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中的组织文化建设与班级凝聚力提升

2023-02-16 15:10:53
大众文艺 2023年22期
关键词:归属感凝聚力愿景

刘 甲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管理工作在教育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学生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成长对于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日常的高职学生管理中,可以发现班级凝聚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强烈的班级凝聚力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好高职学生,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班级凝聚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需要人们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文化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一)组织文化定义及其重要性

组织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为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能影响或指导他们行为的一种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这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包括组织的使命、目标、管理方式、沟通方式,以及成员的相互关系,这些都共同形成了组织的独特文化。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行为准则,引导他们遵循特定的行为和道德标准,也有助于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组织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可以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指导,引导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一个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他们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会使学生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学校活动,遵守学校规定,尊重他人,这对于高职学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强大的班级文化可以帮助班级成员形成一种归属感和团队精神,增强班级的整体效力,进而提高班级的绩效和效率,正面的班级文化也有助于解决或缓解班级内部的冲突和矛盾,保持班级的和谐稳定。

(二)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管理的意义

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的管理,能够降低管理难度,因为积极的组织文化会自然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主动内化学校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无疑减轻了管理者的压力。积极的组织文化也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因为这样的文化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得教学内容更易被接受,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其次,积极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通过共享的价值观和目标,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这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成长机会[2]。更重要的是,积极的组织文化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项目,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在未来职场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素质。此外,学校的名誉、对优秀学生和教师的吸引力,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都会因为积极的组织文化而得到提升。

二、组织文化建设与班级凝聚力提升的关系

(一)组织文化如何影响班级凝聚力

组织文化为学生塑造了一套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促使学生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有力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次,它还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这使得每个学生都深感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强烈的归属感无疑进一步提升了班级的团结和凝聚力。积极的组织文化也能够创造一个公平、尊重和友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之间的冲突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友好关系得到深化,这也有力地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3]。而且,组织文化的建立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协作,提高班级的整体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另外,良好的组织文化能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当学生看到自己在班级中的成长和成功,他们更加愿意投入班级活动中,这也无疑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二)组织文化建设与班级凝聚力的相互促进关系

组织文化建设与班级凝聚力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共同发展,互为因果,形成良性循环,当学校或班级构建一种积极、尊重差异并鼓励合作的组织文化,学生们自然会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激发学生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促使他们和同学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显著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反过来,班级凝聚力的增强使得学生们更愿意共同维护、传承甚至发展班级的组织文化,在凝聚力强大的班级中,学生们会更加珍视他们共同创造的文化环境,因此班级凝聚力反过来又能巩固甚至强化组织文化[4]。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文化和班级凝聚力在互动中不断演化和优化,面临新的挑战和环境变化时,学生们会寻求在保持班级凝聚力的同时,对组织文化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使之更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班级的需求。总之,组织文化建设与班级凝聚力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关系,这为实现优化的管理效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高职学生管理中的组织文化建设

(一)设定明确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建设有效的组织文化的关键是设定明确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它是组织的目标或理想状态,可以激励学生向着同一目标努力,进一步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核心价值观则是组织的行为准则,它可以引导学生的行为,维持班级的和谐[5]。以某高职学校的电子信息专业为例,他们设定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为愿景,并确定了“诚信、勤奋、团结、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并在日常管理中,将这些愿景和价值观融入教学、活动、评价等各个环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中,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将诚信、勤奋、团结、创新等价值观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遵循这些价值观。其次,在组织各类班级活动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愿景和价值观的实现,比如举办了一系列以“创新挑战”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勤奋创新,以达到既定的挑战目标。在这种管理下,学生们对于班级的愿景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确了行动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并传承了班级的核心价值观。经过一段时间,该班级的凝聚力明显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性和积极性也有显著提高,这无疑证明了设定明确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对于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是构建有效组织文化的重要方法,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使得学生理解并接受组织的愿景和价值观,而反馈机制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文化的要求,以及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上的表现如何,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6]。例如,某高职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在建立组织文化的过程中,重视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形成了“敞开式沟通,持续反馈”的管理模式。学院设立了多个沟通渠道。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和班会,他们还设置了“文化墙”,用来发布学院的最新动态、优秀案例和价值观导向,并且开设了线上论坛,让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学院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不仅注重学业成绩,还关注他们是否符合学院设定的价值观,再将这些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实现组织目标上的表现。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接受学院的组织文化,并积极参与到实现学院目标的过程中,持续的反馈使得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表现,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组织文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创建奖励和认可制度

