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芷毓
何时能解禁,是一年多以来滴滴员工内部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一名滴滴出行前员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早在2022年7月,滴滴被罚款80亿元后,公司有传言称能恢复上架。“那时候还有信心,一开始以为2022年底之前能恢复上架,但迟迟不见动静,根本没有这个苗头,到后来心里都没底了。”
1月16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文称,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这位前员工坦言,比大家预期的要更晚。
此次解禁,距离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已有一年半。2021年7月2日,滴滴赴美上市前三天,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两天后,“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
在滴滴被整改的一年半时间以来,网约车市场格局并未彻底重塑。多个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尽管滴滴的市场占有率相比2018年高达91%的数据有所下滑,但仍然穩定在70%左右。这意味着其行业龙头地位并未被撼动。
不过,网约车行业订单量下降明显。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全国网约车订单为5.04亿单,相比2020年12月减少近四成。
多名不同城市的滴滴网约车司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恢复新用户注册半月以来,所接到的订单量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增幅并不大。目前,滴滴出行App并未恢复上架,对滴滴拉新仍有影响。
在虎年尾声宣布恢复新用户注册,对滴滴来说意味着整改结束了吗?龙头回归,网约车江湖是否会迎来新变局?
2022年6月,滴滴正式从美股退市,报收2.29美元/股,股价相比14美元的发行价下滑超80%,市值蒸发超750亿美元。当年7月21日,国家网信办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对滴滴罚款80.26亿元人民币。
在2022年7月国家网信办公布的滴滴16项违法事实中,涵盖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等8个方面,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但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对于滴滴来说,过去一年多的整改要求还不止于此。一名熟悉滴滴地方业务的人士表示,被审查期间,一些地方城市对滴滴的整改要求也层出不穷,“几乎就没有间断过”。“从我经手的城市来说,以前滴滴和监管的关系还很友好,但被审查后,地方政府的突击检查和整改要求越来越多。”
该人士透露,检查过程中会引发许多矛盾。以数据安全为例,地方政府要求滴滴当地分公司提供所在城市的派单数据等信息,但按照滴滴公司内部规定,不能私下提供信息。“平台数据由滴滴总部提供给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再把这些数据分发给各个地方,而各地方监管部门是不应该再向滴滴二次索要数据的。”他表示,如果地方政府一定要向滴滴分公司索要数据,滴滴工作人员需要让政府部门出相关公函,以地方政府的名义背书。
在数据安全之外,滴滴还有着网约车行业共有的合规问题、动态监控问题,以及此前防控疫情时的核酸要求等。上述人士透露,以他去年9月经手的一次地方整改而言,当地监管层列了六大问题,整改期原定为一个月,但整改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旧问题叠加新问题,以至于到了期限不但没有验收,反而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
他认为,此次恢复新用户注册对滴滴来说是好消息,但各项整改还会持续。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也认为,监管部门同意滴滴恢复新用户注册,说明已经通过整改,但也不能排除有用户对滴滴提起相关诉讼或者检察院对滴滴提起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公益诉讼。
滴滴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海量数据。根据其招股书,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这曾引发用户对个人数据泄露的担忧。“对于滴滴而言,涉及到的用户信息非常庞杂,所以务必要高标合规,严格遵守监管部门的要求。”刘旭说。
“对消费者也应尽量透明,收集个人信息一定要征求消费者意见,对于用户信息保护、大数据合规能够定期披露。”刘旭认为,滴滴不应恣意扩大收集信息范围,违法收集的数据应该及时删除,合法收集的信息要依法妥善保管或依规钝化处理,以此争取用户和投资者信任。
