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和推动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历史承载、时代价值与现实启示

2023-02-14 14:37唐欲飞蒋清佑
政工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研究

唐欲飞 蒋清佑

“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这句话道清了调查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一生极其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亲自进行过多次社会调查,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代表作品。正是通过这一系列调查报告和著作,毛泽东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理论,并多次倡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如今,调查研究已成为我们党的传家宝。重读《才溪乡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这一篇我们党关于调查研究的光辉著作,不断发掘这片精神富矿,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才溪乡调查》的历史承载

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中指出:“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他看来,科学认识和了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要坚决摒弃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善于开展社会调查。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是要“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农民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阵地”,三者能否密切结合,关系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关系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巩固,更关系我们这个党的生死存亡。历史上没有经验提供,马列经典也没有依据可循,必须依靠调查研究。《调查》就是贯彻这一理念的重要成果与集中体现,包含着深邃的考量。

巩固发展政权的根本要求。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如何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走革命道路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可见,经济工作是必须注意的工作。1929年1月,红军被迫离开井冈山,“主因是经济无出路”。进入闽西后,毛泽东三访才溪。第一次是在1930 年6 月,一是为召开区乡工作人员和耕田队长会议,“号召群众组织起来搞生产”;二是为推动“教育区、乡工作人员依据群众自愿入股原则,创办出销售油、盐、布匹和收购土特产的合作社,以促进物资交流,解决农民的生活必需品”。第二次是在1932年6月,为解决“如何把经济建设推向新高潮,为支援红军和改善群众生活作出更大贡献问题”。第三次是在1933年11月,是为召开“1934年1月的全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作好准备”,即通过调查先进、中间、落后的样本来获得具有普遍性的经验教训,从而用才溪苏区建设的优秀案例推动全国苏维埃革命的巩固与前进。

建设人民军队的深刻思考。人民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建立政权后,同样要靠“枪杆子”来保卫。1929 年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指出:“第四军从井冈山出发以来,总计损失约二百余枪,六百人,最大的就是干部损失多员最为可惜。此次困难为自有红军以来最大之困难”;除留在湘赣边界的一部分外,出来的部队只剩“三千人,枪一千五百,子弹极少”,“因战事太多,老的干部损失太大,战斗力不及从前”。可见,如何发展壮大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始终是毛泽东关心关注的问题。1931年11 月中央苏区建立后,毛泽东于次年第二次来到才溪,目的之一就是为解决如何“支援红军”的难题。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才溪,同样是为证实他在1933 年8 月提出的“发展了国民经济,改良了群众生活,无疑地就会极大地帮助扩大红军的工作,使广大群众踊跃地开向前线上去”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而《调查》也无疑证明了“只有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的热潮,推动广大群众上前线去”。

纠正错误思想的现实需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就其整体说,政治上还不成熟”,出现了许多错误思想和做法。1933 年2 月,中共临时中央全面推行“进攻路线”,清除毛泽东积极防御路线在中央根据地的影响,开展了所谓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同年6月,中央苏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查田运动,要求“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财产,没收富农的土地及多余的耕牛、农具、房屋……富农则分与较坏的劳动份地”,全面推行“左”倾的阶级路线与阶级政策。夏秋之际,国民党当局加紧对我进行经济封锁,企图从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进行扼杀。当时,党内部分同志产生了把反“围剿”战争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认为在革命战争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的安静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这种错误思想无疑削弱了政府的领导力、组织力、协调力。正是为了纠正以上错误观点,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才溪深入调查,目的就是通过铁一般的事实,“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

二、《才溪乡调查》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调查》正是这一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经验总结,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鉴往知来,温故知新。如今,距离才溪乡调查虽然已经过去了90 年,但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历久弥新,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掌握蕴含其中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

彰显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那一时期我们党临时中央的指导思想是“左”倾教条主义,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简单地说就是唯书唯上不唯实。与此相反,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调查》深入分析了上、下才溪乡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情况,调研对象丰富、调研描述详细、调研总结深刻,无不凸显“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通过调查摸清情况,再进行研究分析、作出决策,这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出版社将《调查》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和《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使得《调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事实充分说明,重视调查研究已经是共产党员开展工作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

