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伟 郭艳美 都永坤 吴冉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模式,也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基础[1-2]。2019 年8 月1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3];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4],要求各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 年11 月12 日下发《关于开展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高校选取1 ~3 门优质课程,尤其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制工作,高质量推进安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合理设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此问题,才能有效促使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才能培养更多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矿山抢险与救援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百年老校历史积淀,植根于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A 类学科深厚基础,深耕30 余载,已将部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该课程主要面向安全工程、矿业工程、应急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一般在大三年级第二学期或大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课程涵盖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矿山抢险与救援的组织与管理、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与保障、矿山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矿山应急救援装备、矿山主要灾害事故抢险与救援方法、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等内容。
从课程知识体系来看,该课程专业性、知识性、实用性、实践性非常强,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具备矿山抢险与救援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这些高层次人才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任,为矿山行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贡献力量。
创造性地推动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关键[5]。育人先育德,“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培养什么人”时强调,要培养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见解,具备综合素质和奋斗精神[6]。教育的关键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实现“三全育人”,每位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合理设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进行动态的跟踪考察,并及时提升和完善,使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7]。
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通过深入挖掘矿山抢险与救援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思政元素,教学团队认为该课程思政体系包括事故发展规律、系统论、矛盾论、辩证唯物主义等哲学思维,更包含艰苦朴素、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人间有大爱的矿业精神等思政元素[8]。
课程将矿山抢险与救援专业知识传授、价值观塑造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以“深挖矿山精神,强化专业思政,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确立工程伦理精神,培养精益求精和大国工匠精神,坚定信念,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专业课程学习与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9]。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矿山抢险与救援基本知识和技能,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及辩证唯物主义等哲学思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其作为矿山安全人以科技报国所展现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专业水平及人文素养,促进其大安全观、法治精神、爱国情怀等的塑造,使其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各类学校育人的目标宗旨[10]。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目标,是育人工作的根本宗旨。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宗旨,专业课程教师必须明确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并明确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的放矢地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并采用更合理的方式加以考核。立德树人内涵丰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守住正确的政治立场,回答好“如何使人成为人”的基本命题,使学生在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时,依旧能够保持正确态度和判断,确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的力量,不仅强化对学生的思政引领,而且可以促使每位学生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新工科背景下立德树人目标要求下所要达成的目标,即培养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环境下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于矿山抢险与救援课程特色,本课程团队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契机,转变教学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将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使课程思政进课件、入课堂、融试题,入心入脑。为强化课程思政引领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3.2.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基于对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针对00 后学生的特点,教学团队成功申报了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虚拟仿真实验”,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涵盖矿井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突水等现实中事故场景,学生可根据不同场景,自由选择救援方法,设定救援措施,将课堂专业知识与VR 虚拟仿真实验这种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行有机结合,采用虚实结合的授课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运用云班课、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将专业最新案例、时事政治、热点事件等饱含正能量和丰富知识的内容,在线上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实现精彩视频、经典案例等的实时共享,并在线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大幅提升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2.2 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学相长提升学习兴趣
授课过程中,在拓展课程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想方设法使课堂更有温度。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如经典案例分析、启发讨论、翻转课堂、线上线下融合、情景模拟等,结合时政,关注民生,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深挖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将正确的三观、家国情怀、中华优秀文化等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鼓励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3.2.3 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现有的三段式考核,未能从根本上实现全过程考核的目的,导致出现临考突击、“一张试卷打天下”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尤其是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
基于此,对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教学团队主要着眼于课堂表现,同时构建多主体的评价体系,比如在经典案例分析、启发讨论过程中,学生能挖掘出案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时,除给予平时分奖励外,还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如奖励其一部名著等),并引入学生相互打分的模式,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思政元素的讨论和学习中。加强德育建设,其评价内容不能局限于分数,而应通过学生的思想外化表现进行评价,如在进行作业设置的过程中,应考虑布置让学生通过深入分析,理解其包含的思政元素的作业内容,并在考试内容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让考核内容更加全面。从精神激励层面来看,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方式,对表现优秀者当众表扬,激发正能量,提升其学习热情。
就具体考核方式来讲,结合课程特点,本课程采用虚拟仿真实验配套相关知识点、虚实结合的考核方式,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细化,在强化“三基”的同时,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三基”知识重点考核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的高度融合,从而实现全过程考核的目的,促使学生精准把握主要知识点。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单调考核方式;在考试过程中,以论述题等形式强化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思想动态,在师生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
本文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基于矿山抢险与救援课程特色,设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手段,运用现代教育工具,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使二者同向同行,达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为民族复兴大任培养更多的时代新人。本文提出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及考核方法等,可为类似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