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管理有精度

2023-02-16 03:38陆晓如
中国石油石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里格长庆油田油气田

文‖本刊记者 陆晓如/董 喆 杨 阳

以管理创新赋能,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兴企,长庆油田不断释放“三低”油气藏,不断开辟油气增储上产新战场。而不断突破“三低”油气藏效益开发的极限,离不开中国特色现代化“油公司”管理模式下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这种变革以价值为导向,深刻赋能,成就了长庆油田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双赢,并不断推动长庆油田走向一条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动力更足、效益更好的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之路,拥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能源保供的巨大能量。启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固基石。

中国特色现代化“油公司”

2022年6月29日,天津产权交易所里,长庆油田同欣科技增资扩股项目成功摘牌。

长庆油田与长城资产、四川越盛三方,共同见证了中国石油首个以增资扩股形式引入外部投资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见证了长庆油田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全面完成。

“在发展过程中,长庆油田始终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适应国家油气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油田的实际,加大重点领域创新攻坚和改革赋能,着力推进‘油公司’建设。”长庆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江川说。

主动求变,从打造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到优化业务结构,到机构编制的标准化改造和规范化管理,长庆油田的“油公司”模式基本成型——

机构编制更加精干、管理层级更加扁平、运行管理更加高效,高效组织架构基本形成;传统的采油(气)厂—作业区—井区—班组演变为数字化管理的三级运行模式,目前更是实现了无人值守的两级运行模式,劳动组织模式运行顺畅……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长庆油田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推动“油公司”模式建设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同欣科技增资扩股项目即是长庆油田蹚改革深水区,打造的厂办大集体改革新样板。

“我们创新提出‘增资扩股方式’的改革思路,形成资本、资产、资源的有效结合,探索通过增资扩股模式升级长庆油田产业链。”何江川说,“同欣科技作为做强做优油田产业链价值链、推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大意义。”

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长庆油田提交了一份96项任务全部完成的优秀答卷。与此同时,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获得了44项成果。

将改革创新作为动力引擎,我们可以看到,以归核化布局、市场化运作、一体化集成、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油公司”,已经在长庆油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过去,业务结构“大而全、小而全”。现在,以归核化布局,集中优势求突破,优化结构提效能,盘活存量去包袱,把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投入到勘探、开发及新能源三大主业,将辅助业务让位于社会市场。油气主业单位占70%、生产辅助单位占20%、后勤保障单位占10%的“721”业务结构布局基本成型,并向“820”业务结构布局迈进。

过去,油气上产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现在,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开创多方资源共建大油田新格局,构建了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平等竞争的市场格局,汇集了数倍于自身的建设力量,吸引近5000家企业、20多万人共同参与油气田建设。从工程建设逐步延伸到科技攻关、人才服务、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等方方面面,形成了全链条协同、多业务共享的大市场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与法国道达尔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成立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双方联手技术攻关、管理升级和数智转型,成为中国石油对外合作典范。

过去,勘探开发、生产经营、产销储运等流程各管各的一路。现在,通过一体化集成,将各流程高效衔接,相互配合、相互推进、融合发展,加快资源向储量转化、储量向产量转化、产量向效益转化,提高运行质量效率。

过去,翻山越岭巡线全靠两条腿,抄录油水井数据全靠一双手。现在,数字化转型下,分散在大漠深处、梁峁之间的12万口油 气水井、2800座站库、8万公里管线及上百万台生产设备装进了计算机,接入了互联网,实现了自动操控、远程管理和智能指挥。

全力打造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中国特色现代化“油公司”模式正在不断提升长庆油田的内生动力活力。

低成本开发典范

▲长庆建成我国第一个数字化油气田,生产更安全高效。

“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中国石油长庆苏里格气田,日产天然气突破1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首个日产天然气突破1亿立方米的整装大气田……”2022年12月11日,这条新闻刷爆各大媒体平台。

而回想苏里格气田开发之初,长庆油田以井均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28口井,试采5年拢共就获得3亿立方米的吝啬产量,让这个我国首个探明储量超万亿立方米的大气田,陷入了只是看起来很美的尴尬境地。

储量巨大,却是世界罕见的致密气。高成本、低产出,效益为负数,何以为继?

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路来!

长庆油田创造性地运用技术集成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市场化的“四化”低成本开发战略,探索出“六统一、三共享、一集中”的全新管理模式,解决了开发苏里格气田资金、装备、技术、队伍等问题,将单井综合成本由1300余万元控制到了800万元以内,建设速度提高了40%。

从传统建设模式破题,创新油气生产方式,打破了束缚苏里格气田开发效益的枷锁,让低品位气藏释放出了巨大能量。2012年,苏里格气田以135亿立方米的年产量,成为中国最大的整装气田。

“近年来,长庆油田进一步优化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布井模式,建设致密气高效开发示范区,实现了苏里格气田从低产多井向少井高产的跨越,采收率从20%提高到35%。现在苏里格致密气产量占长庆气区天然气年产量的一半以上。”长庆油田副总经理王振嘉说。

创新油气生产方式,长庆油田改变的不只是致密气的命运。

在长庆油田页岩油示范区,投产初期的平均单井日产量达18.6吨。这在国外同行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长庆油田的陆相页岩油相比北美地区的海相页岩油,储层薄、压力低、渗透率更低。把藏在比头发丝还细50倍的缝隙里的油采出来,传统的开发方式必然是高成本的。”长庆油田页岩油开发分公司经理马宏说,“创新开发模式是实现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一种全新的页岩油开发模式在长庆油田悄然崛起。

