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上海领科双语学校七(1)班 沈幂
我打小就喜爱月亮。我爱寻觅藏身于城市绚烂霓虹后的朦胧月牙,我爱伴着蛙声蝉鸣漫步在山野流淌的月光中,也爱仰望广袤草原上硕大皎洁的圆月,但最难忘的却是幼时和外公在姑苏寒山寺外一起欣赏半满胧月。
记得那是初夏时节,暮色四合,鸟雀叽叽喳喳结伴归巢。远远近近的灯火逐一燃起,星星点点地映照在水面上,与夜空中的星遥相呼应。“咣——咣——”浑厚的钟声驾着凉风徐徐飘来。一轮明月悄悄爬上树梢,月色下的大运河波光粼粼,码头前几艘小船轻轻摇曳着。
外公指指河岸边的水中月,牵着我的小手小心翼翼地走下石阶。我学着他蹲下身,掬一捧水,看破碎的月光在手中晃荡。水顺着我的指缝悄无声息地滑落。
抬头望着将满未满的月亮,我有些遗憾地感叹:“如果是满月就更美了。”外公笑了:“北宋文豪蔡襄有句诗‘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良辰美景、花好月圆固然美好,但花全部盛开后就会转向凋谢,月亮达到满月后也会很快缺损。这就是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
幼小的我对外公的话似懂非懂,直到有一天我读了《曾国藩传》才茅塞顿开。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权势达到巅峰,他却毅然自剪羽翼,裁撤湘军,并奏请弟弟曾国荃解甲归田。他写信劝诫曾国荃:“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借福之道、保泰之法。”他还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并给书房起名“求阙(缺)斋”。他明白:“花未全开月未圆”不仅是描写灿烂春景,更是隐喻人生行止与志向厚积薄发胜过追求极致;满招损、谦受益,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过分张扬,要知分寸、知进退。正因他对仕途不抱过高期望,轻得失,凡事三思而后行,才能在腥风血雨的晚清官场中发挥才干,并最终得以全身而退,引领曾氏家族兴旺百年,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满而不损”。
花未全开月未圆,如同国画中的留白,给人以遐想,蕴藏着含蓄、静水流深之美。
花未全开月未圆,才会对未来怀有憧憬,播种希望,等候丰收。
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