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冠军 深圳市艺美联家私实业有限公司
作为一门传承几千年的艺术,木雕艺术包罗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时代演变的过程中,木雕结合各地的文化特色,逐渐形成各具有特色的流派。木雕艺术是具有典型特色的东方审美艺术。一代代木雕艺术家们用巧夺天工的技艺雕刻出一幅幅壮丽的东方审美画卷。木雕艺术与建筑的融合,更是极大地拓展了木雕艺术的空间应用,营造木雕回归建筑的独特篇章。
在雕刻艺术领域,木雕艺术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人类的审美观念而不断更新、变化。从新石器时期到如今,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的木雕艺术品。中国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发现最早的木雕是1973年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髹漆木碗和木雕鱼。木雕艺术经历史发展,形成了“京作”、“苏作”、“广作”三大家具木雕品牌。春秋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为木雕技艺的繁荣提供了创作工具。秦汉时期木雕技艺逐渐成熟,唐代的木雕工艺更为完美,出现了很多木雕佛像杰作。时至今日,木雕艺术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这些木雕流派在全国或者当地都极具影响力。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此外,安徽木雕里以皖南为代表的徽州木雕、为苏州园林增添光彩的江苏木雕、晋中木雕与建筑结合的山西木雕、具有楚文化烙印的湖南木雕和湖北木雕、融入戏剧文化的四川木雕、少数民族风味的云南剑川木雕、兼具中原文化基因和外来艺术精化的甘肃木雕、山东曲阜特有的雕刻工艺品楷雕,以及海南木雕、上海木雕、江西木雕、河南木雕、广西木雕等流派形成了木雕业“百花齐放”的格局。
胡冠军在练习书法
对于木制材料,人类首先考虑的是其物质上的应用,在满足了功能使用的实用性之后,才会对其美观和装饰方面进行考量。从审美角度,木雕创作者对木雕进行创作的过程,也是和木雕材料不断进行交流的过程。木雕创作者通过主观的影响把天然的木材修饰成蕴含审美情趣和美学理念的作品,让观赏者能从中感受到创作的技艺和美感。
在一个文化空间中,木材不仅是物质材料,而且是随着木雕艺术的承载,从而起到营造整个空间的文艺氛围的重要作用。将木雕应用于空间中,一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能让空间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提升文化空间的艺术价值。
胡冠军(前排左2)在2021轻工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颁奖典礼上
文化空间有其特指的意义和应用范围,文化空间的特性使具有独特东方审美的木雕艺术更具有民族性。文化空间与木雕艺术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化空间为木雕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但同时也使其具备了受限制的特定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一是特指按照民间传统习俗,在固定的时间内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及仪式的特定场所,如黄帝陵、龙王庙等;二是泛指传统文化从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的具体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专有名词,用来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
文化空间一般融合了特定文化,表达民族和艺术家的审美,在自然的属性上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具有着特定的物理、地理场所。这个场所并不固定,但是有固定的时间与之结合,具有着多样性、综合性、周期性、族群性、娱乐性等特征。文化空间是综合自然和文化属性的空间,是民族文化最生动的展示形态、展示平台。
艺术作品需要营造一定的“意境”,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意境的营造是主观和客观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形式的“抽象表达”,是艺术创作的升华。
意境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觉融为一体从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为主观的审美感受,由艺术创作者的表达给欣赏者;“境”为客观的表现图景,由作品传达给观赏者。“意”与“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将情理的感受和物质的形神融汇,从而统一形成了作品的意境。
在艺术作品中创造意境,艺术创作者需要调动所具备的艺术手段,围绕思想情感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创造出深远的意境。因此,意境的创造与艺术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是息息相关的。不同艺术家的精神境界、艺术鉴赏能力、文化素养决定了其所创作作品的意境也会存在不同特色。
胡冠军作品《金玉满堂》
受限于传统手工艺“父子相承、师徒相授”模式影响,传统木雕艺术的创造局限于老的题材,无法更多发挥想象空间。进入新时代后,新的创作手法和设计理念的兴起,让木雕艺术的“意境营造”在建筑、家具、工艺品雕刻、室内装饰、装饰品等领域得到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木雕艺术的意境营造范围和空间。
1.欠缺空间设计文化理念
在设计文化空间时,创作者的作品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文化艺术的理念。
2.自然艺术和空间搭配不一致
在进行空间装饰时,创作者使用的自然元素材料与空间所要表达的风格不统一,破坏空间环境的一致性,造成空间整体感的缺失。
3.构成空间的艺术作品缺乏创新
艺术作品不仅应继承传统文化精髓,更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理念和工艺,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审美水平。
