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璠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会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目前,针对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相关学者主要聚焦于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理论内涵与融合路径等方面。伴随着《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颁布,高职院校的建设重点由原本聚焦于产业与岗位的“专业建设”转向对接产业链与岗位群的“专业群”建设,然而目前针对专业群的思政建设,理论研究较少,实践中也缺乏相应的案例剖析。专业群思政建设是职业教育全面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引领专业群建设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重要保障。专业群思政建设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学校专业群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专业群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从制度建设、教育目标实现以及协同育人等角度探究专业群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对于促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财金专业群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业财融合发展背景下涌现出的智能财会岗位群,聚合大数据与会计、智能财税、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四大专业方向,培养适应数智时代“精财税、通管理、懂金融”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财会类专业集群。当前,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数智化”“精准化”与“实时化”的要求成为提升“业务→财务→决策”适配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保障,相应的,企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也面临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明确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严谨、敬业的职业品质以及持续学习能力、管理执行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等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成为用人单位重要的考量因素。高职院校作为财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负有教授专业技能和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培育的双重责任。因此,探寻数字财金专业群思政建设路径与对策,培养高素质数字财金人才,对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专业群服务面向大致趋同,人才培养目标相近,具备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群优势”。数字财金专业群对标“智慧财税、普惠金融、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要,整合会计、财管、金融等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思政教育、职业素养要求趋同。因此,跨界融合背景下,针对专业群开展思政建设有利于梳理整合数字财金相关产业或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及职业素养需求,优化现有人才培养结构与方案,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同时,针对数字财金专业群开展思政建设具有其本源优势,财务、金融等作为人文社会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其理论和方法中随处可见,专业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关于理想信念、价值判断与人生选择的课题,为落实专业群思政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支撑。
其次,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互融互通,专业群思政建设具备良好的共享基础。数字财金专业群基于现代企业会计“信息流”的传递与流转流程,明确了从记录信息、审核信息、报账报税、财务数据分析、投融资决策分析到提供金融服务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体系,对应记账报税、审计咨询、财务管理、金融营销等岗位集群,其所需的职业技能与基本思政素养相近,基于专业群开展思政建设,可以整合优秀师资、汇聚课程思政资源,构建共享资源库,促进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融合,为专业群思政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共享基础。
数字财金专业群思政建设需要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链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产业链各产业主要岗位梳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转化为职业素养领域”的逻辑思路与实施路径,准确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其所需的岗位能力及职业素养,将思政教学目标凝练为简明而具体的职业价值观,围绕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建立“专业群-专业-课程”的立体培养体系,强化顶层规划,分层落实,结合数字财金专业群按“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原则建立的个性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各有侧重、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全方位、立体化专业群思政体系,促进专业群思政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见图1),潜移默化地将思政目标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贯通融合。
图1 数字财金专业群思政体系构建
由于专业群思政建设离不开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深度开发”与“深度融合”,因而高职院校可以从专业群平台课程和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着手,针对每个专业,选择建设3—4门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由点及面,重点从思政资源建设、思政融入方法、思政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考量、建设与反馈,再辐射至整个专业群,推动专业群思政的实践与落地。具体地,针对专业群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共享,高职院校应该发挥主导合作作用,依托专业群内全体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成果,从历史发展、德育教育、专业素养等方面对思政元素进行分类,打造多维度、多模块的数字财金专业群共享思政案例资源库,供专业教师授课参考;针对思政的融入方式与方法,高职院校应该尝试建立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共商共创机制,以教研室为单位集合思政专业教师成立课程研讨小组,丰富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实现专业群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
专业教师是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只有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情怀,才能把教书育人的职业变成立德树人的事业。提升数字财金专业群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育人意识,需要教师充分理解思政教育建设的内涵,教育者需先受教,通过制度导向与教育引导树立和强化思政教育意识。学校层面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思政学习、培训,同行交流等实践活动,提升其对各类思政元素的感知力与觉察力,提高其“德育意识”。
数字财金专业群的各类专业课程中有很多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元素值得研究发掘,法律意识、诚信敬业、服务意识在日常专业课程学习中无所不在;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在岗位技能实训与各类专业竞赛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推行研讨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适当运用翻转课堂,推行小组讨论与汇报,精心设计、恰当地融入发散思考题,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实现对专业思考与价值观哲学思考的融合。同时注重采用案例教学,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可以拓宽案例教学的维度,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道德、精神也得到提升,实现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税法课程学习中,可以借助明星税务违规案例,从业务操作和心理层面展开分析,教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利益的诱惑,拒绝享乐主义,让学生懂得纳税的意义、公民和企业的责任以及税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案例,探讨非营利组织在财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及改革方法,引导学生思索更优的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人生使命感和正确的金钱观等价值观念。
数字财金专业群作为一个就业适应面广、社会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群,与传统的思政理论课相比,专业课程“理实一体”的授课逻辑与特征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隐性育人功效。针对数字财金专业群的学生构建包括实操、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相关实践课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多样化的企业文化等融入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规划,充分利用实体及虚拟资源将思政教学延伸;教师需要从理论素养、实操能力与职业素养三方面提升自身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数字财金专业群实践教学团队;针对校企合作的实践项目,要注重深化产教融合,创新管理机制,制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管理办法》,构建“实训基地质量监控体系”,以“人才共育,文化互补”为导向,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行校企双重管理,努力营造“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文化互补、创新精神”的学习与工作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高职院校推进专业群思政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需要建立与完善专业群思政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过程监督,促进专业群思政建设落到实处。首先,需要将专业群思政的具体建设任务细化、量化,构建“专业群-专业-课程组-课程负责人”的四级管理及责任人机制,比如课程负责人需要在日常授课中完成课程思政元素的资源挖掘与案例设计任务,不断尝试诸如讨论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多种思政融入方式,积累经验,反馈课堂效果,不断修正与完善;课程组需要定期汇聚专业课教师的智慧与资源,互相探讨交流,总结思政融入方法,积极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个专业的教研室需要落实完成专业思政教材开发,搭建线上共享思政资源平台等任务;专业群则需要汇总相关资源,总结方法,对标产业链与岗位群的职业素养需求,努力构建逻辑性强、各有侧重、全面立体的专业群思政教学体系与资源体系。其次,建立并完善专业群思政实施的考核评价制度,可以综合企业专家、教师同行以及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面向学生、理论课教师、实训课教师等建立多维的专业群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将单一、传统的“专业教学”评价向师德师风、价值观塑造、学生品德品行、企业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延伸,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同时通过督导听课、学生评教、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考察、监督专业群思政的实施情况,重点考察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融合程度、学生的接受度、实训实习阶段职业素养的体现以及在用人单位工作表现的追踪评价等。最后,激励制度的建立对于推动专业群思政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需要在精品课程评选、教师评优和教学质量奖等评优评先项目的竞选中,加强对专业群思政建设贡献情况的评估与考量;另一方面,需要在专业群思政建设费用、培训费用上加大投入,设立思政建设专项使用基金,保障专业群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数字财金专业群思政建设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导向,以专业群思政建设为价值引领,注重发挥“双群驱动”的协同效应,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又一重要抓手。职业院校在“双高”建设大潮中应充分发挥专业群思政的价值引领功能,不断推动数字财金专业群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厚实、综合素质全面的现代财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