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虎辞岁去,卯兔踏春来。历史的车轮来到了2023年。这一年,是我国农历的癸卯兔年。
十二生肖中的卯兔
“兔”是我国的十二生肖之一,对应地支中的卯。
我国的“十二生肖”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的秦简。古人为了方便计年,便根据动物的习性,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结合,形成了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种结合也有其规律和依据:动物们的习性与十二地支所对应的时间相吻合。例如,子时为夜晚11时至凌晨1时,这是老鼠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因此被称为子鼠。而卯时对应的是早上5时至7时,兔子喜欢在清晨出窝去食用带有晨露的青草。于是,古人便将卯时与兔子结合起来,称为“卯兔”。
兔子没有尖牙和利爪,所以被人们视为温柔可爱、机智灵敏、忠厚善良的象征。正因如此,属兔的人也被认为拥有温和的性格,同时又不失文静与智慧。
古代“兔粉”也疯狂
南北朝时,《孙子算经》中有个“雉兔同笼”的经典问题。题曰:“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总头数为35,总足数为94,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鸡有23只,兔有12只。问题源自生活,南北朝的人们会想出这样的算数题目,那说明当时养兔子是一件特别流行的事情。
在历史上,这样的“兔粉”可不少见,温柔可爱的兔子收获了一众粉丝。比如,《西京杂记》中,汉代梁孝王刘武曾经建了一座“兔园”用来养兔子。东汉的“跋扈将军”梁冀权倾天下,作恶多端,但他最喜欢的宠物竟然也是兔子。他甚至在首都洛阳兴建了一个方圆几十里的“兔苑”,还为里面放养的每只兔子都制作了户口和档案,以此来保证兔身的安全。他虽然爱兔子,但却胡作非为,也真是够奇怪的。
除此之外,古人还喜欢将兔子制成玩具。比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个唐朝的瓷兔,瓷兔小巧玲珑,活灵活现,据说这是一件唐朝孩子们的玩具。还有些喜欢兔子的人将兔子绘制上了瓷器,故宫博物院中还有一件“三彩刻花兔纹小碟”。这是辽代的一件瓷器,内底便刻有一只在坡地上回首观望的兔子,周边饰有花草纹。瓷器上的小兔子两耳竖起,仿佛在观察四周的情况,准备在草丛间奔跑跳跃,生动自然。
此外,在北京还流行着“兔儿爷”的手工艺品。这种手工艺品源自明朝,当时的人们用泥抟成兔首人身的形象。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后来,“兔儿爷”成了孩子们的中秋节玩具,很讨人喜欢。
兔子,为何会被端上餐桌?
兔子虽然可爱,但还是阻挡不住吃货们的嘴。有个我们最熟知的故事叫“守株待兔”,那个宋国人捡到撞死的兔子后,肯定是要将其提回家,端上餐桌的。
前面说到的那个养兔子的梁冀,他是真把兔子当成宠物,可有个西域来的商人初来乍到,误把他养的宠物兔当作家畜,让厨子煮了一只吃了。梁冀知道后,大发雷霆,将西域商人和厨师们都处死了,还有十几人受到牵连。
翻阅史料,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无奈的事实:在古代,兔子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食用肉类之一。《礼记》记载,在周朝的各种祭祀典礼中,兔子是必不可少的祭品之一。在《诗经》中也曾提到过先民们吃兔子的情景。比如,其中的《瓠叶》一篇中就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之语,这是一首描述普通人家热情待客的小诗。主人家用兔子肉来招待客人,烹制方式也比较多,如煨、熏、烤等。
南北朝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还介绍过一种“兔臛法”,这是古人最早记录的关于兔头的烹饪法。唐朝的“烧尾宴”食单中有一道“卯羹”,其实就是兔肉羹。宋朝的《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了当时首都开封街市上的许多美食,如签盘兔、炒兔、葱泼兔等诸多兔肉菜式,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清代的《笑林广记》中还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姓齐的监生,家中富裕,但文化水平不高。有一天,知府想开小灶,便让差役去“取鸡二只,兔一只”。差役不识字,央求监生帮忙看看。监生看了知府开的票,说:“讨鸡二只,免一只。”结果差役只买了一只鸡回来。知府大怒:“票上取鸡二只,兔一只,为何只缴一鸡?”
不過话说回来,古代的野兔很多,有时候还会危害庄稼。比如《新唐书》记载,唐高宗年间,“岚、胜州兔害稼,千万为群,食苗尽”,这也难怪人们会想着吃兔肉来改善伙食了。
寓意美好的玉兔
古人虽然爱吃兔子肉,但他们不怎么吃白兔。
在古代,普通野兔大部分是黑色的,所以古人将白兔的出现当作是祥瑞的象征。比如,《新唐书》里有这样一段魔幻的记载:“炅遣将追尾,有云出军上,白兔舞,大破吐蕃。”说的是当时的河西陇右节度使萧炅和吐蕃作战,队伍上空出现了白云,而且还有白兔在上面跳舞,于是萧炅大破吐蕃。这段魔幻的记载明显是被加工过的,但这也能说明,当时的人们无疑将白兔的出现当成是吉祥的征兆。
在古代,统治者们也热衷于饲养白兔。地方老百姓或者地方官员看到白兔出现,通常也会献给朝廷。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好大喜功,非常喜欢祥瑞,于是天下就掀起了一阵“献兔”潮。后来,宫里的白兔产仔,礼部还请求祭告宗庙,文武百官也都上奏庆贺。因为古人认为,统治者有德行、治国有方,所以白兔才会出现,类似的记载在史书中不胜枚举。
在我国,还有一个关于兔子的美丽传说:相传嫦娥吃了仙药后,奔向月宫,常常陪伴在她身边的便是一只捣制长生不老药的玉兔。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玉兔还溜出宫门,变成天竺国的假公主,想诱取唐僧的元阳。当然,这也只是小说中的桥段。
实际上,玉兔是洁白无瑕的,所以古人也将其看作是善良、纯洁、吉祥的象征。而且传说中的玉兔在广寒宫里是捣制长生不老药的,这也让玉兔拥有了“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在古代的铜镜和各类瓷器中,都不乏玉兔的影子。中国的月球车也被命名为“玉兔号”,这不仅是对于历史的传承,也有着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的寓意。
邱俊霖,90后青年作家。作品见于《中国校园文学》《光明日报》《美文·青春写作》《北方作家》《青年文摘》《意林》等刊物。多家杂志专栏作者和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