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霞
(莆田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福建 莆田 351100)
作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装配式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模式不仅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可以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推进建筑业逐渐向着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因此,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工作,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的完工。
装配式建筑将传统建筑施工中部分需要现场制作完成的工作转移至工厂,在工厂内完成构配件的加工与制作后,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连接等施工方式,在现场完成各构件之间的装配安装,构建与图纸内容相符的建筑[1]。
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全预制和半预制两种装配类型,装配类型不同,其适用的具体情况与工序也不同,因此,在建筑项目选型时,应按照拟建地点的具体情况与建设需求,选择合适的装配类型,从而确保建筑建设的效果。
1)全预制,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所有结构构件是在工厂中进行加工、制作的,在构件制作完毕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对构件进行组装,需要在现场完成的工序较少,与传统施工相比,此种施工方式不易受现场环境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施工的速度较快,施工周期较短。
2)半预制,半预制装配式建筑需要分两部分进行施工,一部分构件需在工厂中完成,一部分需要在施工现场制作完成,与全预制装配建筑相比,此种装配类型的施工方式更加灵活。施工单位可以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材料进行调整,确保建筑结构更加符合设计要求[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节约劳动力、改善作业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现代化、绿色化的建筑模式,在建筑工程建设时应用此模式,有助于促进建筑业向着工业化的方向转变,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装配式建筑建设时,对各个环节的要求较高。在设计方案时,要求方案内容应尽可能全面、详细,各专业之间彼此协同,为后期构件加工及施工提供有效指导。由于大部分的构件是通过工厂预制加工完成的,在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只需要对构件的尺寸及平整度等参数进行调整,就可以对施工精度进行控制,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还会借助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辅助完成施工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因人为失误而出现质量问题。将建筑构件移至工厂中统一进行生产,可以有效监控构件的加工、制作过程,确保构件制作过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保证构件的质量。同时,将传统建筑模式下的部分工作转移到工厂中完成后,需要在现场完成的工序较少,大幅度的减轻了现场施工阶段的资源调配与质量控制的压力,降低了施工现场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及速度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大部分构件是通过工厂统一加工、集中生产的方式制作的,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已经逐渐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不仅施工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还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成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从体力劳动者转变为技能型劳动者。同时,将传统模式中的现场作业模式转变为工厂作业模式,将施工环境从室外转变为室内,将流动性作业转变为集中性作业,由自动化、现代化的设备替代人力完成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作业环境。
在传统的建筑模式下,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钢筋搬运、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序,施工现场会有很多车辆进出,多台大型机械设备同时运行,会造成严重的扬尘及噪音污染,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周边居民及环境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装配式建筑需要在现场完成的施工工序较少,大部分扬尘及噪声较大的施工工序都转移到工厂中完成,施工单位只需在现场完成后续的组装施工即可,组装施工的扬尘及噪声污染较小,可以将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3]。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掌握各个施工流程,明确生产、运输、吊装、安装以及防水等各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以此为依据开展各环节的施工作业,确保各环节施工的有序开展,保证施工质量。
装配式建筑是由各个构件相互连接组成的,各构件的质量与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如果构件质量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工程整体质量不合格,无法达到标准及使用要求,因此,应确保构件的质量符合标准及设计要求。在选择生产构件的工厂时,施工单位应选择产品质量好、实力强、距离施工现场较近的工厂进行合作,确保构件的生产质量符合要求,供应及时。在模具设计时,需要对周转次数和经济性等内容进行全面考虑,将通用化、组合拼装和标准化作为模具设计的主要目标,在确保模具的质量及周转次数等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模具自身的重量,减少后续施工的压力。在构件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安装模具,在安装完毕后,对模具进行全面清洗,去除表面存在的杂质,模具表面清理干净后,在模具内侧位置均匀的涂抹一层脱模剂;其次,在构件内部的钢筋绑扎、管道封堵、套筒固定以及设备预埋等工序施工完成后,申请隐蔽工程验收,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最后,将按照配合比要求制作的混凝土浇入模具内,在完成浇筑后,通过蒸汽养护等方式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结束且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拆模施工。
