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披露》的三重张力

2023-02-14 04:36陈新宇
读书 2023年2期
关键词:达蒙萨尔委托人

陈新宇

“当你的委托人面临牢狱之灾时,你该怎么做?——竭尽全力,然后放手。” 加拿大最高法院历史上首位女性首席大法官,同时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首席大法官(二000至二0一七年)贝弗莉·麦嘉琳(Beverley McLachlin),在其卸任后出版的首部小说《全面披露》开篇伊始,便以女主人公、刑事辩护律师吉莉·特鲁伊特自问自答的方式写下了这段话。这位律师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即将在拘留中心会见她潜在的委托人、涉嫌谋杀妻子的超级富豪文森特·特鲁萨尔迪,一段充满张力的法律故事就此展开。

律师—委托人关系是法律职业伦理的核心问题,律师需要忠诚于委托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从理论上看,两者关系存在着两种场景,一种是信托,一种是合同。前者认为律师就像信托中的受托人,负有信托的义务,其以专业知识为委托人服务,应将委托人的利益放在律师利益之上,在这种场景中,律师具有某种主导性,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委托人应该听从律师的意见。后者认为律师就像商人,其义务以合同为限,在这种场景中,律师与委托人之间按市场规范行事,其应该与委托人进行协商,在重要问题决策上需要遵从委托人的意见。

《全面披露》以吉莉代理的两个案件为主线,她的两位委托人都被指控最严重的一级谋杀罪,吉莉的表现恰好符合律师—委托人关系的两种场景。在第一个案件中,委托人达蒙·切斯基因为射杀毒贩金克斯·利珀特而被起诉,吉莉更像是一个受托人的角色,她拒绝了检察官赛·肯奇提出以二级谋杀认罪的辩诉交易,主张过失杀人或者无罪辩护(第三章),并最终成功地采取了正当防卫的无罪辩护策略(第九章)。在这种重要法律决策的过程中,达蒙缺席了,看不到其发表任何意见,而在事后为了拯救不容于社会而试图自杀的达蒙,吉莉甚至不顾同事的反对,打破律师不能雇用委托人的常规,让达蒙到其律所打杂。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曾与达蒙有着流落街头的类似经历,吉莉对其有着救赎的代入感。在第二个案件中,她为文森特·特鲁萨尔迪辩护,更像是在履行合同的义务,不仅强调“不得同委托人密切接触”“不能成为朋友”等伦理规范,而且当她和其专业团队都认为应采用更稳妥的辩护策略,即以二级谋杀为条件来与检方进行辩诉交易时,在特鲁萨尔迪明确表示拒绝,坚持自己没有杀人后,吉莉最终还是按照委托人的意见进行辩护(第二十二章)。

两个案件接踵而至,交错相间,第一个案件的委托人达蒙恰好是第二个案件的重要证人,这是作为小说家的麦嘉琳在谋篇布局上的精心安排,该桥段设计无疑增强了小说的冲突性,提升了戏剧化的效果。而作为法学家的麦嘉琳则在字里行间的细微之处,给我们揭示出律师与委托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张力。尽管在理论上存在着信托与合同两种场景,但在实践中两者关系的真实状态,既有律师主观的意愿,也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对于中产家庭出身的达蒙·切斯基,吉莉直呼其名(达蒙),对于超级富豪文森特·特鲁萨尔迪,吉莉尊称其姓(特鲁萨尔迪先生),这代表着亲近程度的差别。反之,达蒙称吉莉为女士(Ms.),而特鲁萨尔迪称其为小姐(Miss),这意味着委托人对于律师信息掌握的程度不同,前者称谓“女士”说明委托人尚不了解律师的具体情况,后者称谓“小姐”说明委托人已经知悉律师的婚姻状况等个人隐私信息。

在法律实践中,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互不信任,双方无法进行充分的交流, 律师不能开展有效的代理。以最近引人瞩目的原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王林清受贿、非法获取国家机密一案为例,王林清的辩护律师在一审宣判后公开发声,披露包括王在法庭上的悔罪言论(本案因涉及国家机密没有公开审判),其曾提出认罪的“ 一揽子协议”新方案,但被王拒绝等信息。这一做法既反映了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违背了律师职业伦理。其结果不仅是司法个案中的两败俱伤,而且会影响到公众对于法治的信心,损害的是法治本身。

