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茜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内部审计要履行好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1]。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利益相关者对于加强企业运营管理的需求更加旺盛,同时风险类型多样化、审计手段进一步丰富也推动了内审行业的不断变革。内部审计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源泉。
对于国有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面对的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实现国家民族赋予的责任和期望,国有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这一重要管理工具,助力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和深化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维护财经纪律防范贪腐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3]。
基于此,本文从内审职能演进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国企改革背景和经济新形势,对国有企业审计职能的拓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在国企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拓展的职能以及实现这些职能的途径,并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丰富了内部审计职能理论,使新时代的内部审计理论更加丰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本文提出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与实施路径,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公司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断变化,内审职能定位呈现出多样性。本文对内部审计职能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并结合国有企业发展变革对内审职能的演化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丰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涵。
从内部审计发展过程角度来看,国外内部审计经历了从服务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到满足外部政府和法律监管的要求,着重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内部审计更多地源于国家法律和政府要求。内部审计以往被视为政府审计的补充,导致我国内部审计中辅助监管作用突出,而往往忽视了服务管理这一目标。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明确,内部审计不仅要满足外部监管要求,更要为组织内部治理服务。
与此同时,需要意识到,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环节,国有企业要成为“四自”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应正确认识国企改制与内审发展的形势,其内部审计职能应适当拓展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得内部审计为国企建设成为经营规范、治理恰当、富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服务。
国际内审协会秘书长查德-钱伯斯指出“利益相关者是内部审计价值的最终评估者,利益相关者判断内部审计机构的依据不是它的运作方式,而是他们能从中获得的价值”。从代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审计增加了一道监督关卡,可以有效地限制经营管理层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个人导向行为。同时,审计可以使外部相关者获得被审计方的有关信息,帮助其做出更好的决定。因此,监督和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而在商业环境快速演变、股权结构和管理机制趋于复杂、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内审部门如何在企业内部有效运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涵盖企业内部丰富业务信息、对企业运作有深刻了解的组织单位,内审部门的咨询服务功能亦逐渐成为基本功能之一。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范围持续扩大,引入民营资本力度加大,频繁出现企业改组、人员流动等情况,改革中保全国有资产的必要性更加突出。同时,建设“四自”法人实体并加强市场竞争力,对于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需要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积极落实时代思想要求,进一步拓宽和创新审计思路,主动进行战略审计、多部门联合审计,积极提升审计价值。
内部审计的组织实施应以工作流程标准化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契机,利用数据仓库管理、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推进审计管理“信息化”、审计工作“高效化”,实现“事后审计”向“风险预警”、“静态审计”向“动态跟踪审计”转变,实现审计效率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共振[4]。
内部审计模式需要从传统的业务导向审计模式转向现代战略导向审计模式,将内部审计的“监护人”定位转变为内部控制优化的“治疗者”和管理决策支持的“顾问”,扩大内部审计咨询服务功能,构建“战略导向”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含义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从财务审计到绩效审计,从合规审计到增值审计。面对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要从内涵上丰富,而且要从外延上扩大。从内涵的角度来看,要丰富现有的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咨询服务职能的意义和范围,从延伸的角度来看,要增加鉴证、协调和问责职能,以进一步丰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
1.内部审计职能的内涵拓展
监督职能意味着内审单位需要监督被审计企业是否合规合法地履行经营责任,确保企业的收支、经营活动等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确保企业财报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整体经营状况。同时,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监管职能应扩展到其他非经济领域,如企业的内部治理、重大项目实施和风险防范等。
从评价职能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不仅要关注国企经营的合法性,而且要关注资产使用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将财务审计、绩效评价和责任评价结合起来,客观地评价企业负责人的绩效。与监督职能一样,在国企改革背景下,评价职能应该跳出经济领域,在非经济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管理的评价内容不应局限于存在的问题,还应充分反映管理层所做的努力和成果,即评价职能也应进行正向引导、肯定良好的经营运作方式,探索组织内的基准和榜样。
内部审计应保障组织健康,确保企业安全,协助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治理水平。在咨询服务职能方面,要求内部审计从关注执行层面转向关注战略层面,从全局视角跟踪企业战略决策和目标的实施,为决策提供支持。内部审计应为重大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提供协助和控制,为组织治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专业意见,并帮助改进组织管理。以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作为服务领导决策的切入点,引导各单位更加客观地分析现状,改进内部控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延扩充
鉴证、协调和问责等职能是企业内部审计新时代需要向外拓展的三个新职能。内部审计的鉴证功能是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日常业务活动进行审查,验证被审计单位各项信息和事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并作出书面评价结论。
