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洋
近几年,中国铁路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大小城市,随着国家铁路的全面提速,中国的铁路交通也越来越便捷。铁路运输调度与指挥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高质量的关键。笔者将以此为基础,对现代化铁路运输调度与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铁路运输调度与指挥系统是一套完备的、能适应铁路运输需要的综合系统。在调度中心体系结构下,列车实时跟踪,微机联锁,机车信息台,车号识别,设备管理,仓储管理,大屏幕显示,平面调车,局域网,财务结算等独立系统,规划统计等,使得它覆盖了整个铁路的各个层次,完全地解决了铁路运输的各种问题,并将其效率最大化[1]。
1.调度指挥信息系统。铁路运输状态及其他生产活动,为经理及主要功能单位提供管理及决策资讯。调度与指挥是铁路日常工作的重点。在企业内部,构建了一个铁路运输的调度指挥体系。通过电脑网络,对所有铁路车辆(包括铁路局车辆、企业所有车辆、机车)的状况和位置进行监控,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并对分布在各个线路上的机车和车辆进行实时追踪;利用电脑对全厂的货车进行管理,实时了解工厂内所有的机车车辆的操作、装卸情况。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将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的高层系统。以光纤网络为中心,中心机房为中心,在调度员、货运代理及有关单位的工作地点设立工作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实现了对铁路货物、机车、车辆等的实时追踪、管理,并自动生成各种不同级别的查询、统计报告,为调度员、运输部门的调度人员提供实时、精确的数据。2.调度中心控制。在监控中心,对整个工厂的所有的连锁设施进行统一的控制,由三个层面组成。控制中心的操作级包含联锁操作机、大屏幕、调监机、服务器等;联锁器是指每一座信号塔内的计算机联锁装置,由联锁机、接口柜、电源屏、监测仪等组成;户外设施仅由转辙机,信号机,轨道电路和缆线组成。控制中心与各个信号大楼的电脑进行了信息交流,实现了整个工厂的联网。在主控制室与信号塔间铺设一根纤维光缆,构成了一套光导纤维网络。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把作业指令发送给信号大楼的连锁器。通过连接装置的联动运算,把信号发送到大楼内部的界面柜中,界面柜会带动户外装置(远、近)的运行。在监控中心内,由调度监控、管理机、远程诊断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2]。
3.机动车辆资讯系统。列车信号站是由整个工厂的无线网络构成的移动终端。本文所使用的恒均移动通信技术与电信的蜂窝通信技术相似,使用了多个基台的频分时通信方式。多个基台能够有效降低盲区,改善通信品质。各基台之间的通信距离为10千米,且各基地台之间的通信距离交迭。这样,即使其中一个或两个基地台出现问题,也能维持系统的运作。
1.服务器热备架构。该服务器采用了双机容错处理方案。本设计中使用了双机容错集群结构,使得该体系的运行更加稳定。这两台服务器可以在整个系统中提供服务和监视。集群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负荷均衡,它可以把多个进程分配到两个业务上,从而改善了整个系统的性能。2.冗余双环网。由于全厂的监控体系需要有一个安全的、可靠的网络架构来支持,所以,网络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安全与可靠性。该方案使用了一种高速的工业冗余环形网络。它在全球主要的大型、中小型公司的监控系统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完全独立的、多余的环路,以达到开关的冗余度。即便一条电缆和一台开关在同一时间出现问题,也不会对整个网络的工作造成任何的干扰。
一方面,可以使列车运行的运行更高效。提升装卸作业能力是提升列车整体作业效能的重要环节。运营管理的不断提高,使得整个铁路的运行效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对车站作业的管理也有很大的需求。作为一个装站工作的人,要加强自己的观察和归纳,及时在装卸和旅客到达后及时找到问题并及时处理;同时,装卸站工作人员还要对所负责的线路进行实时观测,以气象预测为主要参考,在暴雨、降雪等恶劣气候发生前及时进行相应的防范,尽量降低气象因素对货物、旅客的不利影响,从而为今后的运输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另一方面,保证驾驶的安全性。火车作为一种极其关键的运输方式,其中心工作就是保证旅客和货物的顺利到达。铁路运输组织能够将有关单位联系在一起,推动有关单位之间的协作,监控和指挥火车的运行,保证列车的安全、平稳、高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4]。
第一,安全卡控由人控变机控。铁路管制、军用交通等重要列车的运行,动车组“五定”,灵活的旅客列车运行方案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给铁路调度机构的安全带来严峻的威胁。我们需要脱离人工的非可控的安全性,并试图用装置与资讯系统来完成保安卡片的操控。第二,优化及改造作业流程。高速铁路高速发展,新型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传统的生产管理和管理方式难以满足要求,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乃至进行过程重组。第三,提高调度工作效率,降低调度人员劳动强度。为了保证调度人员能有充足的时间和力量进行细致的组织和安全管理,使调度人员摆脱过去的机械式、重复的手工操作。第四,在不同的排程工作中,实现了信息的分享与透明。随着不同的任务类型和任务平台的增多,对信息沟通的顺畅、实时和快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使各个部门的工作数据更加透明化、更加精确,能够实现各个生产过程的工作需求。