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作为超大型交通平台,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可能带来国家数据安全的严重风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若滴滴一旦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下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将承担着非常高的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义务,这对于中国网约车企业合规来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个人信息保护之外,数据安全也涉及到跨境上市。2009年,中国证监会、国家保密局和国家档案局曾经出台一份文件,《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中,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而在2021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提出了更多的信息披露要求。
但中美数据跨境监管问题也取得了进展。在滴滴被罚款后,2022年8月26日,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了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允许美国监管机构对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审计机构进行检查和调查,包括审查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许可认为,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就赴美上市中的数据跨境问题已经有了基本共识。
在启动美股退市时,滴滴曾同时宣布开启港股上市。不过在2022年5月,滴滴称在退市和网络安全审查整改措施完成前,不会申请其股票在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意味着赴港上市也宣布暂停。
春节期间,滴滴和不少网约车平台一样,有春节补贴等活动,也吸引了一批司机在假期出车。
重庆网约车司机黄师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跑滴滴,至今已跑了2000多单。他认为,和其他平台相比,滴滴的规则和福利更为规范,市占率也是当地的绝对龙头,“订单比其他平台多很多”。
也有一些司机选择了离开滴滴。北京网约车司机范师傅已经快一年没跑过滴滴了。他曾在滴滴跑过三年优享,2019年跑优享时,“单子特别多”。但2021年下半年以后,订单下滑明显。“尤其是去年,真的很难,到了偏僻的地方,你就得等着。”
此前,滴滴优享司机只能接优享订单,随着优享订单愈发减少,平台逐渐放开了快车订单,把快车订单派给优享司机。滴滴的活动福利也“缩水”了,以滴滴推出的“流水加速卡”为例,范师傅说,这类卡8元一张,可以在爆单期间使用,享受流水加倍。但在其他网约车平台,流水加倍不需要花钱买卡,“最多转发朋友圈,基本都是免费领的,滴滴的卡买了还不能退。”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网约车全国单月订单总量从2020年12月的8.1亿单,降至2022年12月的5.04亿单。订单的减少使得不同类型的司机之间有了矛盾。
由于北京、上海等城市要求网约车司机双证合规,特别是要求司机有本地户籍,这使得大量网约车司机并未取得合规资质。在订单减少后,范师傅认为,滴滴对于不同类别的司机有不同的倾斜。“以前滴滴能让很多司机挣到足够的钱,一天甚至能跑1000元的流水,现在只能保障某一类司机能挣到这么多钱,其他司机收入受限,只能作为兼职。”
范师傅认为,这导致了在一段时间内,滴滴给合规司机的派单更好、更多,而非合规司机则订单减少,过一阵子,派单又会向非合规司机倾斜。“比如年前,很多专车司机觉得派单偏向非合规司机了,年前也刚好赶上非合规司机租车合同到期,可能是年前给非合规司机的福利,让他们来年续租。”
滴滴的派单模式并不公开。范师傅是北京合规司机,他在2022年下半年离开滴滴,转向高德。高德会为合规司机加30分,分数更高,派单也更好,加上冲单奖等各种福利,他每个月收入比在滴滴时高10%。滴滴则没有合规司机加分的规则,“派单和抽成都不由司机参与决定。”
抽成比例过高、抽成不透明是网约车平台长久以来被诟病的问题。滴滴网约车公司CEO、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主任孙枢曾回应,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抽成高于30%的订单占总订单的2.7%。
许可认为,相比于出租车政府指导价,网约车平台抽成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对其监管应立足相关合同约定和平台规则是否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刘旭则分析,滴滴市场规模庞大,其他竞争对手暂时还不能够对其形成有效竞争约束,所以需要让定价更透明化。
从2021年整改开始,网约车行业在抽成上有了一系列变化。在滴滴网约车抽成“透明化”不到一个月,孙枢表示,滴滴抽成高于30%的订单比例从2.7%下降到了0.03%。滴滴还在2021年8月上线司机透明賬单,可一键对比乘客车费。
不过,刘旭认为,即便提高了抽成透明度,也并不代表司机收入相应提高。
“滴滴的派单算法并不由司机决定。”在刘旭的调研中,司机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平台派单情况影响,但由于派单模式并不透明,加上滴滴默许未合规司机在平台抢单,也会对合规司机造成不公平竞争。