吉莉为被指控杀妻的特鲁萨尔迪辩护,从案发现场看,他的妻子劳拉被枪杀于自家卧室床上,生前被捆绑但无挣脱迹象,凶器是登记在特鲁萨尔迪名下的手枪,原本存放在他的保险柜中却不翼而飞。他缺乏不在场的证据,且知道妻子曾经与一个建筑师有染,存在杀人动机。客观与主观的种种迹象表明,特鲁萨尔迪谋杀劳拉似乎证据确凿。律师为坏人辩护,吉莉遭受了社会舆论压力和周围亲友们的强烈反对,男友迈克、养母玛莎、帮助她成长的社工伊迪丝皆劝她退出此案的代理,但发誓成为刑事辩护律师的吉莉仍然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该案的辩护中。

作为辩护律师,吉莉需要做的是以自己的专业技能, 称职、勤勉地帮助委托人摆脱法律困境,与之相比,事实的真相是次要的。正如小说所描述她的心理活动:“ 是他杀了他优雅的妻子吗?也许吧,我心想。至少在执业伊始我会希望自己是错的,但十年的刑事辩护已经让我心生倦怠。这无关紧要,我的工作只是让委托人摆脱困境,免受惩罚。”(第一章)在这种前提下,辩护的目标是达到疑罪从无:“ 最终我们所要的不过是一个让陪审团和法官对特鲁萨尔迪杀妻这一论断的合理怀疑。”( 第二章) 不管是在为达蒙,还是在为特鲁萨尔迪辩护的过程中,吉莉都展示了一位优秀律师的素养。

法律世界有自身利益平衡,强调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有着与生活世界不一样的评价标准, 两者之间也同样存在張力。在现实生活中,特鲁萨尔迪显然不是好人,早年的他是一个花花公子,生活奢华,游手好闲,始乱终弃。过往经历, 现实证据,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疑罪从有,不仅不容于社会大众,本案中吉莉在法庭上的对手—第一号皇家检察官, 也是她曾经的良师益友—赛·肯奇,便以一句“他罪有应得”为特鲁萨尔迪定了性。在疾恶如仇的赛的眼里,法律上有罪(guilty)和道德/ 宗教上有罪(s i n)在特鲁萨尔迪身上获得了统一,法律世界与生活世界达成了一致。律师为坏人辩护,同样会受到法律同行不遗余力甚至不择手段的攻击,本书中的赛,便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那么,律师为坏人辩护的正当性在哪里呢?小说用特鲁萨尔迪与吉莉的对话做出回应:“我知道即使在你推崇的司法制度下,无辜者也会被定罪,这并不罕见。”(第一章)“监狱里可能到处都是无辜的无期徒刑犯。”(第二十二章)无辜者也可能获罪,无论是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银行家安迪,还是现实中被指控谋杀、强奸等重罪而蒙冤入狱八年的埃尔金斯(吉姆·佩特罗、南希·佩特罗:《冤案何以发生—导致冤假错案的八大司法迷信》),皆是例证。《全面披露》深刻地揭露出生活世界中的坏人未必是具体案件中的罪人,杀死劳拉的凶手另有其人,但在检方步步紧逼下,陪审团最终排除合理怀疑,裁定特鲁萨尔迪一级谋杀罪名成立。如果不是最终吉莉置之死地而后生,以非常规手段获取真凶认罪的录音,特鲁萨尔迪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正如学者指出的,在法律制度如此复杂的时代,如果没有法律专家顾问的帮助,一个普通的法律门外汉将无法行使制度允许的自主权,没有这种顾问,法律将会对非专业的公民施加种种未经授权的约束(Charles Fried, The Lawyeras Friend: The Moral Foundations of theLawyer-Client Relation, 85 Yale LawJournal ,1976, p.1073)。因此,允许律师为“坏人”辩护,实际上是保障公民在法治中的自由权利。