在中国各城市间,铁道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纽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载体。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的核心问题是列车的调度与指挥体系。铁路局的调度室是列车运行的一个关键工作地点。铁路局的调度所是铁路局运输的指挥机构,担负着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生产运输等重大任务。
1.不断优化生产流程。要强化铁路货运组织的精细管理,掌握铁路车辆的使用情况,尤其是货运车辆的运用,尤其要注意其运用潜能,力求在一定的停车时段之内实现铁路货运的运行。与此同时,与日照车站的移交机构,也要做好规划跟进,沟通方案要进行高效衔接。要强化日常的生产管理,要强化规划审核,要科学地安排好装备维修的工作,要改进生产的效率。2.强化调度统一指挥。要坚持统一指挥,强化调度,保证交通安全,并与工作方案相协调,合理安排装卸工作,并依据客流变化方案,及时调节临时车流。有关负责人要安排各个单位参加公司的内部沟通,并就实际的交通问题进行协商。尤其要重视操作的顺利进行,要强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以保证整个流程的平稳运行。3.加强调度系统安全管理。首先要重视人才培养,及时发现人才短缺问题,主动与人事部联系,并加大招聘者的力度。其次,根据生产机构的变动,与设备制造厂及管理层进行协作,使装置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最后,技术防范体系必须得到改善。要主动与技术部门进行交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不断完善事故预警机制,增强应急管理的能力。4.重视人才储备和培养。公司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具备实施体制的专门技术人员,技术比赛选拔和训练管理人员,重点是强化训练所必需的日常训练,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而青年工人虽然知识面较浅,但是思想比较活跃,能够充实训练方式,激发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5.调度指挥的统一性。交通调度管理体系要做到系统的统筹,以实行实时协调的每日(班次)计划;实现了铁路运输、制造、管理、调度等方面的一体化的监控与管理,并在特定条件下,加强应对各类突发事情的能力。6.保持路网的完整性。交通信息的规划与管理,要做到道路的整体和一个体系的全面覆盖,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路网的作用和各个交通通道的交通容量。针对不同的复杂条件,如旅客、货流、线路条件、设备条件、环境等因素,对道路交通进行集中和整合,以达到交通运输的需要,从而达到网络的规模效益。7.构建完整系统。所有部门、铁路部门均使用了一个技术平台。利用高速网络,将总部、铁路局、车站、车辆等部门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在数据、功能、界面、体系结构、软件、硬件等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铁路交通调度与指挥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过程:信息化、信息化主导的自动化、智能化。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调度与指挥信息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车辆调度与驾驶操作的自动化是信息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智能控制的实施,铁路的调度和指挥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提升了交通组织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该研究的主要内容:铁路运输生产计划的组织与控制,实现了铁路的便捷、及时、统一、低成本、高效的运营。本文的研究对于以铁路运输为基础的生产单位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引用出处
[1]武志灵.信息化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系统浅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09):110-111.
[2]窦峰.对铁路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8(01):8-9.
[3]孙旭,于天彬.哈尔滨铁路局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与设计[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6(06):41-43.
[4]包成启.基于WCF的企业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服务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