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对于司机权益的保障也颇受争议。2022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滴滴出行等15家主要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认为部分平台公司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随意调整运营规则、侵害从业人员和乘客合法权益、潜藏安全稳定风险隐患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输新业态健康发展。
在平台主体责任落实上,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一直采用的是“轻资产”运营模式,平台不直接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与第三方劳务公司合作。这使得平台容易从劳动者权益保护中“隐身”。
许可认为,滴滴和一般互联网企业不同,它提供的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服务,而线下涉及到的是乘客和从业人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滴滴能否做好平台的安全保障,是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
“开放新用户注册之后,滴滴需要跟新加入平台的司机说明,尤其是出现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情况,平台的责任是什么?”刘旭说,“滴滴是行业龙头,也应做到行业表率,带动整个网约车平台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杭州街头的滴滴网约车。图/视觉中国
在数据安全、司机权益之外,网约车平台的合规率也是整改的重点之一。此前,截至2021年底,滴滴出行的合规率仅为43%,旗下的花小猪仅为28.6%。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维持估值需要抢占市场份额,大部分平台都对未能获得网约车证照的驾驶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经过一年多的整改,网约车行业的合规率明显上升。交通部发布的2022年11月月度合规数据报告显示,当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01万本,首次突破500万,车辆运输证206.4万本,滴滴出行订单合规率达63.1%。相比于两年前,这个数字有大幅突破,但离完全合规还很遥远。
刘旭认为,订单合规率偏低会埋下更多安全隐患,而且客观上会导致非合规司机、车辆通过在网约车平台上抢单,抢占合规司机、车辆本应可以获得的收入,造成不公平竞争。“如果监管不到位,平台企业在地方运营的分公司或承包商,就可能铤而走险。”
一位接近滴滴合规部门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交通部要求的网约车合规是人、车双证合规,在北京、上海等要求司机需有本地户籍的大城市,人证合规很難,而在其他城市,困难的则是车证合规。“车辆合规需要成本,有些城市有8年强制报废、行驶里程、保险等方面的要求。”
在整改过程中,地方交通部门有合规率的考核要求,而对平台来说,则缺乏动力达到合规要求。上述人士称,平台可以通过激励等正向机制引导司机合规,也可以通过限制派单、封禁和清退等负向机制惩罚非合规司机。
在2022年的一次地方整改中,有城市要求滴滴封禁所有不合规司机,封禁后无法在滴滴上接单,但滴滴无法完成这项要求,“因为不合规司机高达75%”。
根据交通部数据,经过一年多整改,一些城市合规率达到90%以上。上述人士表示,在网约车兴起之初,并没有双证合规的要求,目前仍处于从不合规向合规的过渡阶段。“一些合规率90%的城市,可能是通过网约车备案制达成的单证合规,未来可能仍需要达到双证合规。”
程世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整个行业合规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程度。合规率也与各地政府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由于当地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必须是本地户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合规率。他认为,这需要相关城市进行一定的政策性调整。“不应该再坚持本地户籍,现在讲统一大市场,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劳动力市场的全国统一。而要求本地户籍,从本质上来讲是劳动力市场的不开放、不统一。”
在程世东看来,在平台企业整改工作基本到位后,应让其继续健康发展。这也与近期释放的政策信号一致,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下架整改一年半,滴滴的市场地位并未发生彻底改变。根据中泰证券研报,2018年滴滴市占率最高达到91%,到2021年订单口径市占率下降至74%。易观数据显示,2022年9月滴滴出行的市场占有率为77%。海通证券也称,滴滴市占率在2022年5月下滑至69%。
虽有明显下滑,但滴滴仍然是市场龙头。尽管整改并未结束,恢复新用户注册对滴滴来说仍然是好消息。刘旭表示,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当下出行的需求增加,对于滴滴来说,会迎来一个业务回暖的时机,迅速提高其营收水平。
一些行业受疫情影响,失业人员上升,一部分人选择门槛较低的网约车行业进行过渡。在春节期间,滴滴更容易通过优惠措施来吸引新司机。刘旭认为,“滴滴为待业人员提供了灵活就业的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