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斌
在鸟类世界里,有一位善于打洞的“工程师”,它就是普通翠鸟。普通翠鸟属于中型水鸟,自前额至枕为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头顶有浅色横斑,背部为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嘴和脚均为赤红色。从远处看上去,普通翠鸟外形很像啄木鸟。
翠鸟(作者手绘)
普通翠鸟属于翠鸟属,也是在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种翠鸟。它们在亚欧大陆和北非都有分布,在我国的各省市也均有分布,因此尽管它们外表艳丽,但是依然用“普通”冠名。也许是因为适应性较强,普通翠鸟不仅可以居住在人迹罕至的林间,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水库、水塘、水田边,甚至城市里的湿地公园也常有它们的身影。
除了繁殖季节,普通翠鸟是独来独往的“小飞侠”。它们对生态环境特别挑剔,喜欢栖息在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且流速缓慢的溪、河、湖泊等水域。
在自然摄影师捕捉到的画面里,绝大多数普通翠鸟都独自站立在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它们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一见水中有鱼虾经过,就会像一道蓝色闪电般冲入水中,用它那细长而尖利的喙刺破水面,猎取食物。由于光在空气和水中的折射率不同,小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要比看到的更深一些,加上水面的波动和小鱼的游动,想要精准地捕捉到小鱼,就需要普通翠鸟预判鱼的位置。唐代诗人钱起在《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衔鱼翠鸟》中写道:“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生动描绘了普通翠鸟捕鱼的过程。
每年的4 ~7 月,我们都可以发现普通翠鸟在水边的土崖或是堤岸的沙坡上挖洞,来建造自己的家园。它们之所以会选择这些地方筑巢,一方面是因为附近有充足的食物可供自己和后代更好地生存,另一方面是把巢穴建在洞中可以保证自己和后代的安全。这样的土坡洞口很小,通常还有茂密的植被作为掩护。一般见到这样的洞口也很难想象这就是翠鸟的巢穴所在。
普通翠鸟打洞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它会先进行空中作业,身体宛如直升机一般悬停在空中,然后突然猛冲向选定的位置,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用它那凿子一样的喙猛烈地凿击目标。每一次都会用很大的力气,每凿下去一次,都会挖出一小块干涸的土,然后丢到一边。直到凿成一个可以容身的小洞口以后,普通翠鸟才进洞口用喙继续凿土,同时双脚快速运动,迅速把凿下来的碎土刨出洞外。坑洞里边的土、沙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和绝大多数会打洞的动物所挖掘出的弯曲洞穴不同,普通翠鸟所打的洞穴笔直,根本不带弯曲,绝不设“迷宫”,总是笔直地向前伸。假如在凿洞的过程中遇上大石块或树根,它就会放弃这个洞,重新寻找目标。完整版的翠鸟巢穴通常呈向下30 度的角度(这样外面再大的雨水也灌不进洞里),而外侧的直径只有10 厘米,一直凿到50 ~100厘米深的地方,才会在洞的末端扩大成一个直径为15 厘米的球形洞室。之所以选用狭长的巢穴,是要以此阻绝比自己个头大出好几倍的巨鸟的入侵。
洞挖好后,还需要往洞中添加一些材料。普通翠鸟选择的材料很特别,不用羽毛、兽毛,也不用柔软的禾草,而是在洞室中垫上一层厚厚的鱼骨和鱼鳞。这情形有点像是《西游记》中描绘的“白骨洞”。也许是这样的环境和味道太过“新奇”,即使是有外来者进入,也会被各类的鱼鳞、各种很重的味道吓退。试想一下,进去之后,里面一片漆黑,再加上奇怪的味道,每走一步脚下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很容易让外来者分辨不清是什么情况。翠鸟要在这些鱼骨、鱼鳞堆上产下5 ~7 枚卵,卵洁白而细腻,十分可爱。孵化期约21 天,雌雄鸟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鸟喂食雏鸟。
小鸟孵出来后,翠鸟非常疼爱它们,生怕它们掉下来,就把它们往坑底挪得低一些。当亲鸟去觅食时,翠鸟宝宝们就像在幼儿园里一样聚在一起。为了避免巢穴被发现,翠鸟每次出入洞口速度都似箭一样,让敌人难以发现其踪迹。每次进洞前、出洞后,它还要在洞外观察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