尽管在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中,法律以正义女神的形象出现,但在现实之中,法律圈是一个男性为主的世界。即便到了男女平权的当代,以律师业最发达的美国为例,根据二0二0年的数据,女律师数量虽然达到百分之四十七,但在更高一级的非权益合伙人中只占百分之三十一,在最高一級的权益合伙人中仅占百分之二十一;如果是有色人种的女律师,这三项数据则更少,分别只有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四和百分之三(ABA Profile of the LegalProfession 2021 , p.82)。本小说的主人公吉莉创办了自己的律所,她的生母是原住民印第安人,所从事的是最富挑战性的刑事辩护业务。在麦嘉琳笔下,女性与法律的张力跃然纸上。吉莉谈到她的成长历程,“学习成为一名刑事律师并不容易。我笨拙不堪,经历了更多的挫败,走过人生下坡路,退出了封闭的刑事律师协会,除了赛,无人在乎我”。(第三章)成熟之后的吉莉对这种性别歧视表示了司空见惯 :“ 我泰然自若。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被告知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了——因为我是一名女性。”(第二十八章)在小说中,女性律师吉莉和男性检察官赛针尖对麦芒的法庭对决,既是辩护权与公诉权这两种法律职权的较量,也巧妙地借助添附的性别元素加深了读者对这两种权利的理解。

因为麦嘉琳的特殊地位,读者对小说中的女律师与其本人的关系大感好奇,麦嘉琳是在写自己的故事吗?对此麦嘉琳曾专门予以否认 :“ 无论从任何方面讲,她都肯定不是我。我从未做过刑事辩护,我从未有过像她那样的经历……但我分享她的某些态度和价值观,她是我曾遇见和钦佩的某些人。”

在小说中,麦嘉琳曾以吉莉的视角不无深意地提到了自己,也再一次揭示/ 思考女性在法律世界中的地位。在一场精疲力竭的预审结束后,吉莉仍然前往图书馆加班,她注意到“卑诗省高等法院所在的阿瑟·埃里克森楼敞亮通风,墙上悬挂着加拿大首席大法官年轻貌美时的肖像,提醒我有时候女性偶尔真的可以主宰法庭”(第二章)。在这一场景中,首席大法官成为吉莉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全力以赴、无惧失败、永不妥协正是吉莉作为法律人的重要特征,在其身上,有着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特质。

在小说的结尾达蒙谋杀了毒枭凯伦,当他告诉吉莉这一情况并且准备去向赛自首时,女律师却放弃了理应支持他坦白罪行的法律职责,以一句宛若古希腊著名悲剧《安提戈涅》中安提戈涅质疑国王克瑞翁颁布的法律正当性的台词—“(有时候)法律一点都不重要”—劝说达蒙放弃自首,避免入狱服刑(第五十九章)。这种剧情安排,一方面设置了一种开放性的结局,为以吉莉为主角的女律师系列小说埋下未来的伏笔,另一方面以一种女性主义的立场,超越法条主义,检讨反思监狱等现代惩戒模式的弊端—除了给人打上罪犯的标签,并不能真正地使人向善。这当然是全书最富争议性、最具颠覆性的情节,正是在最后一幕中,《全面披露》彰显了强烈的批判法学色彩。

麦嘉琳大法官的《全面披露》以“文学中的法律”的进路,从法内到法外,从微观到宏观,向我们展示出律师与委托人、法律世界与生活世界、性别与法律之间的三重张力。凡此三重张力,似乎可以统摄于王国维先生关于哲学的纠结名言之下,“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王国维:《三十自序》)。“全面披露”作为法律术语,指“所有重要事实的彻底揭露”,在本书中不仅指查明法律上的事实,还有吉莉自己的身世之谜。当她最终发现自己的委托人特鲁萨尔迪就是当年抛弃自己和母亲的生父时,长期的焦虑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陷入无穷的痛苦之中。恍若“人生识字忧患始”,人心问题的知与不知,同样是一种张力。

对于法律人而言,法学既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理解世界的方式。但习艺日久,念叨专业术语,惟识法律教义,不免容易陷入故步自封和片面深刻的窠臼。如何避免此类狭隘格局,加深对法律背后人性的理解,丰富对法律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在《全面披露》这样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启示与借鉴。

猜你喜欢
达蒙萨尔委托人
德国萨尔锻钢厂
德国萨尔锻钢厂
找到那间格格不入的房间
委托人介入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
“魔法影子”来搞怪
天价道歉信
马特·达蒙:把每次挑战都当成一场真正的战争
跟单托收委托人与代收行法律关系的界定
马特·达蒙 来自火星的“土逗男”
美国当代女性艺术家贝特西.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