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雷 王丽娟
当阳市实验小学 湖北宜昌 444199
教育均衡化是指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实现各级教育机构之间的平等和均衡发展,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其主旨是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教育现代化。自2012 年起,为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多项文件。此后,经过10 年的发展,我国于2021 年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随着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全面实现,我国的义务教育工作开始向“优质均衡”进行转变。
2021 年11 月,教育部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全面落实‘双减’任务,大力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保障适龄儿童享有公平而优质的义务教育”。通知下发后,湖北省积极响应,开始以教联体建设为县域教育治理基本单元,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2022 年7 月,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党代会精神,根据湖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当阳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开始进行“融合型教联体”学校建设。为更好地完成建设工作,实小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学校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树立“共同缔造”办学理念,聚焦优质均衡,突出“四点”,精准发力,创新构建“共建、共管、共享、共治”的运行机制,有效推动了“教联体”高质量融合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同年11 月,实小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省级融合型“教联体”试点学校。
教育联合体,简称“教联体”,是县域内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根据建设模式可以将“教联体”分为“融合型教联体”“协作型教联体”和“共建型教联体”三种类型。其中,“融合型教联体”是指:将一所城镇学校与一两所乡镇学校进行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实行同步办学,各校区合并为一个法人单位,采取人事、财务、管理统一的管理制度,采用“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以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教联体”模式。
1.2.1 “一校两区”“一校三区”改革试点
实小始建于1904 年,是当阳近代小学教育的发祥地,也是当阳第一个公办小学。学校位于三国古战场长坂坡下,占地面积22 600 m2,建筑面积9 871 m2,配备了硬件设施一流的自然实验室、电子备课室、课件制作室等教学用房,图书室藏书4 万余册,先后获得“湖北省示范小学”“宜昌市名牌学校”“宜昌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2016 年5 月,为充分发挥名校资源优势,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当阳市实验小学与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处直新民小学进行合并,实行“一校两区”的改革试点,并将两所学校分别更名为实小长坂路校区和实小环南路校区;力求通过实施“以强带弱、均衡发展”集团化管理模式,实行学校名称、班子配备、师资调配、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质量评价的“六统一”制度,大胆探索“一校制”改革办学新思路。新组建的实小通过管理联通、师资联用、学生联培、文化联融等改革措施,学生巩固率达到了100%,教师队伍精神面貌大为改观。2021 年9 月,当阳市又将原玉阳三中改扩建为实小航空路校区,形成了“一校三区”集团化办学格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社会认同日益提升。
1.2.2 融合型“教联体”建设
2022 年,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级教联体试点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实小积极行动、重新规划,在原集团化办学模式上创新实施了以原实小为龙头的“名校(实小)+郊校(新民小学)”合并模式;“名校(实小)+村校(窑湾小学)”托管模式;“名校(实小)+新校(航空路小学)”领办模式,最终形成了以“两校四区”为基础的“一校制”“教联体”,推进了一体化办学格局。2022 年11 月,为实践探索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整体做强,推动县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共同缔造美好教育的新路子,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了首批89 个省级“教联体”试点建设学校,实小榜上有名。
截至2022 年底,实小“两校四区”共有学生3 300 人,教师199 人,其中宜昌市级及以上名师6 人、学科带头人 5 人、杰出校长1 人。在信息化设施建设方面,实小所有校区全部实现千兆宽带网络接入,校园网、广播网、监控网“三网”合一,无线网络覆盖学校所有区域,并建有多媒体云计算教室、电子备课室、智慧教室等现代功能教室。在数字化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方面,实小依托当阳教育城域网、宜昌教育云平台和“爱问”教育平台,建成并开通了学校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和教育企业微信平台,校本教育资源丰富。
2.1.1 强化政策引领
2022 年6 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推动教联体、医联体等建设,引导更多资源、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大力推动“教联体”建设,湖北省、市(州)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省级教联体试点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并对“教联体”建设的实施主体、方式、机制等作了说明。文件指出,“教联体”建设的实施主体是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实施对象以县域、县域义务教育为主;实施方式为就近捆绑、局部均衡、整体推进;实施机制为多方联动、多元联建、协同共治。这些文件的推出,为实小实施“教联体”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学校实现体制、制度、文化、模式等教育生态环境再造提供了政策保障[1]。
2.1.2 坚持党建导航
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把学校党建工作做实做强,是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抓好实小“教联体”建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实小成立了“教联体”党总支,并在分校区设立党支部,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建导航作用;坚持用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将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等“三重一大”的要事交由总支委会决策,教学活动的难事则由党支部攻克,“最后一公里”的琐事由党员教师带头落实。此外,实小还要求全体教师,要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确保政治坚定和头脑清醒,在思想上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坚持务实作风,创新思路,服务学生,服务发展。
2.1.3 应用文化铸魂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根基,用文化育人,用文化铸魂,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共谋、共建、共管、共治”的思路指导下,实小坚持统筹融合、传承创新的原则,将“首教育之本,启童蒙之慧”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主题,以“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现代小公民”为办学总目标,着力加强“起于始微,臻于至善”的校训,“文质彬彬,作作有芒”的校风,“博爱无我,为大于细”的教风和“行雅博识,乐学善思”的学风建设,并在传承原实验小学百年文脉的基础上,联校打造“启明”课程文化、“启雅”行为文化、“启慧”环境文化、“启励”制度文化、“启正”清廉文化、“启航”党建文化,以文化铸就学校灵魂。
2.2.1 统一常规管理
