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明清古戏台调查研究》书评

2023-02-16 16:52
南都学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戏楼神庙会馆

刘 文 峰

(浙江音乐学院 戏剧学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4;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研究所,北京 100012)

戏台,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主要演出场所。从露台到明清时期的戏台、戏楼,几经发展、变化。不同的戏台建制,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戏曲发展的历史轨迹。

刘明阁教授撰写的《河南明清古戏台调查研究》于2023年7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作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我认为《河南明清古戏台调查研究》不管是对于了解河南戏曲演出场所的变迁,还是就其历史价值看,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刘明阁教授热爱传统戏曲,非常关心和重视戏曲的学术研究。他在担任南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期间,就把考察和研究河南地方戏作为学院学术建设的重要领域来抓。南阳师范学院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艺术学科研项目,在戏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文化部科技文化司时任司长于平、中国曲艺家协会黄群秘书长曾先后专程到南阳师范学院考察戏曲研究情况。

刘明阁教授退休后,仍把学术研究作为自己未竟的事业,从2019年起,实地考察了河南现存的一百多座明清古戏台。河南现存明清戏台大多处在偏远的地方,甚至深山区,而且戏台与戏台相距很远,给实地考察带来极大不便。他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对全省古戏台的考察,并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整理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公开发表的有关河南戏台建筑的文献,完成了《河南明清古戏台调查研究》一书。

第一章,明清古戏台研究综述。作者梳理了国内古戏台研究情况,认为戏曲史家周怡白先生的专著《中国剧场史》是一部我国最早涉及剧场形制及其历史演变的论著,介绍了刘念兹先生的《戏曲文物丛考》、山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车文明教授的《中国神庙剧场》《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台湾学者罗丽容的《中国神庙剧场》、刘兰芳纪念馆原副馆长吴开英等学者的《中国古戏台研究与保护》。罗德胤教授、薛林平教授从建筑学的角度对古戏楼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是从戏曲文物的角度对古戏台进行研究,有的学者是对某一地区的古戏台进行专题研究,有的学者是对某一古戏楼进行专题研究,有的学者是对现存戏剧碑刻进行研究。

第二章,戏台发展历史介绍。戏台的建造,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建筑形制,有一个由流动场所发展到固定场所的衍变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对演出场所的需求和变化。戏台的兴建以及建筑形制的不断发展衍变,是戏曲艺术从萌芽、形成到成熟的重要历史标志。演出场所出现的多样化展示了明清时期河南戏曲艺术的辉煌、河南经济的繁盛以及清代人民群众爱好戏曲的盛况。

第三章,明清戏台的建筑形式。清代创建的戏台多为三间(也有五间的),有的还建有左右相连的耳房,还出现二连台、三连台、品字台、过道台等建筑形式。传统戏台的基本结构,大致分为三类,即单幢式、双幢前后串联式和三幢左右并列式。

神庙戏台一章,主要从神庙戏台的创建年代、建筑结构、戏台类别、戏台规模的数据、目前状况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河南现存109个明清神庙戏台,并逐一附有照片。刘明阁教授把重点放在神庙戏台演戏活动上。通过大量戏曲碑刻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神庙开展各种演戏活动的缘由:春祈秋报、神诞庙会、神像开光、还愿酬神、村规戒赌罚戏等。尤其是通过戏曲碑刻内容分析,把神庙戏台罚戏归纳为三种处罚方式:禁止赌博、保护树木青苗和惩戒违反行规者。

在宗祠戏台一章,从宗祠戏台的创建年代、建筑结构、戏台类别、戏台规模的数据、目前状况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河南遗存的16个明清宗祠戏台,并逐一附有照片。宗祠演戏活动不仅具有戏剧史意义,更有着深刻的社会学意义。本章的亮点是从宗祠演戏的祭祀功能、教化功能、交际功能、娱乐功能、传承弘扬家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宗祠演戏的社会意义。

会馆戏台一章共分四节:会馆概述、会馆戏台的建筑艺术、演戏活动和遗存状况。把会馆戏台的建筑艺术单独作为一节来介绍,足见河南会馆戏台在河南明清戏台中的重要地位。

戏楼是会馆中的重要建筑,是会馆的形象,代表会馆的经济实力,所以更注重装饰,讲究华丽的风格。会馆戏台的屋顶有不少为琉璃瓦覆盖,有宝瓶、鸱吻、鸟兽、人物、花卉等装饰,楣枋、斗拱、雀替、藻井、隔扇或彩绘或木雕,图案有花卉鸟兽、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河南现存会馆的装饰艺术造诣精湛,是具有强大震撼力的民间艺术瑰宝。独特的装饰风格是商人经商文化、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也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我所见到的同类著作中,一般是把戏楼的戏曲楹联记录下来,只做简单的介绍,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刘明阁教授专门安排一章对戏曲楹联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这是《河南明清古戏楼调查研究》的一大亮点,也是创新之处。戏曲楹联是戏曲文化艺术的符号,是戏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他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戏曲楹联的社会功能:富含人生哲理,启迪观众智慧;描绘戏曲意境,展现舞台效果;大量引经据典,弘扬传统文化;总结戏曲内容,劝说世人向善;体现诙谐调侃,凸现对联艺术;赞扬演员技艺,反映演员疾苦。从作者对戏曲楹联的社会功能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戏曲楹联是娱人的艺术,同时也是警世之钟,含蓄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切中时弊。这些舞台上经久不衰的艺术珍品,是楹联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启迪借鉴作用。

河南是戏曲大省,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就古戏台而言,不仅有遍布全省的神庙戏台,而且在明清时期的城市水旱码头建有许多会馆戏楼,如河南社旗山陕会馆戏楼——悬鉴楼,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会馆戏楼。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许多古戏台被冷落甚至遗弃,因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而自然坍塌或人为损坏。因此,调查、分析和研究留存下来的这些古戏台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古戏台的研究涉及民族民间文化的许多方面,如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美术学、建筑学、艺术史学、金石学、文献学等。戏台上的戏曲壁画、彩绘、木雕、石刻等,具体形象地描绘出剧目、人物、脚色、脸谱、服装、道具、舞台调度场面等诸方面的状况。台柱上的戏曲楹联,集文学和戏曲艺术于一体,展示了戏曲艺术各方面的审美意识,闪烁着戏曲文化的光彩,呈现出耐人寻味的戏曲意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人生哲理,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观众的艺术情趣,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此,作者无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与古戏台有密切关系的戏曲碑刻,作为研究戏曲的第一手资料,也纳入了作者的视野。作者通过对碑刻的研究,分析了神庙戏台开展各种演戏活动的缘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古戏楼的深入研究,增加人们对戏楼建筑的了解,提高保护意识,并探索一条合理利用及弘扬与发展的途径,使这一具有独特意义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面对当下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文化自信”的提出,如何对古戏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发掘,变得更加迫切。刘明阁教授的《河南明清古戏台调查研究》一书的出版,不仅对于我们了解河南戏曲演出场所的变迁具有认识价值,而且对于研究河南戏曲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戏楼神庙会馆
神秘的神庙
一岩九饮会馆
书之帕特农神庙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戏楼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修武一斗水关帝庙戏楼及其碑刻考述
牛河梁神庙漫议
镇远·两湖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