注重调查研究的方法原则。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在具体调查研究过程中,有些人之所以费尽力气、花了很长时间,却未能形成正确认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1931 年4 月,毛泽东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进一步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口号。毛泽东到延安后曾专门谈到当年在长冈乡、才溪乡调查的情况,说“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的益处”,称赞“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在才溪调查期间,他召开了工人代表、贫农代表、耕田队长和妇女代表各种群体的调查会,了解生活生产等方面情况。除了开会调查典型外,毛泽东还实地走访来获取大量一手资料,他经常深入农户访贫问苦,亲身体验群众生产生活,经常参加红军公田的劳动,到田间地头了解民情、饭前饭后嘘寒问暖,搜集到才溪乡关于优待红属、生产支前等方面情况。《调查》中展现的科学方法原则,为我们党开展调查工作树立了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悬起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聚焦调查研究的成果实效。“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的成果实效,强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对于开调查会,他认为,“到会的人,应是真正有经验的中级和下级的干部或老百姓”,因为参加会议的同志是比较熟悉情况的,因此掌握的材料一般都比较可靠,有说服力。在才溪乡调查期间,为解决红军医院等地缺药的困难,毛泽东带头商讨组织成立新的药材合作社,制订了详细的规划,举办了中医训练班,规定群众看病一律不收门诊费,药品价格公平合理,红军家属优待20%。讲究调查研究的成果实效,有时更要积极发扬斗争精神。在前往才溪乡之前,尽管毛泽东已遭受打压与排挤而远离决策中心,但他始终坚持真理立场,坚持从实践斗争中寻找捍卫真理权威的依据。此次赴才溪乡调查,目的之一就是驳斥前文所述的“左”倾错误论断。在《调查》背后,是毛泽东用一字一言、一举一动彰显了调查研究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

三、《才溪乡调查》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绝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如果我们用静止的、僵化的观点去对待它,那就无法按事物发展本身的要求去解决矛盾问题。调查研究也是需要不断赓续的工作,而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牢记这一准则,并牢牢铭记“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才溪乡调查》为典范的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以高质量的调查研究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实际调查。调查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调查研究的“靶心”,只有预判准形势、研清楚问题、弄明白任务,“奔着问题去”,才能避免调研走过场、看“盆景”,才能在洞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深入思考、拿出解决办法。每次开调查会,毛泽东都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对待。根据参加过毛泽东在才溪召开调查会的老一辈回忆,当时毛泽东问得很具体、很细致,态度平易近人,十分谦虚,会上有问有答、有讨论。例如调查物价,猪、鱼、鸡、鸭、蛋、木、铁、布、盐、茶、纸、油等暴动前后的不同价格,一概问个齐全。当时问到土纸暴动前后的价格时,与会者答不出来,区苏干部只好特地到附近的消费合作社问工作人员,回来再告诉他。毛泽东听后一一做了笔记。这启示我们,要“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就要紧紧围绕中央部署,紧扣“国之大者”及具体发展问题,把握主要情况、聚焦重点问题,深入一线干实事谋实招,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扎根实践和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强调:“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正是因为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小小一个才溪乡才会有超过3400 名青壮年,为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消灭反动派,告别乡亲,义无反顾地走出大山,加入工农红军。这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心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真切感知前沿性创造实践、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为分析解决问题获取客观全面、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甘当小学生,在真心实意向人民请教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增强工作本领。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的基础”。回顾《调查》,可以看到毛泽东运用这些调查成果,有力回击了当时党内部分同志对于根据地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的错误论点。同时,“号召全苏区几千个乡一齐学习这几个乡,使几千个乡都如同长冈、才溪、石水一样,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毛泽东从才溪乡调查实践中得出民主选举、组织合作社、扩红等好做法和经验,进而推广到各个苏区,真正做到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这启示我们,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应对好未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通过调查研究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方能以正确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