运用大井丛、水平井、立体式、工厂化模式,统一采用大平台水平井组,水平段在地层横向穿越,以最少的地面占地控制最大程度的地下储量;砍掉原有生产流程中的集输站、计量站、增压站、注水站,颠覆“三低”油田注水开发的历史……长庆油田建设百万吨页岩油产能减少了80%的用地,用工总量只相当于传统模式的12%~15%。

基于贯穿设计部署、产能建设和生产运行等全阶段、全周期的平台化管理新模式,华H100平台部署了31口水平井,地面占地30亩,在地下实际开采储层辐射面积4万多亩。开发亿吨级油田用10个这样的平台就可解决,而传统方式要打2000多口井,使用数百个井场。

非一般的集约开发模式,凝结着长庆油田数十年低成本发展非一般的努力。

首个被中国石油命名为模式的“安塞模式”,简化地面生产流程,大幅降低建设成本;“靖安模式”推行优化布站,大幅减少接转站数量;“西峰模式”使地面建设水平越上新高度;“靖边模式”简化集输工艺流程大幅缩减投资……

“长庆始终强调效益勘探、效益开发。低渗透、非常规资源的底子差,效益从哪里来?根本出路在于低成本。把低成本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低成本发展不动摇,长庆油田创造了‘三低’油气藏低成本开发的典范。”何江川指出。

将高成本挑战变为低成本优势、高质量发展成果,在轰轰烈烈的低渗透革命中,纵使历经两轮低油价的磨砺,长庆油田依然实现了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双赢。

把油气田装进计算机

探索从未止步,超越永无止境。长庆油田的油气生产方式在变革,管理方式同样在变革。

近万口油气井的生产管理,只需要一部手机;方圆几百公里的油气井巡检,只需要一架无人机……

一幕幕看似科幻的场景,已经在长庆油田成为现实。

这源自长庆油田不断探索“数智革命”的新方法、新机制,推动全生产链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早在2003年,长庆油田便启动了数字化建设。2012年数字化覆盖率已达到80%。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长庆油田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推进‘数字长庆、智慧油田’建设,致力打造实时感知、透明可视、智能分析、自动操控的智能化油气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驶入快车道。”何江川说。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长庆人集成创新应用信息传输、数字调控、智能控制、远程监控等600多项先进技术,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油气水井数字化覆盖率98.2%、场站100%;建成覆盖90%以上生产区域的光传输骨干网络,具备“千兆到厂、百兆到作业区”的网络通信能力;部署了梦想云与区域数据湖……

将信息技术嵌入油气田建设、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长庆油田以此拉动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向新型工业化转型。

建成的国内首个工业化应用的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地上地下一体化协同研究,三维地震智能化应用、测井大数据智能解释、油藏智能诊断与预警等,让地下的油气资源看得见、摸得着、管得好。

在开发领域,“长庆油田共实施气井智能柱塞、智能泡排、智能间开等智能排水采气措施9600余口,其中2022年实施2200口,年累计增加采气量23.5亿立方米。”长庆油田数字和智能化事业部工程师丑世龙介绍说。

将数据触角延伸至生产经营的神经末梢,大调度、大集中、大监督的新模式,打破地理边界,全面构建采油气单位厂—作业区—中心站三级管理模式,油田扁平化、精益化管理方式实现革命性重塑。尽管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长庆油田的用工总量始终保持在7万人以内不变。

从场站无人值守到油气井智能优化生产,从作业可视化监控到智能装备应用、人财物精准管理,一条特大型油气田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现实路径,打破了时空与地理的界限,给一线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幸福感。

“长庆油田工作区域高度分散,管线长、站点多、路程远。刚进厂时,最头疼的就是去井场。夏天40℃高温的戈壁上看不见一棵树,冬天下大雪也得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去。”长庆油田采气一厂作业二区综合大班员工杨永辉回忆说。

现在,千里油气区的12万口油气水井、2800多座站库、8万公里油气集输管线,集中在“油田大脑”的智慧管控下自动操控、远程管理和智能指挥。他只要坐在视频监控室里动动鼠标,就能准确掌握气井的各项生产数据,蓝领变白领。

此外,率先建成国内油气田无人机巡线、机器人智能巡检示范区,天上无人机、地上机器人的巡检模式,解放了一线员工的眼手脚;三纵、三横、多环的信息网络,跨越黄土荒漠,架起了一座辐射全盆地的桥梁,为6万余名一线员工牵起了一条条亲情热线……

自动操控,增产不增人;远程指挥,决胜千里之外。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关键的长庆特色“油公司”模式,驱动油田管理模式深刻变革,积蓄了油气当量持续攀升、用工总量保持不增的发展优势。

数字与智能的交互,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加速向新型工业化转型,正在全面激发长庆油田的生产经营创效潜能,正在推动这座世界级新型现代化大油气田向着世界一流日益靠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长庆油田将持续把高质量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基础之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实现低渗透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更大发展。”何江川表示。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面向2023年,长庆油田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新征程上,长庆油田从过去一年的创新改革实践中找思路、探新路,将134工作路径上升为134发展方略,始终贯穿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一条主线,协同推进资源勘探、油气开发、新能源三大主业,持续强化改革创新、提质增效、风险防控、凝心聚力四项保障,向着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式现代化大油气田不断迈进。

猜你喜欢
里格长庆油田油气田
油气田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及其管理模式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大数据统计在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
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长庆油田
苏里格气田总产量突破1000×108m3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点及方法评述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