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智群
(安徽淮河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01)
再生水作为常规水源的重要补充,可用于生态环境补水、市政杂用以及工业利用等。合肥市属于优质水源缺水型城市,再生水利用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减少水环境污染、提升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北岸,淝河之水穿城而过。目前合肥市再生水利用主要为三个方向,分别为生态补水、工业用水、城市杂用水。生补水主要是利用再生水对河湖、景观水体进行补水;工业用水主要是利用再生水作为热电厂的循环冷却水、集中工业区以及工业用水大户的生产加工用水;城市杂用水则用于市政道路、绿化浇洒用水。合肥市目前已建设15 项规模化再生水回用工程,已建设再生水管网113km,再生水泵站总规模约58 万m3/d。
合肥市2021 年再生水利用总量约为1.66 亿m3,其中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占比94%,剩余用于热电厂冷却循环用水仅占6%,再生水利用领域较为单一。根据合肥市工业、生态以及市政景观的用水需求,未来合肥市再生水配置主要以节约优质水资源为目标,通过置工业水、补河湖水、活景观水、倡杂用水等多元化利用模式,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和规模。
合肥市生态补水大多位于中心城区,如包河区、庐阳区、新站区、经开区、滨湖新区等;工业企业用水户主要分布于庐阳区、经开区、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等。目前合肥市已批复取用再生水或部分取用再生水的企业有11 家;现状再生水市政杂用分布于新站区、经开区、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等,合肥市内现有市政再生水取水点12 处,市区有再生水取水点10 处、长丰县2 处,其余县区现状无市政取水点。合肥市未来再生水利用途径仍为工业补水、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市政杂用水。
1.2.1 工业补水
合肥市高耗水工业企业大多位于合肥市中心城区以外,主要集中在火电、石化、制造等行业,现状生产用水大多取用地表水,例如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国能神皖合肥发电有限公司。再生水工业补水途径主要结合五大化工集中区、工业集中产业区和热电厂等高耗水产业,重点打造再生水工业集中利用区。主要包含下塘再生水工业集中利用区、新站再生水工业集中利用区、肥东循环经济园再生水工业集中利用区等。至“十四五”末期,合肥市工业企业再生水利用量可以达到1.55 亿m3/a。
1.2.2 生态补水
合肥市河湖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包括维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用水最小水量(生态基流)、河流水面蒸发需水量、河流渗漏需水量以及公园水体的环境改善水量等。合肥市除派河等调水通道,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等水源保护地,十五里河、天鹅湖、南艳湖以及翡翠湖等水质目标III 类河湖外,其余河湖水体均可采用再生水进行生态补水。合肥市生态补水主要打造以南淝河、二十埠河、塘西河以及店埠河为主的生态补水通道。通过调研水质情况和调水管线建设的可行性,完善输配水管网,合理确定河湖最优补水点。经分析计算,合肥市河湖生态环境补水总规模为1.7 亿m3/a。
1.2.3 市政杂用水
市政杂用水主要包括道路浇洒、绿化浇灌、车辆冲洗、冲厕、建筑施工降尘和消防等用水。合肥市现状再生水市政杂用水主要用于道路浇洒和绿化浇灌(不含喷雾洒水等人体直接接触用水)。考虑新建再生水市政杂用分散于合肥市的不同区域位置,其管网的辐射范围较小,服务半径有限,结合新建再生水管道布置方案,一般考虑服务半径为2km。通过计算,合肥市“十四五”末期再生水市政杂用水量达到0.094 亿m3/a。
合肥市现状万吨级规模以上污水处理厂共29座,设计处理规模达327 万m3/d。预测2025 年,合肥市城区日均污水处理量规模达到310 万m3,主要出水指标达地表水准Ⅳ类,所有水厂出水均可作为再生水水源,如果控制好出水余氯浓度能够较好地在工业企业、河湖生态补水以及市政杂用和景观园林绿化中得以利用。
合肥市属于优质水源缺水型城市,预计2025 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3.344 亿m3,其中工业和市政杂用水再生水利用量约1.644 亿m3/a、河湖生态环境和景观公园补水量约1.7 亿m3/a。工业和市政杂用水量利用节省自来水水量约1.644 亿m3/a,节省生态补偿费约1.32 亿元/年,节约调配水资源工程运行水费约0.94 亿元/年,节约制水成本每年约1.02 亿元/年,节省污水处理费约2.22 亿元/年。
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工业企业再生水回用建设工程和加大市政杂用领域再生水回用力度,能够节约大量优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减少市政自来水生产量约0.32 亿m3/a,提供城市发展潜力保障。再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提供和扩大就业机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推动合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再生水的推广利用有利于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和科普知识。
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排河道,对河道和巢湖仍有一定污染,经处理后的尾水,保证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外排量,增加再生水回用于工业企业,可以减轻入巢湖污染负荷。再生水利用工程是合肥市践行巢湖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与修复理念的重要组成,也是协同推进推行生态优化绿色发展的闪亮名片。再生水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益主要为削减尾水直排入河产生的环境污染效益和补充河湖湿地生态环境需水产生的生态效益。合肥市再生水回用规模约为3.344 亿m3/a,其中工业企业和市政杂用再生水回用规模共1.644 亿m3/a,河湖生态环境、景观公园补水量约1.7 亿m3/a。再生水回用后直接削减排入巢湖污染量分别为:COD4932t/a,NH3-N329t/a,TN1644t/a,TP49t/a,削减入河污染负荷,为巢湖水环境治理提供正贡献。
建议梳理合肥市现行法规政策,制定修订完善有关政策,起草《合肥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合肥市再生水利用技术导则》《再生水企业运营报告制度》等地方标准规范。根据有关政策,进一步细化明确各部门在利用规划、工程建设、设施运维、监测监督等方面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对再生水利用有关政策落实、制度贯彻、标准执行、规划实施、运营管理等再生水生产利用情况开展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促进再生水利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合肥市现阶段再生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占比超过90%。建议积极主动对接火电等工业企业,梳理市政杂用和园林景观潜在取水点位,积极推动再生水利用场景扩大到工业、市政杂用等领域,优化再生水利用规模和结构。
通过申请获取中央补助资金、发行政府专项债券、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等途径筹集建设经费,构建多元化融资方式,鼓励市场主体投入资金参与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运营。对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贷款以及占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