根据“教联体”办学章程,实小围绕“教联体”建设,先后制定了《学校常规管理规范与制度》《教师管理考评细则》《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奖励办法》等涉及学校、教师、学生的100 余项管理制度,并按照党务(建)人事、德育教育(少先队)、教学教研、后勤保障、生命安全(防疫)、教育工会六大板块和教师、学生发展两条主线,建立板块牵头施策、师生双线推进、板线协同、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常态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以规范学校的常规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此外,为全面提高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实小还分月确定工作主题和重点,并按照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两条主线,广泛开展主题活动,落实教学任务。
2.2.2 统一财务管理
自“教联体”建设开展以来,实小坚持“统领全局,兼顾效率”的原则,进行统一财务管理,不断强化教育资金控制,实行“教联体”财务管理一体化制度,并根据各校区自身发展需求,统筹安排资金,统一配置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筑牢学校均衡发展支撑点。在“教联体”内部只设置一个财务结算点,实行校区报账制,统一建账管理,在重大项目建设上,优先考虑薄弱校区。
2.2.3 统一评价管理
为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评价管理,实小建立了统一的教代会制度、绿色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师奖励性绩效、单列核定绩效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如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实小以《当阳市实验小学教联体教学常规考评细则》为依据,要求四校区统一实施“计划与总结‘三确定’”“备课与上课‘三不放’”“作业与评价‘三讲究’”“辅导与服务‘三到位’”的工作方式,有效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等“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对各项育人活动统一部署、统一评比,将活动绩效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在教师职评中统一标准、统一述职、统一打分;在岗位设置中不分校区,依事设岗,以岗定人,竞聘上岗。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全体教师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热情。
2.3.1 校本研修同频
校本研修,又称校本培训,是教师基于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方式之一,也是教师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现专业发展的实践活动。校本研修同频,就是实小四校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同步进行,协调一致。在“教联体”建设中,实小高度重视,以校本研修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打造校长、行政、教师“信息化三个课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统一开展“过关课、达标课、公开课、示范课、展评课”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精心挑选骨干教师成立跨校区名师工作室,共教共研;提供教师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搭建平台,为每一位教师创设自主研修、主动成长的良好环境。近3 年来,实小共有53 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优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学生有100 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的各项竞赛中获奖。
2.3.2 数字赋能提质
在当前信息化大背景下,实小充分发挥“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宜昌市首批 “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优势,利用数字技术管理学校、教书育人,为学校教育赋能。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实小通过智慧数字校园平台,实现了“教联体”校内远程会议、校本教研、日常管理数据汇集、远程同步课堂、集体备课、课程资源共享。在师资培训中,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宜昌教育云”和当阳“爱问”志愿服务平台,实小全面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应用研究上,实小充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学科智慧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实小以信息技术、3D 打印、Scratch 编程教育、机器人、人工智能等课程为内容,开展社团活动,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核心素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赋能增效。
2.3.3 轮岗交流共享
轮岗交流,是指打破教师“终生一校”的固定授课常态,实行教师资源跨学校(区域)流动、交换岗位的教育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队伍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自“教联体”成立以来,实小充分挖掘核心校师资优势,按照“总量不变,结构合理,促进平衡,振兴优化”的原则,建立了教师轮岗交流共享制度。通过四校联通,相互交流,优势互补,让原来的教师“静水”变成“活水”,形成“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为四校均衡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实小近3 年来轮岗交流教师的数量已经超过教师总数的30%,其中校级管理人员5 人次,中层干部3 人次。教师轮岗交流共享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实小的课程资源共享、资金项目共享、设施设备共享和教研成果共享,让各校区共同进步,整体提高,实现了管理融通、文化融合、师生共进、质量共升。
2.4.1 政府支持解难题
自“教联体”建设以来,当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充分发挥统筹作用,谋全域、抓规划、强保障,将“教联体”建设纳入“兴市强教”工程,列入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了保障实小“教联体”建设顺利进行,市领导经常到校调研、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办学中存在的困难,落实经费保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近3 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近1 600 万元为实小各校区新建、改建和扩建教学楼、实验楼、塑胶操场等教学设施,协调督办新、改建校区校门2 个、家长接送停车场2 个、家校分区分离1 处,定制开通学生上学、回家公交4 趟。
2.4.2 家校共育助成长
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家校携手,共育英才。实小每学期分月举办家庭教育培训会,帮助家长转变“家教”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开展教师全员家访活动,重点关注特殊学生,注重心理帮扶,让每个孩子阳光成长。此外,实小还设立了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学生共同就餐,参与学校管理,建言献策。目前,实小四校区组织机构健全,活动措施落实,交流平台畅通,家校配合,形成合力,教育生态更加和谐、充满活力。
2.4.3 社会协同促发展
实小以社会协同为抓手,牢固树立家、校、社“一盘棋”思想,建立学校与社会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筑良好教育生态,共促学校、学生发展。学校主动对接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聘请公安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聘请有特长的社会人士担任学校社团辅导教师,并邀请消防官兵、关工委讲师团、医护人员等进校进行系列专题讲座。此外,实小广泛开展师生志愿服务和社会文明实践活动,并与社区联合组织和举办暑期学生托管班,为家长排忧解难,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与发展。
实小的“教联体”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办学成效显著,“一校制”改革和“教联体”试点经验不但荣获宜昌市“微改革”案例一等奖,还得到了人民日报和省级媒体的推介;学校党总支获宜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两校四区”连年在全市“沮漳教育质量奖”评比中名列前茅,学生择校、大班额现象彻底消除;社会认可度、满意度日益提升。下一步,实小将进一步巩固“教联体”建设成果,以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坚持机制创新、提升日常管理效能,坚持文化铸魂、创新打造品牌文化,坚持优化队伍建设、锻造办学核心力量,坚持数字赋能教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协同育人、构建一体化家校体系的“六个坚持”为指引,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的办学理念,大胆探索“组织联建”“师资联享”“设施联用”“教研联盟”“活动联动”“质量联评”的制度机制,推动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与发展再创佳绩,再上新台阶。