1)运输,在构件制作完成后,需要通过运输车辆,将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保护不当等情况,可能会导致构件结构损伤问题,影响构件的质量,为减少此种情况发生,施工单位应派遣专业人员对运输过程进行管理,结合工程需求及道路交通等情况,制定详细的运输计划,确保构件可以安全、有序的运至施工现场。在构件装车时,施工单位应检查构件成品的质量,核对好运输数量,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构件进行保护,确保构件可以如数如期的到达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运输环节,如果进行超限或超宽构件运输,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流程要求,提前向交管等部门提交备案申请,确保构件运输的安全性。在运输薄壁构件时,施工单位应要求司机按照实际路况对车速进行控制,避免因车速过快产生颠簸,而导致构件损坏,影响构件的质量。
2)储存,将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需对构件进行检查,在确定构件的质量符合要求、数量与清单相符后,将构件储存至指定的构件堆放位置。在构件储存时,应分类储存各构件,将其统一编码、依次堆放,如外挂墙板、非承重墙等构件应存放在专用的构件存放架上;不同类型的墙体或墙板结构构件,应在其重心处设置垫木,确保构件结构受力均匀,避免结构因受力不均而出现变形等情况,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叠放多层构件结构时,叠放的层数应不超过规定的层数,采取四点堆放方式,便于后期的吊装施工。
1)制定详细的方案,不同的构件在尺寸、规格、重量以及受力等方面有所区别,为了顺利的进行构件吊装施工,使各构件准确定位,施工单位应结合构件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针对性的吊装方案,设置合理的吊点。在吊装方式选择时,施工单位应按照构件的种类进行选择,如预制柱、预制墙板采用平吊方式。在吊点布设时,按照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布设,如受弯的梁板等构件,应在弯矩较小的位置布设2或4处吊点;在较小的预制构件上布设1处吊点[4]。
2)试吊,在吊装方案制定后,不能立即开展吊装施工,采用试吊的方式,进行吊装方案的可行性验证,防止因吊装方案存在缺陷,而导致构件坠落风险。在试吊时,将吊环吊具等吊装装备安装在试吊构件上,将其缓慢吊至地面上方0.2~0.5m处悬停,观察构件是否存在变形、失稳、倾斜或开裂等情况,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重新调整吊点的位置及数量,如需必要,可以替换吊装方式,在方案调整后,再次进行试吊,直至验证合格。
3)吊装,在正式进行吊装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将吊装路线上的障碍物、遮挡物等影响吊装施工的物体清除,并在醒目位置摆放安全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滞留在吊装现场。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按照吊装方案,将构件匀速吊至作业区域上方位置,在起吊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构件的晃动幅度,对吊运的速度进行调整,如果构件存在明显晃动的情况,应将吊运的速度下调,如需必要,可以将构件悬停,在构件恢复至稳定状态后,再次进行吊装就位。在构件吊运到作业面上方一定位置悬停,对构件的水平位置及朝向角度等进行调整,在构件位置等参数与设计要求相符后,将其缓慢下落,在构件固定完毕后,将吊具拆除。
1)窗体,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是窗体结构,窗体构件的安装质量与室内采光及通风的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窗体安装施工,严格管控窗体构件安装的施工流程,做好各环节的衔接,确保窗体构件安装施工的质量。在构件安装时,施工单位应在预留螺钉位置,采用螺栓将窗体构件与墙体构件固定在一起,使窗体构件稳定的固定在墙体结构上。在安装时,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施工图纸的内容,调整窗体的位置,如构件的朝向等,并合理控制窗体构件和作业面之间的距离,确保窗体构件的安装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在拼接窗体构件时,施工单位需要在距离作业面一定位置处进行构件连接,保证窗体构件与墙内螺栓连接牢固,进而确保窗体构件连接的稳定性及牢固性。
2)叠合板,在叠合板构件安装时,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构件安装,确保各工序施工的质量。叠合板构件与作业面应保持30cm左右的距离,为确保叠合板构件位置的准确性,施工单位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叠合板构件的角度,防止因定位不准确,而导致施工质量不佳等情况。在双层构件安装时,施工单位需要按照设置好的安装顺序进行施工,在上层构件安装完毕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的48h后,对结构强度进行检测,结构强度达到标准要求后,方可拆除下层支架。
3)内剪力墙,内剪力墙是装配式建筑内部的主要结构,其施工质量关系着装配式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如果在构件安装连接时存在问题,导致内剪力墙构件安装质量不合格,结构失稳,会对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无法保证,因此,施工单位应重视内剪力墙施工工作。在内剪力墙构件安装时,施工单位可以采用紧固件,提升构件之间连接的效果,确保构件安装的质量。为提升内剪力墙构件与其他构件间连接的牢固性与紧密性,可以将钢筋置入构件中,向紧固件洞口内部注入水泥砂浆,提升构件稳定性。
4)预制梁柱,在预制梁柱构件进行安装时,施工单位需要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及图纸要求,调节梁柱构件的垂直度及位置等参数信息,确保梁柱体构件与承台等结构的安装连接效果。在预制梁柱安装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构件安装施工,为保证梁柱结构的受力均匀,避免梁柱构件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不利于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可以采用型钢材料进行辅助施工,保证梁柱构件安装连接施工的效果,确保梁柱构件的承载能力符合要求。按照构件的受力需求,对构件进行固定,避免因受力不均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还可以在梁柱构件的两侧位置设置钢板、钢筋等,提升梁柱构件的受弯能力,确保梁柱结构的稳定性。
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不同位置,对防水的需求不同,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位置,选择合适的防水施工方式,如在进行外挂墙板防水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采用封闭式的防水方式,在外挂墙板位置设置三道防线,在墙板的内侧结果嵌入防水橡胶条,中间层采用物理空腔原理,设置减压空间,而后将具有高弹能力的耐候防水胶注入最外侧结构,如需必要,施工单位可以在外挂墙板的墙面结构位置处,均匀的涂刷一层防水涂层,通过内中外三层防水防线组成防水构造,进而实现疏堵结合的目的,达到最佳的防水效果。在采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同楼层的外挂墙板构件之间的错位数值不得大于5mm,耐候防水胶的使用寿命应大于20a[5]。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提升建筑的质量,节约劳动力成本,改善施工及作业环境,在促进行业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环节的施工要点,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施工,确保各环节的衔接效果,保证各工序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