通过奖励和认可制度,学校或班级可以明确表达哪些行为和成就是被鼓励的,哪些是符合组织文化的,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积极行动,同时也能强化他们对组织文化的认同,从而提升班级凝聚力。以某高职学校汽车工程系为例,他们设立了“创新之星”“团队协作奖”“社会实践优秀奖”等一系列奖励和认可制度,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经验,这些都是他们班级文化的核心部分。“创新之星”奖励的是那些在课程项目或学术研究中展现出优秀创新能力的学生,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团队协作奖”则是为了鼓励和表彰在团队项目中展现出优秀团队协作能力的团队或个人;“社会实践优秀奖”则是对那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的学生的认可。在这样的奖励和认可制度下,学生们更愿意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和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达到奖励的标准。

四、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措施

(一)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和氛围

在班级中构建积极、健康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感到彼此的支持和鼓励,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某高职学校建筑工程系,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了“班级大使”制度,这个做法在提升班级凝聚力方面产生了显著效果。“班级大使”制度是该系列入实施的一项班级管理新策略,每个班级会选出一名“班级大使”,他们不仅需要协助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工作,还需要在班级中发挥模范引领作用,积极塑造和传播班级的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在“班级大使”的帮助下,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班级活动,包括定期的“班级大会”,大会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生活感悟,同时也可以提出对班级管理和活动的建议。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班级团队挑战”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挑战,这不仅能让学生在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助于加强班级成员间的关系,提升班级凝聚力。此外,“班级大使”还会定期组织“班级文化日”活动,通过展示班级的成就、分享学习经验,弘扬班级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班级大使”还负责收集和反馈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和氛围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班级能够及时调整,使班级文化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二)开展团队合作活动

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开展团队合作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方法,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班级的核心价值观,也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班级凝聚力。以某高职学校电子科技系为例,他们通过推行“班级项目挑战赛”这项团队合作活动,成功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班级项目挑战赛”是一个涵盖学期的长期项目,它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一个实践性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和制作电子设备,编写程序,或是进行科研实验等。在“班级项目挑战赛”中,每个团队不仅需要共同完成项目,还需要定期向全班展示项目进展和成果,团队成员需要相互协作、共享资源、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展示项目进展和成果,每个团队都能得到全班的关注和认可,这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班级归属感和凝聚力。此外,电子科技系还引入了“导师制度”,即由教师或高年级学生担任各团队的导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导师们在过程中不仅提供技术指导,也通过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

(三)建立互助支持机制

建立互助支持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方法,通过互助支持机制,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得到来自同学和班级的帮助,从而增强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班级凝聚力。以某高职学校机械工程系为例,他们引入了“伙伴制”和“班级资源库”两种措施,成功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伙伴制”是一种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学习的制度,在每学期开始时,学生会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伙伴组,每组包含2-3名学生。整个学期中伙伴组的成员都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也需要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和支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互助精神,进一步提升班级凝聚力。“班级资源库”则是一个共享的学习资源平台,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经验,也可以从这里找到他们需要的资源,通过“班级资源库”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班级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强他们的班级归属感。

五、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文化的建设和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这两者相互影响,是构建健康、积极学习环境的重要支柱。通过设定明确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创建奖励和认可制度,以及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和建立互助支持机制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和提升班级凝聚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实践的过程需要人们持续地探索、学习和适应,每个班级和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因此需要对策略进行灵活调整,确保其与具体环境和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职人才。

猜你喜欢
归属感凝聚力愿景
价值感与归属感
冬日的愿景(组章)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6:52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金桥(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24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42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18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4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学术论坛(2018年6期)2018-03-25 02:21:02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