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兵马司(北京)
历史是一壶沧桑的老酒,看来平常,品来醇香。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1923年10月20日,北洋政府第五位国家元首周自齐在上海病逝,葬于京师西门头沟的城子西坡。他一生活跃于晚清民国政坛。他早年出使海外,后创办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出任过山东都督,当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还曾短期代行过民国大总统职务……作为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旧官僚,他有爱国的一面,做过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同时他又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反对革命力量。正是这种悖行的双重人格,铸就了他矛盾而又复杂的传奇人生。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将监督改称“校长”。1928年正式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周自齐是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对以后清华大学的赫赫声名有开创之功。
风雨沧桑的是容颜,岁月沧桑的是人心。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林业建设,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提出,并呈请大总统批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由政府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当年7月21日国会批准了这项法律通令全国如期执行。
1913年春天,周自齐亲自带领财政部属下到京西门头沟城子西坡来植树。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之地,但周边山势俊秀,周自齐亲手植下一柳树苗之后说:“数年之后树木长成,郁郁葱葱,这里将是一块风水宝地呀!等我百年之后,你们记着,一定要把我葬在这里,让我伴着亲手种下的树木长眠”。这也是周自齐埋葬在北京门头沟的原因。他的墓地前面是一片油松林,后面是一片白皮松林,至今郁郁葱葱,说不定这里面就有周自齐亲手种下的树。
周自齐墓位于北京门头沟九龙山下,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占地3万多平方米。墓坐西朝东,背靠横亘的九龙山,前望滔滔的永定河,左右山势舒缓而秀美。整个墓地东西长200余米,南北宽150多米。
登上一个30多级青石台阶的宽阔甬道,就是一个平台。平台前面两侧分立着两根巨大华表。华表中间是一座气派凌霄的青石牌坊。石坊上刻有康有为、靳云鹏等名人的联、句和题额。穿过牌坊就是汉白玉的香案、香炉、石墩及用铁环相连的石护栏。这些物件上面的浮雕都雕刻得别有韵致。
再往前,是一个方形柏树林带。柏树林带里是圆形的墓围墙。墓围墙高约一米五,磨砖对缝,精致得如玉镯一般。墓围墙里中心处,就是坟墓主体了。墓体直径约4米多,高约4米多。墓体下半部,四周镶有汉白玉的雕花石板。
墓区内松柏成林,枝叶苍翠。墓依山势逐渐升高,最前方是一座气派的四柱三间青石牌坊,中门上额写有楷书“周氏墓道”,左为“安宅”,右为“佳城”,署名“三水梁士诒题”。坊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控山带河奠灵城”,下联为“镇燕绍鲁衍华祁”,据说是民国总统徐世昌的手笔。
周自齐墓里曾经出土过一方墓志,方形,边长0.62米,记载了周氏生平,保存在永定河博物馆里。
周自齐一生活跃于晚清民国政坛,曾力促中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捐资修建了北京第一条马路,定清明节为每年的植树节。退职后,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出资兴办了南开大学、枣庄矿务局等实业。
周自齐20岁那年,他考入广州同文馆(外语学堂)学习外语,学业出众。两广总督张之洞对他很器重,以翻译生名义把他送到京师同文馆就读,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894年,周自齐赴京应京兆试,科顺天乡试副榜。1896年,京师侍郎张荫桓把他推荐给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历任驻美国公使馆书记官、参赞;驻纽约旧金山领事,并任出使美、日、秘鲁等国的使臣。周自齐在欧美十余年间,注重维护中国利益,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1908年,周自齐从美国回国,任外务右参。不久,又迁升左参、右丞、左丞等职。同年,美国政府决定退还庚子赔款中的部分款项,用于办学校和送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
周自齐在任游美学务处总办和清华学堂监督期间,亲自主持选拔工作。他选拔留美学生的原则是“宁缺勿滥”,学生的中文要通达,身体要强壮,品行要纯正,家世要清白,还不能有破相。经过考试和精心挑选,前后共选派三批、180名留美学生。这些留美学生中很多人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梅贻琦、赵元任、竺可桢、胡适等。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1914年,周自齐改任袁世凯政府的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面对挥霍无度的北洋政府的巨额财政需求,他应付自如,被人们称为“理财高手”。
周自齐一生最大的亮点,表现在拒签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其时袁世凯正大搞复辟帝制活动,急需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日本政府便趁机于1915年秘密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交换条件。袁世凯称帝心切,私下满口应承,拟委派周自齐任总统特使秘密去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周自齐探知消息后如坐针毡,忐忑不安。他对袁世凯的行径极为不满,但作为袁世凯政府的要员又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便称病闭门于上海外滩周公馆。当美国记者端纳去探望他时,他巧妙地通过暗示的方法,将签订《二十一条》的消息透露出去。
第二天,袁政府意欲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便不胫而走,激起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同时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和英美俄法等国的干涉,使得日本帝国主义这一灭亡中国的阴谋未能得逞。
尽管周自齐做过不少爱国利民的好事,但在历史的大变革中,他基本上站在反动保守的立场上,对新兴的革命势力持反对态度。1914年12月23日,他参加了袁世凯在天坛导演的祭天典礼丑剧。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周自齐被列为帝制祸首之一,被黎元洪通缉。但因消息走漏,周幸运地逃亡到日本。周自齐获特赦后,又继续在北洋政府的几届内阁中担任要职。1922年4月,他被大总统徐世昌任命为代理内阁总理兼教育总长,因徐世昌下台还代理了10天的大总统职务。
周自齐卸任后,由总统黎元洪委以“考察实业专使”的名义,赴欧美各国考察。在考察期间,周自齐对美国的电影工业产生兴趣,回国后筹办了孔雀电影制片公司,用以发行国外影片。他邀请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的主编程树仁担任译制工作,译制了第一部影片《莲花女》,这是外国影片配上中文字幕的开端,对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历史是一壶沧桑的老酒,看来平常,品来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