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中汲取思维智慧

2023-02-14 14:37李景平李永来
政工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辩证法思维能力战略

李景平 李永来

毛泽东曾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过的,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了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在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毛泽东以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凡的预见力洞察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回答了战争的起源、本质、制约战争的因素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意蕴深厚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深入学习领会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精髓,从中汲取敢战、能战、善战的斗争智慧,锤炼应战、胜战、止战的斗争本领,对于我们“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学会见“桅”知著,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作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鲜明特质,战略思维形象地讲,就是“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比如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的战略进攻尚未被完全粉碎之时,毛泽东便大胆决策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率先转入战略上的外线作战。应该说,无后方支援的千里奔袭确实是一个有风险的战略决策,但从全国战场看,这个风险仅是局部意义上的,与可能取得的全局利益相比,冒此风险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事实证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不仅改变了中原态势,而且把全国战局从战略防御带入战略进攻,扭转了整个战争的格局。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不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更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基本功与必修课。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内在要求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时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善于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二、学会以古鉴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作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显著优势,历史思维形象地讲,就是“古今中外法”,即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比如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后,毛泽东挥毫写下豪迈雄浑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毛泽东一反《孙子·军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之义,提出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用形象生动的诗意语言阐释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历史的“清醒剂”笃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历史和现实总是相通的,“历史里边也有普遍真理”,谁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谁就能够自信从容地应对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尤其需要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科学应对各项挑战,努力做到在“回首过去”中“前瞻眺望”,“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三、学会以镜照之,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作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精神内核,辩证思维形象地讲,就是拿“望远镜”和“显微镜”来解决“我们共产党人眼力不够”的问题。比如红军开始长征后,少数指战员抱怨走了太多的“弓背路”,要求走“弓弦”,走捷径。毛泽东对此严肃指出: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正是由于善走“弓背路”,红军才得以掌握战争主动,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重重围堵,赢得了最终胜利。可见,“弓弦”与“弓背”之争看似行军路线分歧,实则是思维之迥、能力差异。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重大困难考验、重大矛盾问题时,尤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在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在各种矛盾的相互转换中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从根本的、关键的、主要的环节上着手,抓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四、学会琴瑟和鸣,提高系统思维能力

作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精髓要义,系统思维形象地讲,就是“学会‘弹钢琴’”,做到“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比如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之后,毛泽东深刻指出:我军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做到“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以确保“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实践证明,毛泽东确立的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的战略指导思想,抓住了战争中最本质最关键的因素,是非常有效的战役战术行动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要求我们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统筹起来谋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五、学会出奇制胜,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突出特征,创新思维形象地讲,就是解放思想、走出新路。比如在毛泽东称为“平生最得意之作”的四渡赤水之战中,毛泽东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在三个月内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主动创造和寻找战机,在运动战中歼灭了大量敌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实现了由劣势向优势、由被动向主动的惊天逆转。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就要求我们敢想敢为、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既不照搬照抄又不故步自封,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陈出新,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壁垒、制度障碍、路径依赖;勇于突破试错、主动求新求变,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互动,通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断提出新思路、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为重大发展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六、学会遵规守纪,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作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根本保证,法治思维形象地讲,就是“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比如1949 年5 月,毛泽东在解放军发起上海战役之前,经过慎重考虑、再三修改,最终写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布告一经公布,即消除了人们心中的疑虑,不仅向人民群众和上海各界表明了我党我军的政策和主张,而且对于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团结人民、分化瓦解敌对势力、加速革命发展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支军队的力量,不仅要看其人数,不仅要看其武器装备,还要看其纪律性。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只能是乌合之众。”同样,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日益繁重艰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利益结构更加多元、利益关系异常复杂、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的格局下,只有坚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全党才能真正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七、学会居安思危,提高底线思维能力

作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逻辑延伸,底线思维形象地讲,就是指“准备吃亏”“准备应付大事变”。比如在下定抗美援朝出兵决心之前,毛泽东心里一直有个“底”,这个“底”就是美军过不过三八线。“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坚持底线思维,事先作出了精心准备和精密部署,志愿军才没有在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后手忙脚忙,才得以通过一、二次战役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圣诞节攻势”,将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最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打好应对挑战的主动仗,把事情发展牢牢控制在一定的“度”内,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情滑向底线,将风险消弭于未然,将挑战化解于无形。

猜你喜欢
辩证法思维能力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培养思维能力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培养思维能力
战略
战略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