胜任葡萄与葡萄酒相关领域工作的培养目标。
目前,“葡萄栽培学”课程授课主要以PPT 为主,尽管相比黑板板书,教学效果好了很多,但还是过分强调死记硬背。例如,必须要记忆“夏季修剪的方法”“品种选择的原则”和“葡萄产区分布”等知识点,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教师懒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疲于查找更新的多媒体资料,满足于现有教学方式,课件更新不及时,“吃老本”现象普遍。另外,教材没有更新,仍采用李华教授主编的《葡萄栽培学》教材。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授课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授课内容,将最新的生产技术、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
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促使大多数学生形成在考前短时间突击的学习习惯,也迫使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而不在意平时,无形中也引导学生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没有真正达到该课程的学习目的,不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7]。
1.加强预习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方式查阅资料,然后利用课堂前10 分钟的时间随机抽取2~3 组进行预习内容的交流,同时,学生也可以采取自愿的方式发言。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会给予加分奖励,然后进行总结和课堂内容的引入,最后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例如,以花果管理为例,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了解花果管理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花果管理等。
2.理论教学随葡萄物候期进行内容调整,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开展的授课模式
在一个教学周期内,教师可尝试根据对应的葡萄物候期安排理论课程教学顺序,在理论课程讲授后能够及时在田间开展对应的实践教学,促进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联系。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必须和理论知识结合讲授的实践课程,教师可以尝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在田间开展。例如,葡萄枝条的引缚,要求根据葡萄架面的空间合理配置,而树体个体之间差别很大,很难根据统一的标准去讲授,因此可在田间根据多样的树体特征开展实践教学。再如,在讲授枝条引缚时,由于不同生长势枝条的引缚角度不同,教师可在田间教学时结合识别枝条生长势强弱的方法,同时讲授强壮枝条和细弱枝条倾斜和直立引缚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
增加实践课程学时。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理解能力。对于“葡萄栽培学”课程来说,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显得更为合理。例如,在理论课程中讲到葡萄坐果率时,课堂强调花序花朵数量多,可达2000 朵以上,而果实采收时果粒在100 粒左右,学生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小的知识点记忆,但学生如果在田间对若干个花序数量进行统计标记,在坐果后和果实采摘时统计果粒数量,计算坐果率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对于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葡萄生育期比较长,包括了很多个重要的物候期,甚至有些生物学现象需要长期观察,如果实的两次膨大,要求学生定点定时测定果实的发育情况,需要不间断、长时间观测,不是安排几个学时就可以搞清楚的。因此,对于实践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内容的实际需求,自主设置实践时间,保证实践有头有尾,更加全面。
拓展实习内容,组织学生在企业开展观摩实习。从技术应用角度来说,企业是先进技术应用的最前沿。通过观摩实习,学生可以了解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管理效益等,另外,其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有利于拓展视野,调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田间管理,了解葡萄全年管理日志,使学生认识不同葡萄品种间生产管理的差异,进一步了解国内外葡萄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方法。
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即根据平时表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作业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做出定量考核,给出成绩,计算达成度。见表1。
表1 理论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实践课程对预习情况、综合性作业和田间修剪实习基本操作技术熟练度,以及实验报告进行量化评价,最后计算达成度。见表2。
表2 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1.学生多维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葡萄栽培学”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见图1。首先,学生理解了课程知识的价值,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善。其次,学生的实验参与主动性和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能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中的相关问题。最后,学生能够较完整和系统地掌握葡萄生长发育规律,对生物学特性有了直观和明确的认识,提高了生产实践能力,并能用栽培学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图1 学生多维能力提升效果
2.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成绩提升明显
期末考试和实践教学成绩可以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建设及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比较2016 级—2020 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理论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之前,2016 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人数占20.59%,且多数学生分数集中在60~69 分;2017 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22.54%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在60 分以下,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实施课程改革后,2018 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率为10.29%,较2016 级、2017 级分别下降了10.3 个百分点和12.25 个百分点,70~79 分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80~89 分的人数比例达到了21.13%;2019 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全部达到60 分以上,多数学生分数集中在 70~79 分,80 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占比达到33.85%,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见图2。通过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分析,说明随着课程改革实施轮数的增多,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教学经验逐步积累,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图2 期末考试理论成绩分布
实践教学环节是“葡萄栽培学”课程最重要的考核环节之一。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因此,实践教学成绩反映了从理论知识掌握到操作技能再到科技论文写作的全部过程。课程改革增加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和选择性,结合田间实践操作,有效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6 级和2017 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90~100 分实践教学成绩占比为0,而课程改革后,2018级、2019 级和 2020 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90~100 分实践教学成绩占比分别达到10.29%、24.62%和33.82%,说明课程改革显著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见图3。
图3 期末考试实践课成绩分布
“葡萄栽培学”作为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关键作用。新农科建设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打破传统模式,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7-8]。“葡萄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葡萄栽培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拥有一定的葡萄果园管理与实操技能。针对目前该课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实践课程学时、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改进教学考核和评价方法等,培养学生从传统被动学习转变为根据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和实践方式,将葡萄栽培最新的理念、思路、技术等融入到教学和实践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另外,联合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葡萄生产管理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真正掌握葡萄栽培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或者深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