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宙 青田县刘宙石雕艺术馆
青田的石雕的历史悠久,历代名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大量艺人在花卉、山水、人物、动物等方面创作出各种不同的雕刻手法,充分展示了青田石雕的深厚创作力量。
青田石雕以花卉为特色,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鼎盛,其雕刻工艺之精湛,使世人赞叹。当时的作品以现实为题材,创作类型呈多样化。近代以来,青田石雕从前镂空到立体镂空,从单一花卉到繁复的花鸟画,无不显示历代匠人的艰苦努力。他们从雕刻工作室走到社会,收集乡村的创意材料,从生命中汲取创意,采用近距离和夸张等艺术手段,熟练地采用多层次镂雕、圆雕工艺,以精细的雕刻工艺,将天然的庄稼和神灵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匠人艺术上的创新,在石雕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以庄稼为主题的创作成开始流行。画家林如奎,在青田石雕的作品中开辟了一条以庄稼为主题的新道路,如他的作品《高粱》,构思巧妙,刀工精细,将石头的颜色运用得恰到好处,一棵棵又大又红的高粱,挂着硕大的果实,绿色的树叶就像一道道轻盈的丝带包裹着果籽粒,中间还点缀着金色的谷粒,散发着田野的芬芳,这是一幅很有创意的作品。
青田石雕的传统题材是山水,其注重构图布局的完整性与随意性,注重形制与章法。山水题材雕刻创作中能反映出时代的风貌,作品具有丰富的意蕴。山水题材雕刻是青田石雕中最晚出现的一类,青田传统的山水题材雕刻作品,大多是有风格的。最初,山水题材仅用于花朵背面,比如花山,葡萄山后面的“山”,都属于花朵。再后来,在“八仙山”等人物的作品中,都不再是用“山”做背景,而是用来刻画人物的故事,因此,山水相关的雕塑就更加精细了,有了山石的特性,有了树木的装饰,这就是山川的雏形。到了清朝,它才渐渐脱离了人物,形成了独立的山水题材雕刻画类别。
刘宙工作照
水墨中国
到了民国时期,山水题材雕刻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而出现了一套完整的山水题材雕刻工艺,特别是打洞、用刺,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术家的眼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山水题材雕刻的雕刻技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艺术家的技艺也越来越娴熟,越来越贴近大自然。青田的山水题材雕刻画艺术家们,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青田石质地优良,适合各种工艺的雕琢,能粗雕,能细雕。山水题材雕刻是一种实、空、粗、细相结合的雕塑,用青田石来雕刻山水题材,再合适不过了。
青田石雕中的人物题材雕刻也是一个很大的类别,其中以传统的人物为代表。人物的题材很广,包括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当代人物等。
传说中的人物都是大众喜爱的形象,具有正面、健康的意义,流传了几千年,如寿星等。“竹林七贤”,“貂蝉拜月”,“东郭先生”等都是以故事为主题的石雕作品。著名的文学作品也是雕塑艺术的主题。比如《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当代的人物雕刻的对象主要是革命主题。个人作品的造型有单个、群像、拼堂像(指由若干个单独的像拼合而成的“堂”),而不是一块石头,比如“竹林七贤”、“三顾茅庐”、“渔樵耕读”、松下问童子等与山水题材雕刻相结合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以其典型的情境为主题的,看似是以人物为主题,其实是以山水景色为主,情景交融,引人入胜。从技术上来说,花卉题材雕刻和山水题材雕刻是最复杂的,也是最有技巧的,但是从形体的角度来说,最困难的是角色的塑造。雕塑不仅要形象化,还要表现出精神上的神韵,要形神兼备。
石雕艺人扎根民间几百年,与民间画师、塑匠的艺术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技巧大多以口诀的方式互相借鉴。学习的模式是师父教弟子,主要方法是模仿,一遍又一遍地制作,逐渐形成一套模式化的造型和使用工具的基本技巧。这是无数前辈在不断的练习中打磨出来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石雕艺术家们就开始重视人物的形体构造,并对西洋雕刻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当时的石雕艺术家常常先进行泥塑作品的设计,以便更好地掌握当代人物的形象,从而在传统的形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青田石刻的形制。
硕果盈福门
动物的创造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小石猪的出土。从古代到现代,青田的石雕艺术家们都是博采众家之长,在动物的创造中创造了新的篇章。
青田的石雕作品种类繁多,有的是以图案为主,有的是以装饰为主。雕刻的每一只动物,都有福禄寿喜的意思,忠孝节义,吉祥的寓意。比如龙凤,就是传说中的神兽。在民间,人们认为龙是神,因此,雕刻的龙也是五花八门,还有麒麟、貔貅等。
“握猪”是青田石刻中最早的一件作品,它代表着青田石刻的悠久历史。不过,青田的叶蜡石更适合用来雕刻花卉和山水题材,而青田石雕的主要种类就是动物。动物类石雕的重量较轻,雕刻的种类也较少,所以在工艺上,和花卉、山水题材雕刻相比,要稍逊一筹。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动物制品的数量越来越多,雕刻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题材也越来越丰富。
青田石雕,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由青田石雕刻而成。青田石是浙江省青田县的特产,素有“中国石雕之乡”的美誉。青田石雕以其优美的外形和精湛的技艺而被誉为“石上刺绣”。青田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与寿山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并列。从出土的出土物品中可以看出,青田石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浙江博物馆收藏了青田六代时期的四个石猪,其造型简单、粗糙、线条简洁、形神俱佳,具有汉魏的风格。
长安秋望
在龙泉双塔中出土的吴越青田石刻佛像,表明青田石雕在题材和技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青田石雕吸取“巧玉石”的制作技术,采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等技法,充分利用青田石本身的优点,创造了“多层雕刻”艺术的新局面。青田石刻是清代江南地区的著名的特产,多次被选为贡品。民国初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青田石刻已远销英、美、法等国家,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银奖。青田石像是一块温润的玉石,但它的颜色和图案却要比翡翠更加鲜艳,青田石的颜色也更加鲜艳,几乎所有的颜色都被大自然赋予了它的颜色,所以,它的种类有一百多种,比如兰花、青田、封门青、黄金耀等等。青田石质地细腻,柔软而坚硬,是最适合用来雕刻的石头。
忆江南
青田石雕作品,要经过相石、打坯、修磨、封蜡、抛光、润色等多个过程,其工艺有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雕等,使之细若发丝,轻若纸,妙到毫巅。青田石雕是用青田石雕刻而成,雕琢依色取巧,封蜡力求薄匀,创作倾向守实而尚意,使一块块似璞如玉的石头上,游出了金鱼,飞出了仙鹤,结出了葡萄,长出了谷穗,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雕”。
青田石雕不但造就了栩栩如生的作品,而且被誉为“印石之祖”。明朝中期,著名篆刻家文彭偶然以青田石为印料,替代金属、牙骨印料,在不知不觉中掀起了一场篆刻艺术革命。青田石标志着青铜版画时代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文人墨客为主、各门各派的“石章”时代。以青田石作印文,走刀行云流水,经久不衰,印油不易渗透,所以青田石成为历代篆刻师的首选之作,素有“石中君子”之称。
青田石雕之所以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是因为青田石的珍贵。看着青田石像,就像是在看一幅国画,融入了观赏者眼睛里,融入了自己的内心。在一位高人的手中,一块石头展现出了勃勃生机,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