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星宇 赖上坤 ,2 田胜营 ,2 刘晓飞 ,2 王卫军 ,2※※
(1.江苏省洋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江苏 宿迁 2238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江苏 宿迁 223800)
高粱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其品种、产地和种植方式对白酒风味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1-2]。国内大部分酒企使用的高粱多由散户种植,存在种植品种不一、栽培管理差异大等问题,导致酿酒高粱品质参差不齐,进而使出酒品质不稳[3]。研究发现,高粱品种和栽培技术均会影响高粱淀粉含量和醇、酯、酸、酮、醛等香味物质含量,而这些物质是白酒香气特性的基础,一方面在蒸煮过程中原料释放的香气物质会带入酒体,另一方面物质组成的差异也会影响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影响白酒口感和香气[4-7]。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视,高端酒业对原料控制愈加严格,酿酒专用高粱品种及其绿色生产技术已成为提升白酒品质的关键[8-9]。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著名的白酒原产地,域内洋河、双沟、今世缘、古井贡、口子窖等酿酒企业对高粱有着巨大需求,但高粱栽培技术的落后限制了该地区高粱产业发展,原料的大量进口或外调导致酿酒产业成本增加和产能受限。因此,进行酿酒高粱本地化生产,优化栽培技术,提升高粱质量是保障白酒品质的关键举措。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均匀、保水保肥、排灌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块。
高粱忌连作,最好采用高粱、小麦轮作或高粱、油菜轮作种植模式,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水旱轮作最佳。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7 d 内进行耕地,整地时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互结合,耕深25 cm以上。免耕种植无需整地,但要做好灭茬除草工作。
每亩(约667 m2,下同)撒施商品有机肥2000~3000 kg+ 缓控释肥 50 kg,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施入后用深耕灭茬机将其打碎,使其充分混入土壤。免耕地无需施用有机肥,可在播种时同步施用缓控释肥50 kg/亩。
因地制宜选择经国家、省鉴(认)定或登记的酿酒高粱专用品种。在肥力条件好的地块,选用耐水肥、抗倒伏、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高产品种,在贫瘠干旱的地块选用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的稳产品种。
纯度≥95 %,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量≤14%,种子质量符合《粮食作物种子质量标准》(GB 4404.1—2008)的规定。
播种前用三唑酮、戊唑醇、噻虫嗪等药剂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顶腐病、丝黑穗病等病害。
2.4.1 适期早熟品种早熟品种如“迁酿1号”“冀酿2号”等应在6月10日~20日播种,中晚熟品种如“红茅6号”“红糯16”等应在5月25日~6月15日播种。
2.4.2 适宜播量一般播量0.5 kg/亩,发芽率较低的种子或土壤墒情不好可以酌情增加20%~50%播量。
2.4.3 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条播或点播,种植模式为等行距(50~60 cm)或宽窄行(宽行距60~70 cm,窄行距30~40 cm),株距为 12~16 cm。
2.4.4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 cm,切勿深播,以免影响出苗率和整齐度。
2.4.5 及时开沟及时开沟,做好畦沟、腰沟和田面沟三沟配套,保证三沟充分连接,排水通畅;开沟深度和宽度根据田间排水情况确定,一般沟宽≥40 cm、沟深≥ 30 cm。
2.4.6 留苗密度矮秆、叶窄耐密的品种每亩留苗9000~11 000株。高秆、叶宽稀植的品种每亩留苗6000~8000株。
3.1.1 免耕除草对于耕翻田块,应在上茬收获后及时灭茬,同时每亩用10%草甘膦水剂0.5~1.0 kg 兑水 20~30 kg,对杂草茎叶定向喷雾,5~7 d后即可免耕播种。
3.1.2 苗前除草在旋耕地块播种后当日或次日及时喷施化学除草剂,使用50%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悬浮剂100~200 mL/亩兑水20~30 kg喷施,禁止播种2 d内施药。
3.1.3 苗后除草在群体苗龄3~5叶期,草龄在2~4叶期时,使用38%二氯喹啉酸·莠去津悬浮剂140~180 mL/亩兑水20~30 kg喷施,注意把握最佳施药时期。施药过迟将影响除草效果,并会造成一定程度药害。
3.1.4 定苗补苗出苗后苗龄5~6叶期及时间苗定苗,发现缺苗应抓住阴雨天及时带土补栽,若严重缺苗则应及时毁种补种。
3.2.1 追肥可于7月上中旬高粱9~11叶龄时,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肥料使用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496—2010)。
3.2.2 浇拔节孕穗水一般不需浇水,若出苗后30 d 无降雨发生,可于高粱11~13叶龄时漫灌一次拔节水。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农药使用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10—2018)中的规定。
酿酒高粱常见病虫害及具体防治措施,见表1。
表1 酿酒高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续表1
当95 %以上籽粒进入蜡熟末期,即穗下部籽粒变硬时用收割机收获,收获后晒干或烘干至籽粒水分少于14%,即可入库。
建立生产档案,生产档案保存不少于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