协调包括调整和改进。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协调职能处理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调整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平衡,确保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协调职能包括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两个方面。
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与外部审计部门沟通,帮助其提高审计效率;与外部监管部门沟通,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在内部协调方面,主要是协调职责关系,明确企业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协调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使企业各职能部门始终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保持一致;协调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
问责职能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延伸。国企经营要落到实处,需建立赏罚分明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经营业绩的高效实现要及时肯定,对于经营危机的不当处理要坚决问责。完善问责机制,促进责任的落实,是加强权力运作实质性规范作用的关键。同时问责职能在执行过程中要结合业务实际,区分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导致,是经营创新所带来的风险,还是流程缺陷导致的审查缺失。只有在审计过程中将问责工作做深做实,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从发现错误和防止欺诈扩展到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领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范围和专业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内审人才队伍,涵盖财务管理、生产经营、风险应对各个方面。总体而言,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实施路径可分为以下几种路径:
优化组织结构和领导体系首先要科学地建立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内部审计部门应具有独立性,不能与企业内的任何部门或机构相联系,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责,确保内部审计效力不受影响。其次,应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内部审计应由公司董事会和党委共同领导,并成立向董事会直接负责的审计委员会,以确保内审职能的最大效力。同时,企业应设立首席审计师职位,全面领导国有企业所有内审工作。再次,合理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力配置,需要扩大内部审计在经营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统筹力,并给予内部审计人员问责的权力。同时,要增强内部审计可采取的强制性措施类型,提高内审单位威慑力。最后,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以制度机制保障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5]。
要在企业中实现创新的内部审计方法,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扩大审计范围。数字时代正在不断地带来破坏性的变化,许多企业正在经历数智化转型。内部审计需要尽快介入对新技术的运行审查,包括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为管理层提供技术风险的审计建议。第二,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对BI 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RPA机器人、语音图像识别、大语言模型、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6]。第三,内部审计需要积极研发新的审计方法,快速适应信息技术环境,提高风险防范和合规审查的有效性。
扩大内部审计结果在企业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审计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审计信息发布平台,方便各部门及时了解审计结果;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机制,使各部门实现审计结果的全流程推进和闭环管理;实施全面的审计分析报告机制,及时向董事会等决策机构报告企业内部审计情况,支撑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落实审计考核问责机制,将审计结果纳入绩效考核等评价指标,对不配合审计工作的人员进行问责,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小组的建设必须以审计岗位需求为基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质量和专业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专业能力。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对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制定详细的中长期规划。根据现有审计人员情况,考虑未来中长期审计师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其次要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内部审计师的工作积极性[7];同时,必须不断为内审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坚持加强专业技能,定期与其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使审计师处于持续学习和进步的状态。此外,面对新时代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出现,内部审计师需着重培养信息化和数智化技能,以便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审计职能的定位必须扩大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经营发展的需求。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国企“四自”管理导向下,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定位应转向助力内部控制优化和支持管理决策的咨询职能定位。审计职能不再限于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咨询三个职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鉴证、协调和问责功能。同时,过去的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咨询服务等功能也需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拓展更全面、更深入的内涵。新增加的鉴证、协调和问责职能,在加强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为了扩大审计功能,有必要拓宽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功能的实施路径。本文列举了如何优化组织结构和领导体系、创新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应用的四种途径;弥补了以往内部审计职能扩展的实施路径不足,确保了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合理有效地执行和实施。
最后,本文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传统的经济领域扩展到非经济领域。之前,内部审计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导致无法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面临着广泛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内部审计范围应更加多元全面,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各种非经济领域,如实施重大政策、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充分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帮助公司改善经营,提高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