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其国
有个成语叫“难言之隐”,即: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这说难或许并不难,因为既是“难言”,那不言就是,任由它隐没;但如果这“难言之隐”还偏和一个“瘾”字沾边,那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署名云间颠公著的《满清官场百怪录》(卷上)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清代某地有个偷技精湛、尤以擅长“越高墙峻屋若履户庭”而恶名远扬的飞贼,作案累累,却一直未被擒获。几年过去,这名飞贼盗取大量钱财后便金盆洗手,拿盗来的赃款捐了个官职。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他不是仅图虚名,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了点事儿,这也为他赢得了一些好名声。混迹官场日子一长,这个昔日“飞贼”还学会了巴结和行贿上司,最后如愿以偿“保升至按察司”。按察司也称臬司,主要负责一省刑狱诉讼事务,同时对地方官有监察之责。
这名新任按察使上任后不满一个月,该省“屡出窃案,失赃动以巨万计”。府县两级地方衙门接报后,连忙派出多名富有经验的捕役去查案。但连续几天侦查下来,却无丝毫线索。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似非本地偷儿所为,且度其人(窃)技必甚精。”以致这些富有经验的捕役也不得不承认,单靠他们几个显然破不了此案,可是“苟不破案,吾辈性命休矣”。可见,上司责令限期破案势在必得。在此情况下,这些捕役不由想到了邻县一位已经归老的“神探”(老捕役)。于是“因具厚币往求”,恳请其出山。
“神探”出山,果然不同凡响。通过连日侦查,终于在某个月黑风高夜的蹲守中,一个一飞而过的可疑黑影被他一眼发现。老捕役“不敢穷袭,仍潜伏附近。既而,黑影挟赃自内飞出。俟其近,(老捕役)袖出一箭射之。似已中其肩。贼忍痛狂奔,至臬署后墙忽不见”。臬署就是臬司署,系地方政务机关。时为黑夜,里面地方又大,老捕役知道,贸然闯入,未必能抓获飞贼。经思忖后,他便派数人守着,且待天明再作计议。天明后,“忽闻臬司遣人赴督抚两辕,请感冒假。属员禀见者,亦概却之”。臬司因患感冒,不仅上班告假,来人也一概拒之不见。老捕役“心中为之大疑”。于是凭借“神探”经验,他先是说服府道;又通过府道说服督抚,然后声称“有紧要公事,坚请至(臬司)寝室面禀”。上司“有紧要公事”派人“面禀”,臬司当然不能不见。老捕役被请入卧室,只见臬司额上敷帕,以作病状;但“察其肩间,伤痕宛然”。老捕役在确认臬司即飞贼后,当即将其拘捕。审讯时,臬司(飞贼)“知事已败露,无可讳饰,竟一一供明”。
事情至此,可以说飞贼案已告破。但此时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督抚借他事入奏,革其职。窃案亦不复追问。”臬司(飞贼)犯罪遭革职,这是他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可是,为什么督抚不直接报告其案情,而非要“借他事入奏”——以其他事由告其罪,而且对“窃案亦不复追问”?这里究竟又有什么难言之隐?
还是叙述此事的云间颠公道出了个中原因:“盖恐扬之益足为官场羞,亦兔死狐悲之意也!”一句“兔死狐悲”一语道破了彼时许多官员身上的一个难言之“瘾”——贪赃枉法。他们虽然不是飞贼,却有着和飞贼一样的窃取之“瘾”,只是攫取手段不同而已。有如此难言之“瘾”,想不成为难言之隐也难。但问题是,许多事不是谁想隐就能隐的。这或许也足可为今天官场上那些有“瘾”且不想“戒”的官员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