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燃,刘海旺,李玲,刘晶晶,缪凡,于超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1麻醉科;2病理科;承德市中心医院,3药剂科;4麻醉科,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来,妇科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女性健康。手术是该病治疗的最主要方式,腹腔镜手术因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盆腔粘连少等优点[1],受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使用广泛。但是作为有创治疗,术中操作对神经、肌肉的刺激、牵拉,二氧化碳(CO2)气腹对组织器官的压迫等仍可造成组织不同程度损伤,致使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内疼痛[2],对手术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采用有效的镇痛措施十分重要。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为新型的区域神经阻滞方法,主要将局麻药物,在超声引导下注入腹横肌的筋膜平面,阻滞前侧腹壁的神经传导,达到术中镇痛的效果[3]。但是局麻药物作用的时效性限制了单次TAPB的术后镇痛效果,临床上倾向选择长效的局麻药物,同时佐以其他药物来延长镇痛时间并提高止痛效果。布托啡诺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有研究[4]报道,复合局麻药物可安全有效的提高区域神经阻滞的镇痛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布托啡诺与罗哌卡因TAPB对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因妇科肿瘤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年龄18~65岁;(3)ASA分级Ⅰ级~Ⅱ级;(4)患者与家属充分了解研究内容,自愿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穿刺处存在局部的感染或血肿;(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异常;(3)近两周内有镇痛药使用史;(4)既往有酗酒史、阿片类药物成瘾史;(5)合并心、脑、肺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6)对布托啡诺、罗哌卡因或研究中用到的其他药物过敏;(7)精神疾病患者。根据TAPB注入的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每侧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 0.9%氯化钠溶液1 mL;研究组每侧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0.1%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1 mL。对照组年龄(38.7±12.3)岁;ASA分级:I级19例,II级11例。研究组年龄(37.9±11.8)岁;ASA分级:I级20例,II级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妇科肿瘤手术,采用M8003A型多参数监护仪(美国philips medizin systeme boeblingen GmbH公司)对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进行监测。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注射液0.03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4 μg/kg+丙泊酚乳状注射液2 mg/kg+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0.15mg/kg,依次静脉注射给药,3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之后行超声引导下TAPB,操作由同一位医师参照文献[5]完成,患者仰卧位,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平面。对照组每侧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溶液1 mL;研究组每侧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0.1%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1 mL。观察发现,药物呈均匀低密度梭形,位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完成TAPB。两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注射液4~8 mg·kg-1·h-1+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0.05~0.25 μg·kg-1·h-1,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术毕停止泵注,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撤管。
(1)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入室后接HXD-I型多功能组合式监护仪,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5 min、切皮前5 min、切皮后5 min及气腹解除时的HR以及MAP水平。(2)镇痛效果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患者术后6、12、24 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标准为:无疼痛计0分;对睡眠无影响的轻度疼痛计1~3分;对睡眠有轻度影响的中度疼痛计4~6分;致无法正常睡眠的重度疼痛计7~10分。记录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并进行比较。(3)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检测:采集患者入室后5 min、术后24 h时的肘静脉血各3 mL,常规制备血清,并使用国产全自动酶标仪(无锡华卫德朗,型号:DR-3506)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4)身体康复指标观察: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的恢复质量量表(QoR-40)[6]评分及住院时间。(5)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入室后5 min、切皮前5 min及气腹解除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5 min,研究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HR、MA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不同时刻VAS评分比较
与入室后5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IL-6、IL-10含量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血清IL-6含量低于对照组,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清IL-6、IL-10含量比较
研究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 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身体康复指标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3例,头晕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加速康复外科(ERAS)为近年来提出的围手术期新的管理概念,核心在于通过多模式的方法,采用多项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减轻以术后疼痛为主的各种应激反应,以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降低,尽早康复[7]。由于疼痛是手术中最大的应激反应,术后镇痛也就成为了ERAS中最关键的部分。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虽然属于微创手术,但是手术切口造成的损伤、气腹后腹内残留的CO2形成碳酸刺激腹膜、缩宫素的使用均可导致急性疼痛[8-9],而这种疼痛控制不及时的话,还可能触发应激反应释放炎症因子,也可能促进中枢及外周敏化,进一步加重疼痛,影响患者预后。然而传统的镇痛模式多单一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可以获得肯定,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剂量依赖性副作用也不容忽视[10],不利于患者康复。有研究[11]将ERAS的理念引入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中,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辅以双侧TAPB及双侧腹直肌鞘阻滞进行复合麻醉、镇痛,使患者痛苦明显减轻,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研究将布托啡诺与罗哌卡因TAPB用于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治疗。罗哌卡因为新型局麻药,属于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能够选择性的作用于神经膜钠离子通道,减少动作电位产生,从而阻断神经兴奋和传导[12],起到神经阻滞作用。罗哌卡因毒性小、半衰期长、脂溶性较低,穿透运动神经鞘膜的能力较弱,对A类、C类神经纤维的作用较强,故低浓度时就能产生高度的分离阻滞,即对包括痛觉在内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很强,而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很弱。所以,在外周神经阻滞术的镇痛药物选择中,罗哌卡因成为首选[13]。布托啡诺是对 κ、μ、δ受体均有影响的混合型阿片受体兴奋-拮抗剂,对 κ 受体的激动活性最高,可以因此抑制蛋白激酶A表达,阻断痛觉信号传入中枢[14],从而减轻内脏痛;而对μ受体双重作用使得其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的几率降低,且不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此外,其对于瑞芬太尼大量应用引发的痛觉过敏、丙泊酚的注射痛等均有防治作用[15]。有研究[16]将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TAPB用于妇科开腹手术中,取得了显著的镇痛效果,同时降低了静脉镇痛药物的用量。另一项研究[17]报道称布托啡诺作为罗哌卡因佐剂可以提高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提示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
HR和MAP为常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其升高水平能够反映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程度。本次研究中,研究组HR、MAP水平在入室后5 min、切皮前5 min及气腹解除时并未较对照组升高,且在切皮后5 min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布托啡诺与罗哌卡因能够更好的消除手术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降低了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术后6、12、24 h VAS评分。瑞芬太尼是麻醉维持中使用的短小镇痛药,若大量使用则术后可能发生痛觉过敏现象;而布托啡诺对该现象有预防作用[18],本次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并且提示布托啡诺与罗哌卡因TAPB较单纯的罗哌卡因TAPB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手术损伤、疼痛等强烈的有害刺激可以促进机体合成释放炎性因子,其中IL-6和IL-10较为常见,二者与术后疼痛的程度密切相关[19]。IL-6具有促炎性,含量过高可引起神经痛敏反应,加重疼痛;IL-10则与之相反,能够抑制异常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本次布托啡诺与罗哌卡因TAPB降低患者术后的血清IL-6含量,提高IL-10含量,再次明确了该治疗手段的镇痛效果。可能正因如此,研究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 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布托啡诺与罗哌卡因TAPB在加速患者康复方面呈现了明显效果。
综上,布托啡诺与罗哌卡因TAPB能维持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提高止痛效果,加速术后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