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陈雪珍,李江涛
(1.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新疆理工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我们国家领土广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优秀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瑰宝。温州是有着2200 多年行政建制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孕育了“永嘉学派”“戏曲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中国数学家之乡”“中国山水诗发祥地”等文化金名片[2]。本文以温州优秀地域文化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文化自信包括了蕴含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与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并具有多样性,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德育资源,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精神品质与思想作风等方面[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群体是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大使命。优秀的地域文化汇聚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培植了革命文化,滋养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优秀地域文化,兼具内容的优质性和教育的本源性,对于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非常重要。
温州优秀地域文化具有多样性。学者杨效泉指出,在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温州文化博采众长,融永嘉文化、创业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乡村文化等于一身,成为综合性的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而其中又以永嘉文化最为主流、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6]。并且温州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中共浙南“一大”会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等革命遗迹众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而世界闻名的温州模式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深厚的创新创业文化以及重商文化,也是温州优秀地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温州优秀地域文化的内容包括区域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创新创业文化三个类型。
通过汲取温州优秀地域文化的精髓,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不同类型的优秀地域文化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不一。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使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认同;区域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涵养了大学生的心灵;创新创业文化激励大学生培育出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艰苦创业品质和大胆改革、善于求变、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三种类型的温州优秀地域文化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第二,对于高校而言,将优秀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思政教育传递给学生,对于承担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非常重要。第三,从地域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将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使学生在了解温州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对温州地域的认同感,为实现地域产学研“三位一体”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第四,就全国而言,则能够为其他省份高校和相关部门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优秀地域文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温州高校在校大学生,课题组通过向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共7 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 120 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 075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6%。研究对象的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籍贯等数据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的总体特征
(1)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参考借鉴相关学术文献的基础上,对温州3所大学的20名学生进行前期访谈,经多次讨论修订后最终形成《大学生温州地域文化体验感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大学生自身基本情况、对于温州优秀地域文化体验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三个部分。问卷题目依据李克特量表编制,将答案选项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1—5分。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的形式,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前期访谈过的学生再进行后期访谈,以解释和补充问卷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2)统计方法。根据样本收集的调查结果进行有效性筛选后,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以P<0.01 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1)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弘扬温州优秀地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调查发现,超过90%的学生认为优秀地域文化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思想宝库,给予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认为“引导青年学生了解温州进而留温来温创业发展”和“传承温州人精神”均超过80%,有70.96%的同学认为弘扬温州优秀地域文化具有“欣赏风景,愉悦身心”的功能。
(2)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深。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弘扬温州优秀地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调查发现,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去过或者了解过”温州文化旅游景点,在备选的6个温州文化旅游景点中,只有“五马街”和“江心屿”这两个位于温州市区的文化旅游景点到过或者了解过的比例超过50%,其他温州文化旅游景点到过或者了解过的比例均在二到三成左右。可见,温州高校挖掘温州优秀地域文化不充分不全面。在对高校思政工作者以及学生的深入访谈中还发现,虽然温州文化研学活动很受欢迎,但受经费限制,参与人数有限。
(3)学校对于温州优秀地域文化的宣传不够充分。对于受经济条件限制的大学生来说,很多时候无法深入实地进行优秀地域文化的体验与实践。宣传教育是增强文化认知的有效手段,调查发现,认为学校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宣传,且卓有成效的学生占比只达到66.46%;认为学校在文艺活动中体现温州优秀地域文化,且形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学生占比为66.31%。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调查中认为学校的宣传是不够充分的。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学生自身状况、文化体验以及学校宣传等方面展开分析(见表2—4),并将上述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5)。
表2 学生自身状况对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1)
(1)学生自身状况对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表2从学生自身状况方面分析发现,籍贯是显著影响因素。户籍是温州地区或者温州周边地区的生源,对于温州优秀地域文化的熟悉程度自然要高于其他地区生源。此外,对于温州优秀地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优秀地域文化在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相比于兴趣淡漠的学生来说更为顺利,学生的满意度更高。
(2)学校宣传对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从高校宣传方面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发现学校教师讲授温州优秀地域文化的水平这一因素较为显著,同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温州优秀地域文化宣传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以及结合文艺活动进行的线上线下宣传都是显著影响因素。
表3 学校宣传对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2)
(3)文化体验对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表4分析优秀地域文化体验时发现,学校组建相关学生文化社团,组织温州优秀地域文化体验的研学、社会实践,进行温州优秀地域文化主题展览以及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温州优秀地域文化宣传教育四个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在探索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以上方式。
表4 文化体验对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3)
(4)影响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5 模型4 反映了学生自身状况、学校宣传、文化体验三个因素综合影响情况。在模型1 中显著的影响因素“籍贯”在模型4 中仍旧影响显著,而在模型1中不具有显著影响的“年级”“政治面貌”“性别”等因素,在模型4中仍旧不显著,“我对温州优秀地域文化是非常了解的”这一因素虽然在模型1中不是显著因素,但在模型4中却很显著。模型2中,“学校布置装饰元素的建筑物”不是显著因素,但在模型4 中却是显著因素。模型3中学校组建相关学生文化社团,进行主题展览以及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这三个因素在模型4 中仍旧显著。组织温州优秀地域文化体验的研学、社会实践在模型4中则不具有显著影响。
表5 影响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分析(模型4)
本文对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温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兴趣、高校教师讲授、校园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文化研学实践等文化体验是影响温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促进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鼓励大学生强化自我教育、加强教育引导、拓展教育形式以及优化教育环境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9月20日为“复兴文库”作的题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中谈到: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成长成人,激发学生鲜活生命和创新潜能[7]。因此,强化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激发高校学生在优秀地域文化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增强文化自觉是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尊重“00 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注重同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学习方案;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与实践探究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优秀地域文化的学习兴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优秀地域文化,对于高校承担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格外重要,青年大学生要发扬文化自觉,将优秀地域文化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
在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充分发挥教育主体——教师的引导作用。马克思提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8]因此加强育人主体的优秀地域文化专项教育培训,使教育者先受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首先,教育主体,包括思政教师、思政辅导员、专任教师以及企业实践导师,通过三课堂融通的方式,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提升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其次,完善文化育人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对于通过课程思政或者推介优秀地域文化人才主动开展优秀地域文化宣传教育的教师,在育人考核方面给予激励。最后,建立优秀地域文化研究专项经费支持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立地式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产出系列关于优秀地域文化的科研成果,为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夯实理论基础。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三因规律”拓展教育形式,提升教育介体的合作效力。首先,在优秀地域文化的宣传教育中,要结合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拓展高校课堂教学形式,如通过成立骨干师生宣讲团等方式,增强优秀地域文化的朋辈学习效果。其次,通过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加强优秀地域文化的融入。如通过文化研学实践、主题展览、文艺活动等形式,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优秀地域文化的形成背景、发展历史,感受优秀地域文化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最后,结合融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加强优秀地域文化融入。以图片、动画、视频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形式加以融合,增强文化传播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交互影响、呈体系化地整体发展的教育,外部生态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教育效果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9]。因此要创建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以及高校协同育人的联动模式。首先,地方政府在文化教育发展总体战略以及规划中要考虑优秀地域文化的宣传教育整体方案。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优秀地域文化宣传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弥补政府失灵,覆盖社会对文化需求的盲区。最后,高校一方面要通过蕴含优秀地域文化元素的建筑物、宣传标识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方式进行融入,另一方面要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媒体平台,以及运动会开幕式、迎新晚会等校园文艺活动打造优秀地域文化宣传的精神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