1.材料
各种各样的木材具有着不同的纹理、色泽,给人以视觉上的和谐感。此外,木材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大有好处,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紫外线,也能调节空气湿度,让室内温度恒定。
2.工艺
中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有着各式各样的工艺,针对不同的空间都能够发挥其所长。
3.历史内涵。
木雕艺术在中国建筑和工艺品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在现代空间中依然是新中式设计的重要载体,深受人们喜爱。
1.建筑雕刻
从古至今,木雕艺术广泛运用于各种建筑建造中,尤其在皇家宫殿、中国园林、佛教寺庙等领域非常常见。建筑的各个部分以木雕为材料,形成既实用又美观的结构与装饰,让木雕艺术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境。
2.家具雕刻
木雕家具是木雕艺术最广泛、实用的艺术品,涵盖了桌子、椅子、凳子、茶几、案板、屏风等多种门类,充分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木雕家具实现着实用功能的同时,人们以家具雕刻为基础,为其增加了许多装饰艺术,通过各种雕刻技法、花纹装饰、造型设计来让家具不仅满足物质需求,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审美享受。
3.工艺品雕刻
木雕工艺品对比木雕家具来说,种类划分更丰富,更适合收藏、鉴赏、把玩,在传播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感受。
任何的艺术创造都要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木雕艺术的创造过程既要讲求一定的空间布局,又要将细节刻画到位;既要将东方审美完美展现,又要将现代设计的审美理念融入其中;既要考虑材质,又要兼顾应用的场景。
1.整体统一、细节多变原则
文化空间的意境总体应该是完整统一的,这样才能让身处其中的人感觉到和谐。因此在同一个文化空间中,木雕艺术的颜色和装饰风格应尽量接近。在局部细节上,创造者可以针对不同的木雕材质和所处空间进行特色设计、雕刻,在细节上形成独特的亮点。
2.合理塑造空间布局原则
木雕用于文化空间中,应当充分考虑空间的特点和结构,从而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设计和创作的思路,使之与空间相适应。此外,木雕本身在空间上就有隔断的作用功能。创作者在空间布局上应当尽量设计应用。
3.延续美好寓意原则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吉祥文化的向往都是一致的。因此木雕创作者在创作木雕的装饰和图案时应考虑到这点,延续美好的传统内涵,并在当代进行更高层次上的探寻和升华。
1.通过独特的雕刻技艺展现意境美
虽然当今社会机械化、自动化木雕雕刻已经不断向替代人工方向发展,但是工艺精品依然需要由人进行手工创造。木雕创作者应不断加强自己的雕刻技艺,探寻匠心,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木雕工艺品,将木雕的意境美展现出来,如此来塑造的文化空间也将成为独一无二的。
2.结合人文历史体现意境美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木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有着系统的审美表达,或端庄典雅,或含蓄美观,或雍容华贵,不仅深受国人所爱,也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许多的赞赏。因此,在创作木雕作品时,创作者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木雕之中,为作品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
3.通过创新创作表达意境美
在营造文化空间时,木雕的可延展性、可塑性,对木雕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如何灵活运用木雕的材质和特性进行创新设计和表达,赋予木雕工艺品以意境和灵魂,是每个木雕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木雕作为一种传承几千年的艺术门类,其在文化空间营造意境的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所展现的空间也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近年来,木雕在新中式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中展现的中国元素,是艺术的一次次系统实践,它所体现的是系统的美学观。这是在现代空间中重新解读“装饰”“装饰性”“装饰艺术”在木雕艺术中的“变革”作用,并在新空间中既延绵传统精华。木雕艺术与现代绘画结合,是木雕在现代美学中的应用尝试,更是一次再回归。
木雕表现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木雕作品的主要内容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风流人物、抽象图案、山水人物、鱼虫走兽等。作品的寓意是吉祥幸福、延年益寿、夫妻恩爱等,或以神话故事和民众所称道、所供奉、所敬重的具有人格力量的历史人物来表示借古喻今、尊敬喜爱等等。
综上所述,木雕艺术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是营造文化空间意境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如何更好地展现并应用木雕来表达意境美,是提升文化空间营造的有效途径。将木雕艺术融入文化空间,实现传统文化与工艺的完美融合、物质与精神的意蕴交织,也是发扬和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木雕创作者和文化空间建造者在当前时代应继续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将传统和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合,不断提升作品的意境,为文化空间赋能,从而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木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