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昌
阿狗从小长得眉清目秀,身体却很单薄,跟豆芽似的又白又细。他娘怕养不大,按旧俗给他取了个“贱名”,叫阿狗。稍大一点儿,看他扛锄头去田里的样子像林妹妹“葬花”,怕他干不了重活儿,他娘就让他去同村老木匠那里学木工。
十九岁那年,阿狗跟师父出工,去外地的一个大队修理农具,十个小队轮过来差不多要忙上一个月。干活儿睡觉被安排在大队部,吃“派饭”在支书家。“派饭”就是一日三餐在被“派”的人家里吃。主人家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有时支书媳妇会客气地加碗蛋羹,但如果师父不动蛋羹,阿狗是万万不敢去碰一筷的。只有在师父自己舀了两调羹,开口让他也吃的时候,他才小心谨慎地舀一点儿,那是真正的“浅尝辄止”。——这是在家时娘千叮咛万嘱咐的“师父桌面”规矩。
等修完农具,支书见他师父手艺好,提出给自家小闺女“割”(当地俗语,“做”的意思)四口樟木箱的打算。
支书家那个未出阁的闺女叫阿翠,比阿狗大两岁,生得妩媚婀娜,阿狗管她叫“小姐姐”。一个月下来,阿狗和师父跟支书一家混得很熟了。师父不在时,阿狗会给小姐姐阿翠说说话,都是青年人嘛。
那天吃中饭时,阿狗仗着平时小姐姐对他的关照,趁师父不注意,把自己的空碗递给阿翠,涎着脸让她给自己盛饭。
当地有个习俗,一般人家女子只给自家男人盛饭,未婚女子是轻易不给未婚男人盛饭的,除非两人确定了婚约或者恋爱关系。阿翠听长辈这样教导过,就羞红了脸,没接碗,嗔怪地拍了一下阿狗的肩头。阿狗不明就里,以为是小姐姐在跟他开玩笑,嫌他懒惰不肯自己盛饭,便只得自己动手。
又有一次,恰好饭桌上只有他俩,阿狗又让小姐姐帮他去添饭。阿翠沒接,只拿眼睛白他。阿狗以为又是在逗他,把端碗的手一直伸着举着,见阿翠不理他,就死皮赖脸地把碗往她手上塞过去。阿翠抬手一推,阿狗没拿稳,碗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阿翠又气又急又羞,伸出左手,忽然想到关于女人左手不打男人的“老话”,连忙换成右手;正要狠狠拍下去,又想到女人伸手不打男人头的“古训”。此时的阿狗明知自己不对,做“龟缩”状,一动不动,一副甘愿认罚的(尸从)样。阿翠见状,像面对一只刺猬,不知该打哪里好,无从下手。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一把抓住小木匠的衣领,像拎小鸡似的想把他从椅子上拉起。谁知母亲闻声从外面进来,阿翠急中生智,学着农村婆娘打自家小孩儿的腔调,虚张声势地气哼哼地嚷着:“我让你调皮,我让你捣蛋!”同时不轻不重地在小木匠的脊背上拍了起来。
支书媳妇见此情景哈哈大笑,阿狗却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便顾不得吃完饭,赶紧像贼似的一溜烟跑了出去……这件事情的后果是,阿狗被罚了一天的工钱算是赔了碗,背上又被师父用木尺结结实实地抽了三下。当然,阿翠说到事情的起因是轻描淡写的:“阿狗毛手毛脚地起身想去里屋添饭,迎面碰到我,碗不可思议地撞到门框上碎了。我看不顺眼,无奈之下只得替师父好好教训了这个小木匠!”
后来,阿狗听来工场闲聊的老人说起,当地素有自家婆娘只给自家男人盛饭的习俗,才恍然大悟,脸上暗暗发烫。打那以后见了阿翠,他立马会低眉顺眼,一副规规矩矩的“小媳妇”模样,心里却有了异样的感觉,老想着看到“他的”小姐姐。阿翠似乎也有同感,看到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和他说话了。
不过,那次事后阿翠曾经漫不经心地问了他一句:“师父打你痛吗?”阿狗霎时心里甜得像灌了蜜,可脸上装得痛苦万分,点了点头。阿翠捂住嘴一扭头,幸灾乐祸地说:“活该!”随手丢下两张伤痛膏。阿狗如获至宝地攥在手心,装入心窝。
此后的日子风平浪静,两人除了场面上应付性地说话,就没有更多的言语,但分明有的是外人不知、他俩自明的眼神交流。樟木箱快做完了,一天吃晚饭,阿狗看没人注意,心怀鬼胎地故技重施,色胆包天地把饭碗递给了阿翠,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小姐姐。阿翠犹豫了一下,然后像是下定决心似的,红着脸接过了碗。阿狗心满意足地笑了……
等结完账,师徒俩回家,一路上阿狗把平时沉重的木工家伙担子挑得轻飘飘荡悠悠。
三个月后,阿狗学徒期满,师父退回了他拜师学艺三年的八百元“高收”(指押金),还硬塞给他五十元做零花钱。阿狗交给娘三十自己留二十,当天去外地找了阿翠。
不久两人相约,各自告别父母,一起去了上海——男的去工地做木匠,女的给人家当保姆。
[责任编辑 冬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